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煤南運”新通道蒙華鐵路將改變我國煤炭運輸格局
如果說京滬高鐵是世界客運高速鐵路的璀璨明珠,那么蒙華鐵路就是我國重載鐵路當之無愧的巔峰之作。作為國家“北煤南運”的戰略新通道,蒙華鐵路北起內蒙古浩勒報吉,終至江西吉安,跨越蒙、晉、陜、豫、鄂、湘、贛七省區,全長1837公里,規劃設計輸送能力為2億噸/年,規劃年運煤能力2億噸,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重載鐵路。
此前,中國“北煤南運”的運煤專線主要有三條:一是1980年代建設的大秦線(山西大同至河北秦皇島),全長653公里,2010年煤炭運量達4億噸;二是神黃鐵路(由神朔鐵路和朔黃鐵路所組成,陜西神木至山西朔州至河北黃驊),96年開通,02年全面建成,目前年運輸能力約0.7億噸;三是侯月線(山西侯馬至河南月山,東延至山東日照),年運輸能力過億噸。
這三條既有線路有著很明顯的共同特征,它們的起點都在山西陜西,終點都在華北港口,煤炭通過港口出海。
這樣的煤炭運輸格局帶來了極大的不平衡:在供給側,中國煤炭主產區是山西、陜西、內蒙三個省(自治區),晉煤、陜煤都很容易往外走,而蒙煤外運卻困難重重,目前主要依靠卡車,運力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在需求側,從港口運出的煤炭主要運往沿海城市(華東、華南),華中一直處于無煤缺煤的狀態,長久以來,華中電煤的缺口對百姓而言是一大心病。
煤炭去產能實施以來,鄂湘贛三省煤礦不斷退出,2017年三省煤炭產量不到3000萬噸,相比3億噸的煤炭消費需求,外省煤炭調入需求高達2.7億噸。在這種情況下,新建一條打通南北、連建內蒙華中的運煤線,實為當務之急。
此外,蒙華鐵路途經不少鐵路空白區,這些地區的煤炭運輸目前仍主要依賴汽車。但在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綜合運輸所所長譚小平看來,這是下下策。公路運煤,相當于消耗高級能源運送低級能源,且運量小、能耗高、安全隱患大、運輸時間長,是最不經濟、最不環保、最不合理的運煤方式。
“所以我們在這修路,就相當于替國家運煤了。”3標黨工委書記方榮才算了一筆賬,以蒙華鐵路設計的每年2億噸運力計算,同樣的運量,需要載重量為33噸的半掛車600多萬輛。而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總質量12噸以上的卡車一共只有350萬輛左右。
蒙華鐵路還將對接興泉鐵路通過泉州港出海,減輕焦柳鐵路和由秦皇島海運到南方港口的運輸壓力。對接銜接多條煤炭集疏運線路,以及鐵水聯運。建成后除了支線鐵路外,更將會運用長江、漢江、湘江和贛江甚至遠期泉州港的水路運載力,打造立體的交通運輸體系。又線到面擴散開來,惠及大半個中國。
開發蒙陜甘寧“能源三角”地區煤炭資源的同時保障鄂湘贛等華中地區能源供應,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是促供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實施的重大舉措。通過長江開展鐵路聯運,更可以給長江沿線提供能源供給,有利于我國長江經濟帶的建設,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舉措。除了貨運,該線路部分區段還將采取客貨混跑,開行200KM每小時的動車組列車。發揮其最大功用。
不僅如此,蒙華鐵路作為我國建設最長的重載鐵路,也是一次性建成的世界上最長的重載鐵路。建設蒙華鐵路將積累重載鐵路建設經驗,縮小與重載鐵路發達的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差距。未來還可經蒙古國打造“歐亞重鐵”大通道,連接歐亞,惠及全球。
- 4-28· 鐵路安全“護苗”顯擔當
- 4-28· 下好鐵路貨運“一盤棋”,助力經濟“加速跑”
- 4-21· 鐵路12306開始發售5月1日車票
- 4-21· 鐵路五一假期運輸火車票開售
- 4-14· 全國鐵路清明假期運輸預計發送旅客8450萬人次
- 4-14· 鐵路貨運拓展半徑,賦能經濟新發展
- 4-14· 鐵路貨運半徑不斷拓寬
- 4-3· 今年5月,這場大會不可錯過!2025煤炭行業物資裝備與現代物流發展大會即將舉辦!
- 3-31· 交通運輸部推動公路“一張網”出行服務數字化建設
- 3-24· 中國鐵路,鋪就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