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儲智運打造智慧物流生態圈 助力實體經濟降本增效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已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物流大國和全國最大的物流市場,物流業也已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近兩年,隨著“互聯網+”的持續滲透融合,物流企業不斷強化資源整合能力,加快跨界融合,服務范圍逐漸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延伸,涌現出了一大批新企業、新模式、新業態。
作為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的中儲南京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儲智運)在不斷探索國企改革的過程中,也逐步成為物流業創新發展的排頭兵。
中儲智運是國務院國資委下屬中國誠通集團二級子公司中儲股份于2014年成立的物流互聯網科技公司,是以物流運力智能議價交易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及供應鏈生態服務平臺,其創新發展模式在2018年為公司帶來了114億元的年運輸收入。
2018年上半年,中儲智運在交通運輸部的無車承運人試點綜合監測評估中,整合社會車輛規模、貨運總量、運輸費用總額等多項指標排名全國第一,運單規模指標排名全國第二,企業整體實力位列全國第四。中儲智運的物流運力交易共享平臺模式,或能為物流企業提供一些借鑒。
智慧物流
推動物流業轉型升級
最近5年來,雖然中國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已經從18%持續降低到14.6%,但物流業發展仍然需要解決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2017年8月,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部署推進物流降本增效的工作,營造物流業發展良好環境,提升物流業發展水平,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加快推進物流倉儲信息化、標準化、智能化,提高運行效率。
201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2.1萬億元,同比增長9.2%,其中,運輸費用6.6萬億元,占全年社會物流總費用的54.55%;公路貨物運輸量為368億噸,占全國貨物運輸總量的76.83%。2017年社會物流總額252.8萬億元,同比增長6.7%。公路貨運市場雖然大,但有組織、有規模、專業化程度高的大中型運輸企業并不多,中小貨運企業以及個體運輸戶占主導地位。貨運行業缺乏組織化的統籌安排與計劃調度,貨源及運力資源難以高效、合理的統一配置,在途空駛和載重不足的車輛約占全部在途運輸車輛的50%左右。
2018年,是物流降本增效的一年。伴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物流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儲智運的創新實踐是以無車承運作為核心,打造一個交易場景,構建物流服務生態圈。在此基礎上延伸大數據服務,每月可產生27萬至34萬的有效數據,通過物流運力交易共享平臺,實現大數據智能共享、供應鏈生態服務。
舉個例子:內蒙古某貨主企業,涉及鋼鐵、煤炭生產等業務,每年運費高達5億元。傳統物流運輸模式中,企業的運輸成本一直無法降下來,主要是因為車源不穩定、運價波動大以及發貨量大、管理難、對賬難、票據難合規。在成為中儲智運的會員后,司機可隨時在平臺上查看貨源情況并摘單,平臺為其提供了穩定的車源,減少了不確定性。車源穩定也帶來運價的穩定,此前運價比其他企業高出5~10元/噸的線路,現在反而要比其他企業低5~10元/噸。從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物流運費成本累計降低1800萬元。
中儲智運引入運費議價功能,讓貨主企業能夠穩定獲得運價更合理的車源,從而降低運費成本。同時,貨車司機在平臺上可以預約返程貨源,參與更多貨源的競價,運輸頻次大大提升,找貨時間減少,從而實現總收入的增加和空駛空載率的降低。這一模式,實現了為企業物流降本增效,也起到了為貨車司機增效減負的作用。
經過四年多時間的發展,中儲智運平臺目前正專注精準物流,借助大數據、互聯網、專業團隊的力量,讓貨、車匹配更精準,鏈接企業供應鏈上下游,為貨主企業運力調配提供動態解決方案,聯合重卡、保險、油氣、汽車零配件等相關產業,共建供應鏈功能和服務生態圈,共享客戶價值、貨源價值、經濟價值,推動物流行業加速實現轉型升級。
智能平臺
提升貨物流轉效率
隨著“互聯網+”大潮涌入物流行業,市場上一直不乏在公路貨運領域進行創新嘗試的企業,主要模式有傳統配貨站信息化管理平臺、物流信息平臺、無車承運人平臺。
長期以來,配貨站充當著貨車司機與貨主之間的溝通橋梁,為貨車司機提供貨源信息并通過收取信息費或掛靠費獲利,但地域性配貨站點分散,不能突破時空界限,覆蓋范圍小,存在信息不互通、車源貨源之間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物流信息平臺是企業通過構建網絡信息平臺,將貨源、車源信息聚合到線上,幫助車貨雙方更便捷地找到合適的貨源或運力。但運輸運力不是有形商品,價格要與具體運輸場景結合,需要找返程時間與返程線路最契合的返程運力,需要有議價過程,不能開店賣貨,所以這種模式不能形成線上交易,更不能形成議價交易中心,不能通過議價模式使返程時間、返程線路最契合的運力得到利用。
