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因其高度和垂直結構,需重點解決側擊雷防護與均壓環設置問題。根據 GB 50057 規范,一類防雷建筑從 30 米起每兩層設置均壓環,二類防雷建筑從 45 米起每三層設置,均壓環采用 40×4mm 熱鍍鋅扁鋼沿外墻圈梁敷設,與引下線焊接連通(焊接點間距≤18 米)。外窗金屬框架需通過 Φ12 圓鋼與均壓環可靠連接,每扇窗至少 2 處連接點,連接位置距窗框邊緣≤300mm。玻璃幕墻的金屬龍骨應形成導電通路,豎向龍骨每 3 層與均壓環焊接,橫向龍骨每 10 米與引下線連接,焊接長度≥100mm 并做防腐處理。屋頂直升機停機坪周邊需設置閉合避雷帶,高度≥1.5 米,與停機坪金屬護欄等電位連接,接地電阻≤1Ω。施工時需注意均壓環與外墻裝飾層的協調,避免后期鉆孔破壞結構防水。特種防雷工程選用經過嚴格檢測的防雷材料,保證工程質量。四川避雷針安裝工程防雷工程生產廠家
接閃器包括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等,其安裝位置和高度需嚴格按設計圖紙執行。避雷針安裝時,基座應采用 200×200×8mm 熱鍍鋅鋼板預制,通過 M12 膨脹螺栓與屋面混凝土支座固定,垂直度偏差≤1/1000。避雷帶應沿建筑物屋脊、屋檐、屋角等易受雷擊部位明敷,支持卡間距≤1 米,轉彎處間距≤0.5 米,與屋面金屬管道、設備基礎等需做等電位連接。避雷網網格尺寸需符合規范要求,一類防雷建筑≤5m×5m 或 6m×4m,采用 Φ12 熱鍍鋅圓鋼敷設,網格交叉點及轉角處應可靠焊接。接閃器與接地引下線連接時,應采用專門用于夾具或焊接方式,連接處過渡電阻≤0.2Ω,確保雷電流快速導入接地裝置。安徽防雷設備測試防雷工程供應商接地網分流系數計算考慮季節土壤濕度變化。
預警系統與防雷裝置聯動應用:當接收到橙色預警時,數據中心自動切換至冗余電源,光伏電站啟動直流側 SPD 加強保護,施工現場暫停高空作業并切斷非必要設備電源。在體育場館、基地等場景,預警系統結合廣播系統實現 “監測 - 預警 - 處置” 閉環,將雷電災害響應時間從被動防護的分鐘級提升至主動防御的秒級。隨著 5G 物聯網技術普及,便攜式雷電預警儀(如穿戴式電場傳感器)正在戶外探險、農業作業等領域推廣,成為個人雷電防護的重要工具。
醫療場所防雷與精密設備保護醫院、實驗室等醫療場所的MRI、CT等精密設備對雷電電磁脈沖極其敏感,其防雷工程需重點解決設備誤動作、數據丟失和漏電流危害問題。機房屏蔽采用“金屬網+導電涂料”復合工藝,墻面涂料含納米銀顆粒(導電率≥10^4S/m),門窗使用電磁屏蔽玻璃(屏蔽效能≥60dB)。配電系統采用“隔離變壓器+防雷插座+UPS冗余”三級防護,隔離變壓器初級與次級繞組間設置屏蔽層并接地,防雷插座內置過電壓、過電流雙保護模塊(響應時間<2ns)。信號線路方面,醫療設備的DICOM數據傳輸線需使用雙層屏蔽電纜,兩端安裝專門用于信號SPD(插入損耗<0.5dB),避免雷電干擾導致圖像失真或數據錯誤。浪涌保護器后備斷路器分斷能力≥25kA。
滿足易燃易爆環境的阻燃要求。電纜應穿鍍鋅鋼管敷設,進出裝置區處做密封隔離,防止雷電波引入危險區域。石化企業接地系統采用環形接地網,接地電阻不大于4Ω,重點區域(如控制室、DCS系統)需設置單獨的防靜電接地端子,與防雷接地體間距不小于5米。防雷檢測需結合防爆安全檢查,重點排查接閃器與設備連接的導電性、SPD的防爆性能和接地體的腐蝕情況。遵循GB50650《石油化工裝置防雷設計規范》,通過本質安全型設計與冗余防護措施,將雷電引發的風險降至比較低。大型油庫的特種防雷工程嚴格把控細節,杜絕雷擊事故。安徽防雷設備測試防雷工程供應商
接地引下線與基礎鋼筋雙面搭接長度≥100mm。四川避雷針安裝工程防雷工程生產廠家
古建筑防雷需遵循 “較小干預” 原則,避免破壞文物本體。接閃器采用與建筑風格協調的隱形設計,如將避雷帶偽裝為屋脊吻獸、垂獸等構件(內部暗藏 Φ12 熱鍍鋅圓鋼),支持卡用銅制仿古構件固定,間距≤0.8 米。引下線沿墻體隱蔽敷設,利用建筑柱體內木柱包裹絕緣層(如陶瓷套管),或在墻體陰角處采用與墻體同色的銅纜(外包防腐層)。接地裝置優先利用古建筑原有石質基礎中的金屬構件,人工接地體選擇銅包鋼接地極(直徑 16mm,長度 2.5 米),埋設于離建筑基礎 3 米外的綠化帶內,接地電阻≤10Ω。等電位連接時,金屬匾額、風鈴等裝飾構件通過柔性銅編織帶連接,禁止在古建筑墻體上鉆孔焊接。施工前需經文物主管部門審批,關鍵工序(如接閃器安裝)需有文物保護現場指導。四川避雷針安裝工程防雷工程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