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閱讀,所看的書可能只是堆砌在腦中的信息。如果家長能鼓勵他說出自己的讀后感,在他表達之前實際上經歷了一次深度的思考;在他表達的過程中,也一定程度上鍛煉了自己的溝通和表達能力。這對他后來基本寫作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有位爸爸是這樣做的:每次我讓孩子看書,他都以功課忙為理由,一律拒讀。但我卻找到了他的一處軟肋,就是他的作文差。一次他在寫一篇作文之前,我先讓他看了一本書,讀一遍,記一遍,讓他將所有能理解的詞匯盡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結果,老師的評判是‘語言生動形象’。于是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了寫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動找書來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你自然而然地就會有勇氣和力量去面對任何挑戰。圖書館閱讀成長系統
”閱讀“要學會與作者對話。與作者對話的閱讀方式,既似聽大牛來一場干貨滿滿的演講,又似與一位水平遠在你之上的老師進行辯論。篩選關鍵詞——拎出邏輯結構——論證對方的邏輯結構,這是深度閱讀的三個步驟,先明白對方想要表述什么,然后搞清楚他是怎么表述的,這中間有沒有一些問題,或者說邏輯上的漏洞?一個作者,下筆之前必定有思路,把思路總結歸納或者發散演繹,這就是一個作者的行文邏輯,我們可以做出這個作者的思維導圖,或者說邏輯結構來幫助我們整理思路,順帶驗證對方的邏輯結構。但入門級別的讀者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把整理出來的思維導圖誤以為是閱讀的結果和收獲,姑且不論筆記何時會再看,更不知一個空洞的邏輯框架只能幫人喚醒知識的脈絡和記憶,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使用這些知識,或者說作者是怎么得出來的這些知識?不要把讀書筆記當作閱讀的結果和目的,他們只是輔助性的工具。圖書館閱讀成長系統閱讀讓我們知道了開卷有益,也讓我們學會了掩卷嘆息。書中自有一方天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閱讀體驗感好的還是紙質書,因為在翻閱的過程中可以讓自己很快的沉靜下來,書香能讓我們更專注于閱讀中,而且可以邊讀邊把自己喜歡的段落標記下來,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想及時寫在書頁上。但在旅途和上下班的路途中,帶本書尤其是頁碼較多的書,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這個時候電子書閱讀器就是旅途閱讀神器,即減負又不像手機和平板電腦有各種提示和信息來分散閱讀時的注意力。在做閱讀標記時,我選擇使用了奧野宣之先生的“做記號的三個步驟”,通過三步法,即通讀了全文,又對重點精彩部分進行了兩次重讀,經過反復咀嚼消化,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收獲。
閱讀的四個層次:1、基礎閱讀。識字,可以自己閱讀。如此而已。2、檢視閱讀。也被稱為略讀或預讀,是一種在有限時間里充分了解一本書的藝術。先看書名頁、看序,研究目錄頁,檢閱索引,了解出版者。然后東翻翻西翻翻。明顯增進閱讀速度的同時,也增進理解力。所以,不要怕自己讀得很膚淺,遇到不懂也不要查詢或思索。3、分析閱讀。亦是全盤的閱讀、完整的閱讀、好的的閱讀,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是尋求理解。作為一個主動閱讀的人,建議先提出下列問題,并在閱讀時嘗試回答。4、主題閱讀。又稱比較閱讀,是高層次的閱讀,在一個主題下分析閱讀好幾本書,比較它們的異同。在相互比較、取長補短的過程中,你對整個主題的認識也就更上一層樓。有文化底韻的人,都會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一種高貴的氣質。
成長,是一個讓大腦中思維和行為方式更新換代的過程。理論上來說,成長的方式有很多種,但對于大部分職場人士來說,獲得成長有效的的方式無非是那么幾種:1、樹立有效的:發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2、接收全新的資訊與全新的經歷,迭代自己的思維信息庫;3、與牛人交流,降維打擊,讓自己的觀點破而后立;4、保持不斷閱讀,不斷學習,讓自己樹立全*,系統的行業知識庫。閱讀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只有行動才能解決問題。所以,任何熱愛閱讀的人都不應該本末倒置,把閱讀當成了解決問題的方式,閱讀它不是,只有實際的行動才是。如果不去閱讀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貴的書,就像被奪去了可貴的財富一樣,其損失將是不可彌補的。閱讀興趣與閱讀成長課程
閱讀,讓成長有力量!歷史上的每一次進步和每一個成果,大部分都在文字里記載、傳承并發揚光大。圖書館閱讀成長系統
閱讀是豐富孩子經驗的一個很好的行為,在親子閱讀中父母應基于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適當引導孩子把書上內容與生活中的內容聯系起來,在具體的生活細節中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書本中隱藏的深刻道理。比如閱讀完《云娃娃》繪本后,孩子認識到云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在生活中家長就可以與孩子一起看看我們頭頂上的云娃娃變成了什么。家庭親子閱讀是孩子與家長共享美好時光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親子閱讀中不僅滿足孩子對親情的需求,也可以提升家長的閱讀能力,促進孩子與家長的共同進步。如果我們在進行親子閱讀時能注意以上三點,我相信我們能收獲更多。圖書館閱讀成長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