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核酸外切酶在基因克隆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高效性**:T5核酸外切酶依賴性組裝(TEDA)方法在常規克隆中的效率與使用專有DNA聚合酶的商業In-Fusion方法相似,但高于使用T5核酸外切酶、PhusionDNA聚合酶和DNA連接酶的Gibson方法。2.**低成本**:TEDA方法每個反應使用0.04U的T5核酸外切酶,價格為0.25美分,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3.**簡單性**:TEDA方法的反應混合物非常簡單,易于操作,這使得它在預算有限的實驗室中尤其有用。4.**靈活性**:TEDA方法能夠組裝多個DNA片段,并在多個位點同時進行定點誘變,提供了一種靈活的克隆和突變方法。5.**陽性克隆率**:使用T5核酸外切酶的無縫克隆技術可以確保100%的陽性克隆率,這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6.**協同作用**:在無縫克隆中,T5核酸外切酶與Phusion高保真DNA聚合酶和TaqDNA連接酶協同作用,通過切割、填補和連接三個步驟,高效地完成DNA片段的連接。7.**減少污染**:T5核酸外切酶可以降解堿裂解提取質粒中的變性DNA,減少超螺旋DNA的污染,提高DNA克隆和轉染效率。這些優勢使得T5核酸外切酶成為基因克隆中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工具,尤其是在需要高效、低成本和操作簡便的實驗環境中。來源于 Thermococcus kodakaraensis,具有高熱穩定性和校正能力,適用于長片段PCR和熱啟動PCR。N-Formyl-Met-Ala-Ser
嗜熱脂肪芽孢桿菌DNA聚合酶I(BstDNAPolymeraseI)和它的大片段(LargeFragment)是兩種在分子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酶。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結構和活性:1.**結構**:-完整的BstDNAPolymeraseI包含一個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區域,而大片段是通過基因工程改造或蛋白酶處理去掉了這個外切酶活性區域的酶。因此,大片段沒有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但保留了5'→3'的DNA聚合酶活性。2.**活性**:-BstDNAPolymeraseI具有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這意味著它在合成DNA的同時可以“校對”錯誤,切除不匹配的核苷酸。而大片段由于缺少外切酶活性區域,不具有這種校對能力。-大片段具有更強的鏈置換能力,這使得它非常適合于等溫擴增反應,如環介導的等溫擴增(LAMP)和滾環擴增(RCA)。3.**應用**:-BstDNAPolymeraseI由于具有校對功能,可能更適合于需要高保真度的DNA合成反應。-BstDNAPolymerase,LargeFragment由于其鏈置換能力,更適合于等溫擴增技術,這些技術不需要熱循環儀,可以在恒定溫度下進行DNA擴增。4.**熱穩定性**:-BstDNAPolymerase,LargeFragment通常在65°C左右的溫度下進行反應,而BstDNAPolymeraseI可能具有更寬的反應溫度范圍。Recombinant Human CD4/LEU3 (His-Avi Tag)牛痘DNA拓撲異構酶I應儲存在-20°C的環境中,這有助于保持其活性。在這種條件下,該酶可以保存長達3年。
在PCR實驗中,為了避免引物與已知序列的交叉反應,從而確保實驗的特異性,以下是一些關鍵的引物設計原則和策略:1.**選擇高保守性區域**:引物比較好設計在模板cDNA的保守區內,這樣可以確保引物與目標序列的特異性結合。通過比較不同物種的同一基因序列,可以確定基因的保守區。2.**避免引物與非目標序列的同源性**:設計引物時,應避免與基因組中的重復序列、假基因或高同源性區域設計引物。可以通過BLAST等工具對引物進行同源性分析,確保引物只與目標序列結合。3.**引物長度和GC含量**:引物長度一般在15-30堿基之間,常用的是18-27bp。GC含量一般為40%-60%,以45-55%為宜。過高或過低的GC含量都不利于引發反應,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和Tm值應保持接近。4.**避免引物的3'端錯配**:引物3'端的堿基應嚴格要求配對,特別是倒數第二個堿基,以避免因末端堿基不配對而導致PCR失敗。引物3'端比較好不要選擇A,比較好選擇T,因為當末位鏈為T時,錯配的引發效率降低。5.**避免引物自身及引物之間的互補序列**:引物自身不應存在互補序列,否則引物自身會折疊成發夾結構,影響引物與模板的復性結合。前后引物之間也不應具有互補性,尤其應避免3'端的互補重疊以防止引物二聚體的形成。
