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調節抑郁癥的機制有哪些?
2調節免疫系統據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之間有相互作用來影響宿主的身體變化情況,健康的腸道菌群能維持腸道黏膜的完整性,減少炎癥反應和免疫應激,抑郁癥患者伴隨著免疫系統的紊亂,腸道黏膜完整性收到影響,炎癥因子分泌增加使得炎癥反應加重。因此可以通過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使得抑郁癥患者的免疫系統功能得到改善,維持腸道黏膜的完整性,減少分泌的炎癥因子,減輕炎癥反應來緩解抑郁癥狀。
3調節腸道-腦軸的交流腸道菌群可以通過腸道-腦軸(Gut-BrainAxis)與神經系統進行交互作用。腸道菌群代謝產物和信號分子能夠通過腸道-腦軸來傳遞信號,以此來調節抑郁癥患者的情緒變化和認知功能。這種相互作用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如神經傳導、免疫調節和介導等。 未來,菌群移植有望成為多種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浙江醫院菌群移植技術及其過程
2019年Front Neurol發表了一篇FMT-ALS的研究方案[3]。研究者們將進行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臨床試驗,采用腸道菌群移植技術(FMT)對ALS患者進行干預。42名早期ALS患者將以2:1的分配比例入選(28名接受FMT的患者與14名對照組)。在基線和第6個月,進行FMT。
主要結果是從基線到第6個月,FMT的患者和對照組之間的Treg數發生變化。次要結果包括特定的生物學目標,包括深入分析免疫細胞和炎癥狀態變化、ALS的中心和外周生物標志物,以及分析腸道、唾液和糞便微生物群。除安全性和生活質量外,其他次要目標包括驗證ALS的臨床結果(生存率、強迫肺活量和ALSFRS-R的改變)。預期成果:FMT將增加Treg數量和抑制功能,將運動神經元周圍的免疫系統切換到,神經保護狀態。對免疫細胞群、細胞因子水平和微生物群(腸道、糞便和唾液)的分析將揭示可能導致退行性ALS病程的早期過程。這是將FMT作為潛在干預措施的試驗,以在早期階段改變對ALS和疾病進展的免疫學反應。 江蘇腸道菌群移植的效果上海沃本和全國三甲醫院簽訂菌群移植的技術服務協議.
2018年菌群移植寫入由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撰寫的《炎癥性腸病診斷的共識意見》,提示菌群移植技術在IBD中具有較好的效果。《2020澳大利亞共識:糞菌移植在臨床實踐中的管理、制備和應用》發表在Gut上,24位澳大利亞學者就FMT的臨床實踐達成了27項共識,同時,該份共識是較早認可FMT在誘導潰瘍性結腸炎緩解中的有效性的共識性聲明。2020年中華胃腸外科雜志上發表的《菌群移植標準化方法學的建立與臨床應用中國共識》中肯定了菌群移植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應用。
盡管已知AD比較大的風險因素是年齡,但遺傳、家族史、生活方式和環境等多種因素都可能會影響AD的發病。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自然存在于體內的微生物與AD的許多標志性特征(包括Aβ斑塊和NFT)的發展之間存在聯系。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在一些大腦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髓鞘形成、小膠質細胞啟動和神經發生,這與行為、情緒和認知調節密切相關。除了衰老、不健康飲食、壓力或肥胖之外,能影響腸道菌群組成的其它因素也與AD相關。例如受損的腸道菌群會改變上皮結腸細胞中緊密連接蛋白(即zonulin和occludin)的表達。由于緊密連接能力的改變,腸道通透性增加。受損的腸道微生物組成還會增加脂多糖、淀粉樣蛋白和三甲胺N-氧化物,同時減少有益代謝物,如SCFA和氫的產生~菌群移植并非適用于所有患者,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和選擇。
據預估,膳食纖維缺乏引起的結腸粘液屏障功能受損是易感性增加的原因之一。地中海飲食者表現出較低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糞便中降解短鏈脂肪酸和纖維的厚壁菌門含量增多。多吃全谷類食物可以改善血脂和血壓,減少條件致病菌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細菌的數量,同時增加能夠保護腸道屏障的雙歧桿菌科細菌(Bifidobacteriaceae)的含量。用于高蛋白低可發酵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可以增加丁酸鹽產生菌羅斯氏菌(Roseburia)和直腸真桿菌(Eubacteriumrectale)的豐度。然而,富含飽和脂肪、糖分和較少纖維的西方飲食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有關。這種飲食減少了微生物的多樣性,降低了有益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和真桿菌屬(Eubacterium)的數量,同時增加了Akkermansiamuciniphila菌的豐度,促進了T輔助細胞17(TH17)的活性。腸道菌群在人體健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消化、免疫、代謝等多個方面。浙江醫院菌群移植技術及其過程
個性化菌群移植方案,針對患者特定需求,實現精確醫療!浙江醫院菌群移植技術及其過程
現代菌群移植(FMT)和古代FMT之間存在明顯的方法學差異在于離心、冷凍保存和自動純化等方面。如何儲存糞菌仍然存在方法學上的挑戰。新鮮收集的糞便必須立即處理,不能存儲。冷凍的糞菌是用現代冷凍保存技術制備。有研究報道新鮮和凍存糞菌的臨床療效沒有統計學差異,但這一發現主要來自于一些關于CDI診療的試驗。在一項雙盲研究中,72名CDI患者腸鏡下隨機接受新鮮、冷凍或凍干的糞菌診療,改善率在接受新鮮糞菌組患者中比較高(25/25,100%),在凍干組中比較低(16/23,78%),冷凍組改善率處于兩者之間。冷凍的糞菌丟失了大量的細菌并且降低了其診療IBD的療效。這就是在我們推薦使用新鮮糞菌進行FMT診療的原因。在其他中心同樣觀察到新鮮糞菌的高臨床療效。因此,必要時臨床診療的選擇應考慮糞菌的保存方法。浙江醫院菌群移植技術及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