無車承運人是指不擁有運輸工具,以承運人身份與托運人簽訂運輸合同、承擔承運人的責任和義務,通過委托實際承運人完成運輸任務的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者。這類平臺通過線上聚合方式整合全國范圍內的貨源、車源信息,并作為承運人承擔貨物運輸的安全與義務、承擔法律責任。貨主將貨物交給平臺承運,平臺將貨物委托給可靠的貨車司機進行運輸,平臺在其中同時起到信息中介、貨物承運、運輸監督的作用。但單一的無車承運人信息平臺,不能使貨主持續獲得最合理運輸價格,也不能根本解決運輸行業的痛點。
2016年10月,交通運輸部在全國開展“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經過一年試點后,2018年1月,交通運輸部在與各省溝通協商的基礎上基于試點運行監測平臺統計數據和各省考核情況對試點企業進行復核,229家無車承運試點企業延續了試點資格,相較于初期的283家減少54家。從排名靠前的企業類型來看,多數為純互聯網性質的平臺類企業,但也有生產制造型企業成立的無車承運平臺,以及隸屬于某集團公司從事實體物流業務的企業。其中,中儲智運是通過試點復核的企業之一。
時隔一年,2019年1月,中儲智運實現了單月運輸收入突破12.4億元,成功運輸26.88萬單貨物的成績。
中儲智運的模式屬于無車承運人平臺,但針對傳統物流行業的現狀與存在的痛點,又在無車承運人平臺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了延伸,引入了“運費議價功能”,成為可以突破時空界限的互聯網無車承運人電子商務平臺。用大數據解決運力問題,用議價解決運費問題。平臺能實現智能抓取司機、車輛以及貨物的多維度數據信息,為貨主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找到更專業的運力。通過運費議價機制,讓貨主發單,司機自主報價,把運費定價權還給市場,從而使物流價格更合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貨運成本。
智能平臺提升了貨物流轉效率。目前,中儲智運平臺已整合近百萬專業司機運力、1萬余家運輸企業為1.2萬余家貨主會員服務。業務覆蓋30個省區市,輻射全國328個城市,涵蓋運輸線路近8000條,平均不到8秒完成一單交易,平均為貨主降低成本10%,司機找貨時間縮短28%。
中儲智運還搭建了智慧物流大數據分析系統——“智運棱鏡系統”,提供精準的貨、車匹配服務。平臺已與很多企業客戶實現數據上的互聯互通,不僅能通過實時動態數據監測、智能信息匹配為用戶提供合適的車源,也能為企業客戶提供信息化的物流運輸管理手段,減少人工管理環節,降低管理成本,更能提升其管理效率。根據貨車司機所在位置、常跑運輸路線、車型等信息,平臺也會智能匹配合適的貨源信息并精準推送給司機,讓司機有更多的貨源選擇,甚至不用等待就能找到返程貨源,降低返程空駛率。
打造新供應鏈生態圈提供高效公共服務
貨運行業進入門檻低,在我國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再加上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造成運輸環節的信用成本過高。超限超載、違法營運、違規開票等已成普遍違規的現象,市場風險大。作為國家“共享經濟典型平臺”,中儲智運致力于用互聯網技術與專業的物流運輸服務能力,打造新供應鏈生態圈,為物流行業提供高效公共服務。
中儲智運希望通過物流運力交易共享平臺鏈接貨主、司機,以及產業鏈上的其他參與方,在為用戶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物流服務的同時,讓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夠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共同受益于大數據技術的進步所帶來的效能提升,從而為企業降低物流運輸成本,為行業提升物流運輸效能,為國家探索行業規范化整合路徑。
中儲智運同時也積極承擔與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其開發的應急物流平臺,將在今年上半年推出,計劃免費向國家提供使用。在國家發生應急需求的時候,平臺將在災難所在地周邊50公里發出避開、集合的視頻、音頻、文字、圖片等信息,并免費向社會開放。中儲智運也正在多個城市全力籌建司機之家,向司機提供找貨及重卡租賃、免費Wi-Fi、休息室、愛心藥箱、手機充電、預約汽車維修等服務,且有中儲智運工作人員為卡友提供專業的現場服務,讓全國各地的司機都能在奔波勞累后“有家可歸”。
未來企業的降本增效將不僅局限于物流運費的降低,而且要追求上下游供應鏈整體效率的提升與成本的降低,物流科技與大數據應用要介入企業供應鏈的整體環節。中儲智運已加快了物流大數據系統的升級與研究,并開始為部分貨主提供供應鏈整體降本增效方案。共享、精準、智能是未來中儲智運供應鏈服務的方向。
中儲智運貨車智能匹配算法,減少司機找貨時間
中儲智運業務圖示
中儲智運“暖中秋 運團圓”關愛貨車司機活動,司機師傅打開“中儲智運”APP踴躍參加,領取中秋禮品
中儲智運南京濱江司機之家
中儲智運已在淮安金湖設立全國運營呼叫中心,總投資2億元,占地70畝,未來將形成萬人規模的客服呼叫團隊,服務全國。來源:人民政協報 2019年3月4日 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