千里,中國鐵路人弘揚新時期鐵路精神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鐵路建設日新月異,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國家強盛添磚加瓦?v觀中國鐵路近150年來的發展史,又何嘗不是一部“中國革命史”,中間充滿著艱辛、磨礪、百折不撓、勇于突破的歷程,從最初的步履艱難到現在的躍居世界頂尖水平,無不展現著無產階級革命精神的頑強不屈、奮勇拼搏.
1876年,上海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至附近吳淞港碼頭之間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但在當時極度保守的晚清政府強烈抵制下,這條鐵路通車僅一年后就被勒令關停,直至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期,中國鐵路總量僅為500公里,而同期的美國軌道長度已達28萬公里。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彼時中國境內已建成鐵路9500公里,但這個數字仍比當時同樣貧瘠的印度少了將近一半。之后,在日本侵華戰爭和一系列內戰影響下,鐵路的擴張速度減緩,許多線路遭到損毀,到“二戰”末期,中國可使用軌道總長仍停留在區區2.25萬公里。
1949年,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成立,在毛澤東的指示下,鐵路建設投資力度加大,現有線路得到修繕,新建線路甚至延伸至地形復雜的山區地帶。1954年,在“一定要把鐵路修到喜馬拉雅山下”的號召下,數萬名鐵路建設者集結高原迎戰世界性“三大難題”。以血肉之軀,在海拔5000多米的風火山建成了最早的凍土試驗工程。1959年,青海境內運營里程為121.14公里的蘭青鐵路通車,從此掀開了青藏高原鐵路建設的新篇章。
在修建蘭青鐵路的同時,從西寧至格爾木、格爾木至拉薩段線路也先后投入建設。其中全長4.01公里的老關角隧道,由于受艱苦自然環境和當時施工技術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工程幾度停工,直到1982年隧道才正式通車,前后跨度25年。2007年,為了掃除老關角隧道這個青藏鐵路西格二線的最后一處瓶頸,中國鐵路人歷時7年,先后攻克長距離淺埋砂層段、高壓富水段施工和長距離通風排煙等世界級施工難題,新關角隧道成功建成通車。青藏鐵路,這條途經青海湖、穿過關角隧道、橫跨可可西里、翻越唐古拉山,綿延近2000公里,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是十余萬名建設者克服高寒缺氧、多年凍土、生態脆弱等世界性“三大難題”,經過多年攻關、艱苦奮戰而建成的“世界屋脊上的鋼鐵大道”,這也正是一代代鐵路人吃苦耐勞、勇于擔當、不懼犧牲、甘愿奉獻的寫照。
2003年,自中國第一條時速200公里的客運專線“秦沈鐵路”宣告通車后,中國高鐵事業蓬勃發展,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連接北京和天津兩大城市的“京津城際鐵路”,其實際運行時速高達350公里。至此,中國高鐵網絡建設一路高歌猛進,截止2018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已達2.9萬公里,占全世界總里程的超過2/3,成為世界上高鐵里程最長、運輸密度最高、成網運營場景最復雜的國家。2018年7月1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復興號”動車組首次投入運營。2018年8月8日,“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津城際鐵路實現時速350公里運營,目前“復興號”動車組已覆蓋23個省區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98年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中國大地上播下第一顆革命火種,締造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如今,這種堅韌不拔、勇于突破的拼搏精神正在一代代的中國鐵路人身上傳承。在未來的征程中,中國鐵路人更要以實際行動弘揚踐行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不斷筑路的征程中砥礪前行。
莊衛東
- 6-30· 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
- 6-23· 中國跨境電商年出口規模突破2萬億元
- 2-28· 中國重汽HOWO新能源輕卡:電力“馬拉松”,想贏就能盈!
- 2-26· 中國重汽輕型汽車即將首秀北京國際房車展,實力新車搶鮮品鑒
- 2-20· 從殘值焦慮到高效流通:解析中國重汽二手車全價值鏈運營的創新之路
- 2-17· 2025旗開得勝!中國重汽1月銷量強勢開局,全年熱銷啟幕!
- 2-7· 中國重汽新春短劇暖心收官:與卡友雙向奔赴,共繪最美全家福
- 2-6· 中國重汽:從冬奧會到亞冬會,用科技筆觸繪中國實力
- 1-20· 中國重汽狂攬多項權威獎項,背后隱藏哪些“致勝密碼”?
- 1-14· 所向披靡,一往無前!中國重汽榮登2024年重卡銷量總冠軍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