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是雷電直擊的高發區域,施工時需特別注意細節處理。避雷帶應沿屋面邊緣敷設,距檐口邊緣 500-1000mm,支持卡應與屋面防水層同步施工,避免破壞防水結構。太陽能熱水器、衛星天線等屋面設備,應在避雷針保護范圍內,否則需單獨設置接閃器并與屋面避雷帶可靠連接。屋面金屬管道支架、透氣帽等構件,需每隔 10 米與避雷帶做等電位連接。卷材屋面施工時,避雷帶支持卡可采用混凝土支座固定,支座間距≤1 米,支座與屋面基層應粘結牢固,防止大風天氣晃動。古建筑施工在院落地面修復時保留原有的鋪墁工藝和石材拼花圖案。新疆接地保護防雷工程
橋梁(尤其是鋼結構橋梁)防雷需兼顧結構安全與導電性能。主橋體采用多點接地,利用橋墩基礎鋼筋作為自然接地體,每 20 米設置一處引下線(Φ16 熱鍍鋅圓鋼),與橋面防撞護欄焊接連通(焊接點間距≤15 米)。斜拉索橋梁的鋼索需做絕緣處理(外包絕緣層),并在兩端設置放電間隙(距離≤5mm),避免雷電流直接流經鋼索。橋頭堡、監控設備房需設置單獨避雷針,保護范圍覆蓋設備區域,接地網與橋梁主體接地體間隔≥3 米,防止地電位反擊。照明系統燈具外殼、金屬橋架需與橋梁接地系統連接,電源線采用鎧裝電纜,進出橋梁處做等電位跨接。施工時需檢測橋梁鋼結構的導電連續性,焊接部位做防腐處理(環氧富鋅底漆 + 聚氨酯面漆),避免電化學腐蝕影響接地效果。新疆防雷防雷工程施工隱蔽工程焊接部位需做三遍防腐處理(環氧瀝青漆+玻璃絲布)。
防雷施工涉及高空作業、電氣焊接等危險工序,必須嚴格落實安全管理措施。高空作業人員需佩戴安全帶、安全帽,作業前檢查腳手架、吊籃等設施的安全性,六級及以上大風、雨雪天氣禁止作業。焊接操作人員需持證上崗,焊接時設置接火斗,配備滅火器材,避免火花引發火災。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應符合 JGJ 46-2005《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配電箱、開關箱安裝漏電保護器,電纜線路架空或穿管保護。材料堆放應分類整齊,禁止占用消防通道,氧氣瓶、乙炔瓶間距不得小于 5 米,距明火距離不得小于 10 米。
機房作為電子信息系統重要區域,防雷施工需兼顧直擊雷防護與感應雷屏蔽。直擊雷防護方面,應在機房所在建筑頂部設置單獨避雷針或避雷帶,避雷針保護范圍需覆蓋整個機房區域,采用 40×4mm 熱鍍鋅扁鋼作為引下線,沿機房外墻明敷并做絕緣隔離處理。感應雷防護重點在于電磁屏蔽,機房門窗應安裝金屬屏蔽網(網格≤3mm×3mm),與墻體鋼筋焊接形成法拉第籠;橋架、機柜等金屬外殼需與機房等電位接地端子板可靠連接,接地支線采用 6mm2 銅纜,連接點設置防松動墊片。電源系統需分級安裝浪涌保護器(SPD),一級 SPD 標稱放電電流≥12.5kA,二級≥8kA,安裝時遵循 “短引線、低殘壓” 原則,引線長度≤0.5m,接地端與機房接地匯流排直接連接。信號線路應采用屏蔽電纜,進出機房處做等電位跨接,避免長距離無防護架空敷設。古建筑施工前需詳細勘測文物現狀,制定針對性的保護修繕方案。
水利水電工程防雷設計難點與對策水利水電工程(如大壩、水電站、閘門控制系統)具有露天作業、設備金屬架構多、潮濕環境等特點,防雷設計需解決強電磁耦合、地電位升高和設備絕緣配合問題。大壩防雷:混凝土壩體可利用壩內鋼筋作為自然引下線,壩頂設備(如啟閉機)加裝避雷針,接地體沿壩基環形敷設,結合水下接地網(利用金屬閘門、鋼管樁)降低接地電阻。水電站廠房內的發電機、變壓器需配置專門用于旋轉電機型避雷器,其殘壓需低于設備絕緣耐受值(裕度≥20%)。接地網邊緣設置均壓環(直徑≥8mm圓鋼閉合回路)。四川防雷產品安裝防雷工程
引下線與燃氣管間距≥0.5m(GB 50028規范要求)。新疆接地保護防雷工程
雷電預警系統原理與應用場景 雷電預警系統通過探測大氣電場變化、雷云電荷聚集程度,實現對雷電發生的提前預報,是主動防護的重要技術。主要分為三類: 1. **大氣電場儀**:測量地面垂直電場強度,當電場>30kV/m時發出黃色預警,>100kV/m時紅色預警,響應時間<1秒,適用于機場、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 2. **閃電定位系統**:通過多個探測站接收雷電電磁信號(VLF/LF頻段),計算雷電流幅值、位置和時間,定位精度≤500米,為電力、通信系統提供區域雷電動態數據。 3. **衛星遙感預警**:利用氣象衛星監測云頂溫度和電荷分布,提前數小時預測雷暴移動路徑,適用于大范圍災害性天氣預警。新疆接地保護防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