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漿溶液的傳熱系數隨其流量和濃度的變化。從圖中可知:傳熱系數是隨著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隨著冰漿濃度的增加而減小。這是由于冰漿濃度的增加減小了溶液的擾動,通過換熱器的流動是層流而不是紊流。盡管在較高冰漿濃度下,其傳熱系數下降,但由于微小的冰晶增加了其傳熱表面積,以及具有較大的傳熱溫差,仍然使其具有較高的傳熱量。動態冰漿由于具有蓄冷密度大、流動性和傳熱性能好等優點,現已被用于蓄冷空調系統中用于用電負荷的“移峰填谷”,還有用于工業處理過程和食品工程領域中。隨著對動態冰漿技術的深入研究,其設備成本將降低、運行效率將提高,潛在的應用領域將進一步擴大,動態冰漿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新技術。冰漿蓄冷技術具有明顯的節能效果,降低電力成本。安徽過冷水動態冰漿蓄冷廠家
冰漿蓄冷的技術優勢,冰蓄冷技術發展至今主要經歷了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首先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冰球制冷方式,其次是90年代開始的盤管技術,2020年代后的第三代是冰漿的方式。宋文吉介紹稱,與現有蓄冷技術相比,冰漿具有成本低、制冰能效高、負荷響應速度快、占地面積小等突出優勢,國內自2010年開始興起,經歷十年發展,中國蓄冷儲能技術正在進入冰漿蓄冷時代。冰漿制取的基本原理,冰漿蓄冷充分利用水的過冷特性,在時間和空間上將換熱和相變解耦,做到“換熱時不相變,相變時不換熱”,由此大幅提高系統效率。安徽過冷水動態冰漿蓄冷廠家冰漿蓄冷系統主要由冰漿制備、儲存和釋冷三個環節構成。
(盤管和冰球集裝箱式的蓄冰罐和一定尺寸要求的蓄冰盤管以及有多少盤管和冰球才能相應地蓄多少冷量的致命問題)冰漿蓄冰罐設置靈活、蓄冷增容性好。冰漿蓄冷的蓄冰罐只是一個存水的容器,長寬高尺寸可以分散靈活設置;冰漿制取裝置不受時間限制,簡單地增大蓄冰罐體積,就利用周六日雙休日夜間 16 小時低谷電,在下一周的周一到周三實現全蓄冷以獲得更多的運行效益。而冰球和盤管則必須增加2倍的冰球和盤管裝置,價格昂貴,不劃算。(盤管和冰球蓄冷量與盤管和冰球的材料成本的一對一的正比關系)。
儲存在蓄冷槽內的冰漿以疏松的顆粒堆積狀存在,在融冰放冷時,冰、水接觸比表面積極大,放冷速度成數倍提高,使得融冰單獨供冷也可滿足尖峰負荷需求,從而確保主機完全避開尖峰電費時段用電,實現經濟效益較大化?;厮c冰層之間的滲透性充分接觸,確保能從蓄冰槽穩定取出的2℃的低溫水,滿足特殊工藝用冷(如鮮奶冷卻)或溫、濕度單獨處理空調系統等冷源需求。蓄冰槽內不再設置制冰設備,由于制冰設備采用板式換熱器和超聲波促晶器等設備,并且全部置于蓄冰槽內,因此蓄冰槽內不需要布置制冰設備,槽體的幾何形狀設計無任何特別要求,因地制宜的靈活性較大程度上增強。制冰設備全部置于蓄冰槽外,維修保養方便簡單。某大型超市采用冰漿蓄冷技術,降低其制冷成本約30%。
冰漿蓄冷有成本優勢,冰漿蓄冷系統的主要是以 1 小時制冷量的板式換熱器的冰漿制取裝置取代需要 8 小時盤管蓄冰的盤管。(盤管和冰球幾百上千噸的乙二醇以及冰層熱阻導致的蓄冷冷不足、放冷速率受限等導致的不節能、不環保)冰漿蓄冷環保節能冰漿蓄冷系統乙二醇用量極少,而盤管的乙二醇用量多達幾十噸。冰漿蓄冷是目前為止,利用水作為相變材料效率較高的方式(乙二醇溶液-3°℃)。每削減電力高峰 1KW.h,減少電廠碳排放 0.11KG。如全年削減電力高峰電量 150 萬 KW.h(5 萬㎡空調建筑面積,電價高峰耗電比常規空調系統減少 85%),不只獲得 130萬的運行收益,還減少碳排放165噸。冰漿蓄冷技術的關鍵在于精確控制冰漿的制備、儲存和釋冷過程。安徽過冷水動態冰漿蓄冷廠家
冰漿蓄冷有助于減少碳排放,助力綠色發展。安徽過冷水動態冰漿蓄冷廠家
冰漿蓄冷的優勢,冰漿蓄冷又稱為動態冰蓄冷,較大的特點在于冰漿制取是乙二醇溶液和水在紊流狀態下的液液換熱的高效率制冰過程,區別于盤管和冰球制冰時靜止的水結冰附著在低溫乙二醇管壁的低效率制冰過程。從而解決了傳統冰球和盤管式冰蓄冷技術中的諸多固有難題,把冰蓄冷技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技術高度,是目前所有制冰技術中效率較高的一種,是 20Rt/h(750 噸/時)冷量以上的蓄冷降溫、冷藏保鮮、人工雪景等工業和民用領域非常經濟的選擇。安徽過冷水動態冰漿蓄冷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