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管和冰球集裝箱式的蓄冰罐和一定尺寸要求的蓄冰盤管, 以及有多少盤管和冰球才能相應地蓄多少冷量的致命問題)冰漿蓄冰罐設置靈活、蓄冷增容性好,冰漿蓄冷的蓄冰罐只是一個存水的容器,長寬高尺寸可以分散靈活設置;冰漿制取裝置不受時間限制,簡單地增大蓄冰罐體積,就利用周六日雙休日夜間16小時低谷電,在下一周的周一到周三實現全蓄冷,以獲得更多的運行效益。而冰球和盤管則必須增加2倍的冰球和盤管裝置,價格昂貴,不劃算。(盤管和冰球蓄冷量與盤管和冰球的材料成本的一對一的正比關系。冰漿蓄冷是緩解高峰用電緊張和降低運行費用有效方法之一。浙江一體式冰漿蓄冷散熱
應用場景不同:1、冰蓄冷,冰蓄冷主要適用于大型商業建筑,例如商場、超市、酒店等。它能夠在高峰用電時段節能并降低用電峰值,而且可以在低峰時段制冷蓄冷,以滿足白天高峰時段的需要。2、冰漿蓄冷,冰漿蓄冷主要適用于家庭和小型商用建筑,如寫字樓、酒店客房、超市便利店等。由于其體積小、制備便捷,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不需要太多的空間和電力投入,適用范圍比較廣。總之,冰蓄冷和冰漿蓄冷都是實現空調制冷的一種方式,但是它們的應用場景和工作原理有所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蓄冷方式,既能滿足使用需求,同時也能節能減排。浙江一體式冰漿蓄冷散熱冰漿蓄冷應用范圍的拓展,將促進制冷技術的跨界融合。
烷冰漿采用了簡單高效的理念,采用冷水機組、風泵、水泵等通用高效設備,流程簡單,控制容易,維護方便,氣態丁烷通過風泵加壓進入冷水機蒸發器,通過氣液相變高效換熱冷凝,液態丁烷和水一起進入水泵,再與水直接接觸再蒸發為氣態進行高效熱交換,水放出相變熱變為冰激凌式冰,可以泵送,冰漿流入蓄冰槽,氣態丁烷進入風泵不斷循環;氣囊接通循環系統,使系統既封閉又自動保持常壓(大氣壓力);冷水機蒸發器中丁烷溫度控制在20C左右(風壓約10kpa);蓄冰槽中氣態丁烷蒸發溫度在-0.50C左右(氣壓約0kpa),蓄冰槽中冰水混合溫度在00C。丁烷冰漿技術綜合能效比可達4.0,尤其投資省,可低于常規冷水機組空調投資,而且省電費更多可達40-70%。丁烷冰漿缺點是丁烷易燃易爆,有安全性要求,由于是密閉系統、充填量小(只約30g/kw)、強制通風且系統壓力低(只0-10kpa),丁烷不易泄露,采用安全防范措施,嚴格按安全規程操作,丁烷冰漿明顯比氨制冷系統風險小,也比燃氣熱水器/廚房煤氣風險低。丁烷冰漿冰蓄冷技術現已有1P原理樣機,產品樣機在準備當中。
部分典型工程案例,從技術升級方向來看,下一代冰漿蓄冷技術升級將堅持能效提升和裝備提升兩個思路,一是簡化系統,減少載冷劑循環,可節省約20%泵功;減少換熱損失,可提高約6%的效率;二是提高制冰設備的集成度,減小占地面積;研發大容量制冰機組,實現電-冷轉換(制冰)裝備的集成化、模塊化、大型化,降低蓄冷系統成本,提高場景適應性。冰漿技術在供熱及其他領域的應用,宋文吉指出,冰漿技術也可在供熱領域實現應用。利用可控相變技術,可以進一步提取由水到冰的相變潛熱,這個熱可以作為熱泵供熱的熱源,冰源熱泵可為跨季節儲冷提供無償的冰。冰漿蓄冷系統可充分利用低谷電資源,提高電力利用率。
動態冰漿蓄冷系統的設計要點,動態冰漿蓄冷系統由雙工況空調主機、制冰機、蓄冰槽、水泵,板式換熱器,微冰晶處理器、管道及控制系統等組成,如圖1所示:雙工說空調主機,靜態冰蓄冷隨著管外冰層厚度增加,傳導熱阻也同時增加,導致主機輸出溫度不斷降低,溫度是變動的。動態冰漿蓄冷采用乙一醇載冷劑與水在板式換熱器內強制對流換熱,在運行中板式換熱器的換熱熱阻不會發生變化,所以要求主機輸出溫度恒定,確保系統運行穩定。制冰機,制冰機是動態冰漿蓄冷系統的主要部件,制冰機的作用是制取過冷水并促使過冷水解除過冷度變成冰漿,然后通過水泵輸送到蓄冰槽進行儲存。冰漿蓄冷利用夜間用電負荷較低并且電價偏低的低價電打開主機制冷蓄冰。上海淡水冰漿蓄冷散熱
冰漿中冰粒與水的混合物,具有較高的比熱容和熱導率。浙江一體式冰漿蓄冷散熱
儲存在蓄冷槽內的冰漿以疏松的顆粒堆積狀存在,在融冰放冷時,冰、水接觸比表面積極大,放冷速度成數倍提高,使得融冰單獨供冷也可滿足尖峰負荷需求,從而確保主機完全避開尖峰電費時段用電,實現經濟效益較大化。回水與冰層之間的滲透性充分接觸,確保能從蓄冰槽穩定取出的2℃的低溫水,滿足特殊工藝用冷(如鮮奶冷卻)或溫、濕度單獨處理空調系統等冷源需求。蓄冰槽內不再設置制冰設備,由于制冰設備采用板式換熱器和超聲波促晶器等設備,并且全部置于蓄冰槽內,因此蓄冰槽內不需要布置制冰設備,槽體的幾何形狀設計無任何特別要求,因地制宜的靈活性較大程度上增強。制冰設備全部置于蓄冰槽外,維修保養方便簡單。浙江一體式冰漿蓄冷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