提取的病毒核酸可以直接用于多種實驗,主要包括:1.**實時熒光定量PCR(qPCR)**:這是一種常用的技術,可以對病毒核酸進行定量檢測。它通過實時監測PCR過程中的熒光信號來確定病毒核酸的數量。例如,病毒核酸檢測就是基于此技術,通過設計特異性引物和探針,對病毒的靶基因進行定性檢測。2.**逆轉錄PCR(RT-PCR)**:這項技術用于檢測RNA病毒,通過將病毒RNA逆轉錄成cDNA,然后進行PCR擴增,以檢測病毒的存在。RT-PCR技術靈敏而且用途廣,可以用于檢測細胞、組織中RNA病毒的含量。3.**等溫擴增法**:包括環介導的等溫擴增(LAMP)和切口延伸等溫擴增(NEAR),這些方法在恒溫條件下進行,無需復雜的設備,適用于快速、現場的病毒核酸檢測。4.**數字PCR(dPCR)**:這是一種高度靈敏的技術,可以對病毒核酸進行定量。它通過將樣本分配到成千上萬的微小反應室中,每個反應室單獨進行PCR擴增,從而實現對病毒核酸的精確計數。5.**核酸雜交技術**:如熒光原位雜交(FISH),可以用于檢測特定病毒核酸序列在細胞或組織中的存在和定位。牛痘DNA拓撲異構酶I具有特異性識別能力,能夠識別雙鏈DNA中的5'-(C/T)CCTT-3'序列。
T7EndonucleaseI(T7EI)是一種特殊的DNA內切酶,具有以下特點:1.**識別錯配DNA**:T7EI能夠識別并切割不完全配對的DNA、十字型結構DNA、Holliday結構或交叉DNA以及異源雙鏈DNA。2.**切割位點**:T7EI切割錯配位點5'端的、第二或第三個磷酸二酯鍵。3.**靈敏度**:T7EI對錯配DNA的識別非常靈敏,能夠檢測并切割單堿基和多堿基的錯配。4.**應用**:T7EI常用于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導致的基因突變的鑒定。它通過識別錯配DNA來幫助鑒定基因編輯是否成功以及是否有非目標效應。5.**直接電泳檢測**:T7EI的產物可以直接通過電泳進行檢測,這使得它在實驗操作中更為方便。6.**來源**:T7EI來源于大腸桿菌菌株,是一種麥芽糖結合蛋白(MBP)和T7核酸內切酶I(T7EI)的融合蛋白。7.**成本效益**:盡管T7EI在商業上使用時成本較高,但它在大規模樣本測試中,尤其是在基因突變鑒定方面,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篩選方法。8.**特殊注意事項**:T7EI能夠識別長度大于或等于2bp的插入、缺失或突變導致的錯配DNA,但不能識別1bp的插入、缺失或突變。這些特點使得T7EndonucleaseI成為基因突變鑒定中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尤其是在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中。泛素激起酶E1(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 E1)在ATP的存在下激發泛素分子,形成E1-泛素硫酯中間體。Recombinant Human BTN3A1/CD277 Protein,hFc Tag
Endo H 是一種糖蛋白特異性的酶,主要作用于含有 N - 連接寡糖鏈的糖蛋白,對其他類型的生物大分子如核酸。N-Formyl-Met-Ala-Ser
嗜熱脂肪芽孢桿菌DNA聚合酶I(BstDNAPolymeraseI)是一種熱穩定的酶,它在高溫下(55-65°C)仍然保持活性,這使得它在分子生物學實驗中非常有用,尤其是在需要高溫反應的實驗中,如熱循環擴增(PCR)。BstDNAPolymeraseI具有以下特性:1.**熱穩定性**:BstDNAPolymeraseI在高溫下具有較高的穩定性,適用于高溫反應的實驗,如PCR。2.**3'到5'外切酶活性**:這種酶具有3'到5'外切酶活性,能夠切除DNA末端上的非特異性引物和雜交DNA,使其成為等溫擴增應用的理想酶。3.**耐鹽性**:BstDNAPolymeraseI在高鹽條件下仍能保持穩定活性,這在一些特殊的PCR應用中非常有用。4.**等溫擴增**:由于其3'到5'外切酶活性,BstDNAPolymeraseI用于等溫擴增反應,如LAMP技術,這種技術能夠在恒溫下進行DNA擴增,無需繁瑣的溫度循環。5.**快速PCR**:由于其高溫穩定性,BstDNAPolymeraseI也可用于快速PCR反應,縮短了實驗時間。6.**高GC含量模板擴增**:BstDNAPolymeraseI對高GC含量模板的擴增效果較好,因此在一些難擴增的模板中表現出色。N-Formyl-Met-Ala-Ser
Recombinant Human CD34 (His Tag)
Recombinant Mouse LOX1 Protein
Recombinant Cynomolgus IFN alpha/beta R1 Protein
Recombinant Mouse Leptin Protein
Recombinant Human ACE2/ACEH (His Tag)
Recombinant Human IL-17 Protein
Recombinant Cynomolgus NKG2D/CD314 Protein
Recombinant Human CD37 Protein
Recombinant Human TPO Protein
Recombinant Mouse LYPD3 Pro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