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馬旭林:“網購族”急需智能信包箱
“目前很多小區信報箱還是傳統設計模式,無法滿足‘網購族’需要,使用率低、大量閑置造成資源浪費。”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郵政局普遍服務司司長馬旭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加快推廣智能信包(裹)箱建設,助推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用郵需求。
據統計,自2012年以來,我國函件業務量以年均14.94%的速度下降,而包裹業務量年均增長45%。馬旭林說,“一降一升,至2018年年底,包裹業務量已經是函件業務量的20倍,達到536億件(包含郵政普通包裹)。”針對包裹激增趨勢,國家郵政局一直致力于推廣傳統信報箱的智能化升級改造和使用工作,解決末端投遞“最后一公里”問題。
“智能信包箱優勢明顯,可實現普快一體化、使用便捷化、運營平臺化。”馬旭林說,智能信包箱既保障了信件、報刊等郵政普遍服務投遞需求,也為快遞投遞提供了便利條件,投遞效率大幅提升。依托“互聯網+”,可對接物業系統進行封閉式管理,安全更可控。產權基本上歸業主所有,后續運營管理由生產商和物業共同承擔,這為助推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提供了有益實踐。
據了解,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智能信包箱保有量達27.9萬組,主要是以中國郵政集團、順豐集團、京東集團等企業為主建造的,箱遞量達43.75億件。
“這些箱子遠不能滿足‘網購族’需要,并且建設成本也都以各種形式分攤到了消費者身上。”馬旭林認為,智能信包箱一直沒有相關法規政策保障,無法與住宅樓房同步規劃。“我們調研發現,快遞企業建造的智能箱被一些物業公司、社區認為是商業服務性質,設置了不少限制條件,甚至要收取代投費、場租費等,制約了其建設進度。”馬旭林說。
“加快推廣智能信包箱建設,將惠及千家萬戶。”馬旭林建議,希望將智能信包箱建設納入《住宅設計規范》等相關法規標準,明確其公共設施屬性,并作為強制性標準與住宅樓房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 4-21· 一季度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0.74億人次
- 4-21· 一季度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0.74億人次 同比增長5.9%
- 4-14· 一季度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12億元
- 4-14· 一季度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12億元 同比增長5.2%
- 4-14· 全國鐵路清明假期運輸預計發送旅客8450萬人次
- 3-31· 智能無人系統打造“未來之城”
- 3-10· 全國數據工作會議提出 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工程
- 2-24· 全國首個!《網約貨車運營服務規范》西安市地方標準實施
- 2-17· 全國鐵路春運發送旅客突破4億人次
- 2-17· 全國鐵路春運發送旅客超4億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