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失陪兒童”與“留守兒童”:一個孩子不該有的稱呼
對于父母來說,他們最期待的日子,可能是發工資的日子;而對于遠在幾百、幾千公里外的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最期待的,是爸媽回家的日子。
一直關注兒童成長,保護兒童安全的360兒童今天提出了一個令所有人深思的話題——如何區別“留守兒童”與“失陪兒童”。一個現實痛點再一次被搬上了臺面。
什么是留守兒童?什么是失陪兒童?
圖片來源網絡
留守兒童,作為我們國家一群十分特殊的群體,在2018年的全國婦聯數據報告中,全國17歲及以下的留守兒童已經達到了6800萬,隨著時間的推移數量還在增加,他們與父母遠隔兩地,一年中見面時間沒能超過一個星期,更甚者多年也難以相聚,使孩子們連父母的模樣,也在漸漸淡忘。
他們在人生最美好的最需要陪伴的階段,過著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然而陪伴他們的,不是父母遠寄的玩具,不是微薄的生活費,而是一輩子的孤獨感。
有另外一群特殊的群體,與留守兒童有著鮮明對比又有極高的相似度,他們大多生活在城市,而父母就在孩子身邊,可孩子卻如同留守兒童一樣地生活著:父母一周七天只是為了工作;父母早出晚歸面都見不到;父母隨手的禮物與敷衍的對話;父母只面對冰冷的手機微笑......
他們缺少的陪伴不比留守兒童少,但是他們心靈受到的傷害,也不比留守兒童少。在過去被稱為“城市留守兒童”,現在360為其貼了一個新的標簽——失陪兒童。
失陪兒童與留守兒童的相同點是什么?
圖片來源網絡
盡管留守兒童與失陪兒童有著明顯的區別,比如他們更多的是生活在城市,更多是家長就在身邊,更多的只是孩子與父母的生疏感,但是不可否認的一處相同點,那就是同樣長時間的缺少父母的陪伴。
如果說留守兒童是因為迫于現實壓力導致的,那失陪兒童就是缺失人文教育導致的,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社會壓力只會越來越大,養育孩子的費用只會增不會減,想要給全家人好的生活好的教育,就不得不夜以繼日努力的工作,才出現996的工作狀態,出發點是正確的,可是卻忽略了,在孩子的世界,要的不只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陪伴孩子,是一種責任
當失陪兒童再次被搬上臺面,這次360不是為了純粹引發人們的深思,而是想要憑借自己一份力量,去改善這一局面。
讓兒童的健康成長,安全成長,一直是360做兒童手表的初衷與愿望,不奢求父母能給孩子創造多好多堅實的物質生活,孩子要的,只是想你的時候你能在;孩子要的,只是父母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用心交流;孩子要的,只是父母能對他更多鼓勵與微笑;孩子要的,只是父母能更多的表達對他的愛;孩子要的,其實很簡單。
360兒童手表就是帶著這種安全、陪伴的理念誕生的,無論孩子在哪,多重定位時刻知道孩子位置;就算工作再忙,隨時隨地給孩子視頻通話,哪怕是一句問候;不管孩子問題多天真,智能語音問答都能一一解答。
虛無陪同的父母,錯過了孩子最重要的成長時刻,模糊了陪伴孩子與追求物質的界限,等于從精神上放棄了陪伴孩子,從現在起,別讓你的孩子失陪,抓住孩子成長的黃金時光,大膽去表達愛吧!
- 11-7· 一圖讀懂|低空經濟,何以高質量?
- 9-23· 一圖讀懂《關于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運輸服務和安全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
- 7-11· 一圖讀懂《民用航空貨物運輸管理規定》(CCAR-275部)
- 2-29· 讀懂“最美”精神在見賢思齊中奮力前行
- 2-8· 讀懂鐵路春運背后的服務初心
- 7-6· 一圖讀懂:《關于落實數字中國建設總體部署 加快推動智慧民航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
- 12-15· 讀懂鐵路客票實名制新規的“變與不變”
- 6-30· 讀懂鐵路貨運增量背后的四重內涵
- 6-9· 讀懂鐵路貨運“成績單”的加速密碼
- 12-17· 一圖讀懂 《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