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一種早發性神經發育疾病,根據《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可以將其分為不同的表現形式:多動和(或)沖動、注意力不集中或混合型。多動癥兒童的發病率達到了5~7%,但ADHD的發病機制目前仍沒有完全闡明。一般認為多動癥是由生物、心理、社會等多因素交互作用引起的心理行為問題。多動癥兒童常伴隨著排便困難、大便失禁等胃腸道癥狀,基于此許多學者對多動癥與腸道菌群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上海沃本招募菌群移植的供體。上海菌群移植的適用人群
菌群移植在抑郁癥中具有有效性、安全性
2020年,GuillaumeB.Fond等人在《Nutrients》雜志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分析了2020年3月22日以前的關于抑郁癥和腸道菌群關系的文章。主要得出以下結論:通過量表比較了抑郁患者FMT前后數值的變化,發現FMT能有效改善抑郁患者的狀態。研究發現艱難梭菌的升高是抑郁癥發病的危險因素,比較了抑郁癥患者與正常人之間的差異,發現艱難梭菌的含量上升36%。而FMT能有效降低艱難梭菌的含量,因此可抑制抑郁癥發生。同年,ArthiChinnaMeyyappan等人在《BMCPsychiatry》雜志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為了證明FMT對抑郁癥的效果,檢索了相關數據庫,篩選了21項符合要求的研究臨床樣本,得出了以下結論:將健康人腸道菌群移植入患病者體內,能緩解抑郁癥相關癥狀;將患病個體的腸道菌群移植入正常小鼠體內,導致小鼠出現抑郁癥狀。表明腸道菌群是抑郁癥發病的重要因素。 上海菌群移植的適用人群菌群移植在全國哪些省份可以開展臨床收費?
腸道菌群調節抑郁癥的機制有哪些?
2調節免疫系統據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之間有相互作用來影響宿主的身體變化情況,健康的腸道菌群能維持腸道黏膜的完整性,減少炎癥反應和免疫應激,抑郁癥患者伴隨著免疫系統的紊亂,腸道黏膜完整性收到影響,炎癥因子分泌增加使得炎癥反應加重。因此可以通過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使得抑郁癥患者的免疫系統功能得到改善,維持腸道黏膜的完整性,減少分泌的炎癥因子,減輕炎癥反應來緩解抑郁癥狀。
3調節腸道-腦軸的交流腸道菌群可以通過腸道-腦軸(Gut-BrainAxis)與神經系統進行交互作用。腸道菌群代謝產物和信號分子能夠通過腸道-腦軸來傳遞信號,以此來調節抑郁癥患者的情緒變化和認知功能。這種相互作用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如神經傳導、免疫調節和介導等。
國際上至今報道了6項FMT在成年人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Randomizedclinicaltrials,RCT),臨床緩解率為24%~32%,其中4項研究結果顯示FMT組緩解率高于安慰劑組的5%~9%;另1項研究顯示潰瘍性結腸炎癥狀緩解與腸道特定菌群及代謝物豐度有關。2021年較早菌群移植在兒童潰瘍性結腸炎的隨機對照試驗,納入25例4-17歲兒童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隨機分為糞菌移植(FMT)組(n=13)和安慰劑組(n=12)進行為期36周試驗;FMT六周后,92%的FMT組和50%的安慰劑組到達臨床復合終點(兒童UC活動指數、c反應蛋白或糞鈣衛蛋白改善);FMT組的菌群多樣性呈上升趨勢。一圖讀懂:菌群-腸-腦軸。
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腸道微生物與自閉癥密切相關。許多自閉癥患者通常伴有明顯的腹瀉或其他胃腸道癥狀,而且兒童患者往往存在多種飲食問題,表現為對味道、質地和氣味等感官刺激極端敏感,對吃的東西極其挑剔。腸道菌群失調會影響胃腸道功能和腸道內環境的穩定,腸道炎癥會導致腸道黏膜通透性增加,病毒以及各種有害菌釋放的神經會通過腸道迷走神經傳入系統,從而引起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導致各種行為表現異常。糞菌移植帶來的有益菌群可以有效地平衡腸道菌群,修復腸道通透性,減少胃腸道和各種神經發育障礙表現。因此,糞菌移植和其它以腸道菌群為靶點的手段將可能為自閉癥患者帶來新的希望。菌群移植的應用以及展望。上海菌群移植的適用人群
菌群移植在各類疾病中療效總結!上海菌群移植的適用人群
糞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是一種將供者糞便樣本轉移至腸道的醫療策略,目的是恢復患者正常的腸道微生物菌群。根據移植的來源,FMT 可分為同種異體 FMT(來自健康供體的糞便)和自體 FMT(患者接受自己的糞便),其中,同種異體 FMT 是常見的。糞便微生物可在實驗室中通過四種不同的方法制備:粗濾、過濾+離心、微濾+離心、純化,這些方法可以縮短處理時間,以減少活菌的損失。糞便微生物群移植的部位包括消化道上段、中段和下段。菌群膠囊可以通過消化道上段給藥,而菌群懸液則可以通過結腸經內鏡腸管進入消化道下段。上海菌群移植的適用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