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湖鎮位于揭西縣東部,榕江中游,東、南與普寧市赤崗、大壩2鎮鄰接,西、北與鳳江、東園2鎮隔榕江南河相望。面積29.8797平方千米,其中鎮城區5.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04677人(2008年末),其中非農業人口57732人。轄13個社區、14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鎮政府駐田下,距縣城42千米。
榕江河、237省道穿境而過。1996年被定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02年被列為廣東省中心鎮之一。紀念地有湖西區蘇維埃政府舊址。興道書院、湖西祠堂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點有李氏花園、云湖公園。
【沿革】潮汕四大集鎮之一。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古名道江。后因鎮東南面的云湖兩岸盛產木棉,改名棉湖。明洪武三年(1370年),揭邑轄之湖口巡檢司官署由東園洲仔村遷至棉湖,轄霖田都。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棉湖設佐堂。后曾稱棉湖市。民國期間,為揭陽第三區署,轄蛟龍、東園,陽夏,塔頭,共安、和順、金坑、鴻江、錢坑、月錫、河內、鳳湖、逢三等13個鄉。
1949年11月成立棉湖市,1950年5月改棉湖鎮,1958年與東園、鳳江兩鄉合并為棉湖公社。1961年改棉湖鎮公社,鳳江、東園、塔頭、甲浦4個公社析出。1972年,東園公社的下浦、境潭,甲浦、上浦、厚埔5個生產大隊劃屬棉湖鎮公社。1975年,屬普寧縣的貢山、四鄉、湖西3個生產大隊劃屬棉湖鎮公社。1983年改棉湖鎮。
1996年,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8.98萬人,轄湖西、四鄉、新湖、厚埔、上埔、甲埔、境潭、下浦、新厝陂、貢山、玉石、貢東、鯉魚溝13個管理區和竹園內、解放路、米街、方圍、橋頭、南門街、道江、花園、湖賓、云湖10個居委會,33個村民小組。
2003年底,戶籍人口100051人、23830戶,轄10個社區、14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2004年底,戶籍人口100911人、23755戶,其中非農業人口56775人、15606戶。2005年底,戶籍人口101315人、23788戶,其中非農業人口57323人。2006年底,戶籍人口102429人、23738戶,其中非農業人口57646人。2007年底,全鎮總戶數,戶籍人口103336人、25556戶,其中非農業人口57315人。海外華僑及港、澳、臺同胞55000人。
【郵編】515438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45222110:
~001 121竹園內社區
~002 121橋頭社區
~003 121解放路社區
~004 121米街社區
~005 121方圍社區
~006 121南門社區
~007 121云湖社區
~008 121花園社區
~009 121道江社區
~010 121湖濱社區
~011 121東新社區
~012 121興中社區
~013 121嶺南社區
~201 122四鄉村
~202 122湖西村
~203 122新湖村
~204 122厚埔村
~205 220上埔村
~206 220甲埔村
~207 220鏡潭村
~208 220下浦村
~209 220鯉魚溝村
~210 220貢山村
~211 220新厝陂村
~212 220貢東村
~213 220玉石村
~214 220考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