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典型工程案例,從技術升級方向來看,下一代冰漿蓄冷技術升級將堅持能效提升和裝備提升兩個思路,一是簡化系統,減少載冷劑循環,可節省約20%泵功;減少換熱損失,可提高約6%的效率;二是提高制冰設備的集成度,減小占地面積;研發大容量制冰機組,實現電-冷轉換(制冰)裝備的集成化、模塊化、大型化,降低蓄冷系統成本,提高場景適應性。冰漿技術在供熱及其他領域的應用,宋文吉指出,冰漿技術也可在供熱領域實現應用。利用可控相變技術,可以進一步提取由水到冰的相變潛熱,這個熱可以作為熱泵供熱的熱源,冰源熱泵可為跨季節儲冷提供無償的冰。冰漿蓄冷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無污染、低噪音,環境友好。黑龍江一體式冰漿蓄冷設備
發展蓄冷技術的重要意義,宋文吉指出,制冷是社會能源消耗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冷空調的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是中國30/60雙碳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夏季電力高峰負荷的40%以上是制冷空調造成的,商業/公共建筑50%以上的能耗是空調機組。同時,越來越多的樓宇采用熱泵空調,夏季供冷、冬季供熱,空調機組同時影響全年的供電負荷。因此,必須充分重視制冷空調對電力負荷的影響,否則反饋到上游,則直接影響電力的供應和可再生能源的消納。佛山過冷水動態冰漿蓄冷項目冰漿蓄冷技術與新能源的結合,有望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綜合起來冰漿蓄冷技術克服了盤管和冰球蓄冷技術中固有的幾個難題,歸結如下:(盤管和冰球制冰工況只有空調工況制冷的 0.65,衰減很大,且在制冰過程中,隨著冰層的加厚,制冷效率越來越低,當制冰結束時制冷量只有額定制冰工況的一半)冰漿制冰效率高 20%以上。紊流狀態的液液交換創造了很好的傳熱條件,這是盤管和冰球無法相比的;-3℃的蒸發器出水溫度保證了制冷效率比盤管和冰球的-6℃高10%以上;水的結冰不像盤管和冰球附著在管壁上,保證了蓄冰8小時過程中穩定的制冷效率。
冰漿蓄冷儲能技術是一種高效、環保的能量儲存和利用技術。它在建筑空調系統、工業制冷和醫療設備等領域具有普遍的應用。盡管面臨設備成本較高、空間需求大和維護難度等挑戰,但冰漿蓄冷儲能技術的優勢使得它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冰漿蓄冷儲能技術將會在未來得到更普遍的應用。動態冰漿蓄冷技術發展較晚,國內較近幾年才開始對其進行研發和建設可提供參考的工程案例比較少。某工業生產企業利用冰漿蓄冷技術,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源消耗。
冰漿蓄冷與盤管蓄冰相比的優點:1)成本低:冰漿蓄冷的主要是以板式換熱器取代盤管蓄冰的盤管。就盤管材質而言,現在應用較多、更可靠的是美國進口的BAC鋼盤管、FAFCO和CALMAC塑料盤管,國內盤管的質量還不讓人放心,很多案例出現了泄漏問題。而冰漿蓄冷的板式換熱器是非常成熟的產品,成本上有一定優勢。2)調試量少:冰漿系統主要部件、控制系統,模塊化設計,安裝簡單,現場調試量少。而盤管為了保證制冰的順利,對融冰控制的要求高很多,融冰控制不只影響節錢量,還影響第二天的制冰。冰漿系統的融冰控制則要簡單的多。冰漿蓄冷系統具有良好的調節性能,適應不同場合的制冷需求。佛山過冷水動態冰漿蓄冷項目
隨著數據中心規模的擴大,冰漿蓄冷技術為制冷提供了新方案。黑龍江一體式冰漿蓄冷設備
夜間低谷電時,蓄冰罐中的水被輸送至制冰板換的一側,板換另一側流經不斷被雙工況制冷主機降溫的20%濃度乙二醇溶液,水在制冰板換和蓄冰罐之間循環、降溫,直至0℃。0℃的水繼續通過制冰板換降溫至-2℃,這時主機乙二醇出水溫度為-3.5℃左右并保持恒定,-2℃的過冷水流經板換出口側的冰漿發生器,冰漿發生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凝結核,使得過冷水冷量釋放產生冰漿,冰漿進入蓄冰罐中儲存,經過過濾后,水繼續循環降溫、過冷、過冷釋放、產生冰漿,較終整個蓄冰罐中充滿了固體形態的冰漿--“雪”。黑龍江一體式冰漿蓄冷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