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調整情況
2009年1月7日,經重慶市政府批準,豐都縣撤銷鎮江鎮,將其劃歸名山鎮管轄。(渝府[2009]4號)
2009年1月13日,經重慶市政府批準,云陽縣撤銷毛壩鄉、云硐鄉,將原云硐鄉和棲霞鄉古城村8、9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云陽鎮管轄,將原毛壩鄉劃歸云安鎮管轄;將平安鎮蓮花村劃歸人和鎮管轄。(渝府[2009]11號)
2009年1月13日,經重慶市政府批準,黔江區撤銷舟白鎮、正陽鎮、馮家鎮,設立舟白街道、正陽街道、馮家街道。(渝府[2009]12號)
2009年1月13日,經重慶市政府批準,萬州區撤銷郭村鄉,設立郭村鎮;將天城鎮抗建村、大團村、小巖村整體劃歸鐘鼓樓街道管轄。(渝府[2009]13號)
2009年1月21日,經重慶市政府批準,武隆縣撤銷文復鄉、石橋鄉、浩口鄉、后坪鄉,設立文復苗族土家族鄉、石橋苗族土家族鄉、浩口苗族仡佬族鄉、后坪苗族土家族鄉。撤銷和順鄉,設立和順鎮。(渝府[2009]14號)
2009年1月21日,經重慶市政府批準,奉節縣撤銷太和鄉,設立太和土家族鄉。(渝府[2009]17號)
2009年2月13日,經重慶市政府批準,沙坪壩區撤銷覃家崗鎮,設立覃家崗街道。(渝府[2009]22號)
2009年2月20日,經重慶市政府批準,開縣新設立文峰街道(轄原漢豐街道的文峰、中吉、明鏡石、富厚、三中、雙合店6個社區和高市、木橋、中原3個村,將渠口鎮毛坪村六組原桃坪村1社、11社劃入木橋村)、云楓街道(轄原漢豐街道的寶華、永先、長青、龍珠、平橋5個社區和原鎮安鎮的關子、興合2個村),調整漢豐街道、鎮安鎮、渠口鎮的行政區域。(渝府[2009]23號)
2009年3月2日,經重慶市政府批準,巴南區撤銷花溪鎮、南泉鎮、南彭鎮、惠民鎮、一品鎮,設立花溪街道、南泉街道、南彭街道、惠民街道、一品街道。調整魚洞街道、李家沱街道的行政區域范圍,新設立龍洲灣街道。(渝府[2009]33號)
2009年5月7日,經重慶市政府批準,永川區調整茶山竹海景區內板橋鎮、金龍鎮、大安鎮、中山路街道、勝利路街道5個鎮街的行政區域,設立茶山竹海街道。(渝府[2009]55號)
2009年5月11日,經重慶市政府批準,巫溪縣撤銷峰靈鄉、朝陽洞鄉、塘坊鄉、田壩鄉、通城鄉,設立峰靈鎮、朝陽洞鎮、塘坊鎮、田壩鎮、通城鎮。
2009年6月4日,經重慶市政府批準,南川區撤銷土溪鄉設立黎香湖鎮。
2009年8月31日,重慶市政府批準同意巫山縣撤銷廟堂鄉,將廟堂鄉所轄區域整體劃歸平河鄉管轄。
2009年8月31日,重慶市政府批準同意梁平縣撤銷梁山鎮,設立梁山、雙桂2個街道,并調整金帶鎮、仁賢鎮、安勝鄉行政區域。
2009年8月31日,重慶市政府批準同意云陽縣撤銷棲霞鄉、雙龍鄉,設立棲霞鎮、雙龍鎮;調整上壩鄉、沙市鎮行政區域。
2009年8月31日,重慶市政府批準同意長壽區撤銷江南鎮、渡舟鎮,設立江南街道、渡舟街道。
2009年10月21日,重慶市政府批準同意永川區撤銷大安鎮、雙竹鎮、陳食鎮,設立大安街道、衛星湖街道、陳食街道。
2009年11月30日,重慶市政府批準同意巴南區人民政府駐地由新市街遷至龍海大道。
2009年12月1日,重慶市政府批準同意城口縣撤銷葛城鎮,設立葛城街道、復興街道。
2009年12月4日,重慶市政府批準同意豐都縣撤銷三合鎮、名山鎮、仁沙鄉、龍孔鄉、暨龍鄉、崇興鄉,設立三合街道、名山街道、仁沙鎮、龍孔鎮、暨龍鎮、興龍鎮。
2009年12月4日,重慶市政府批準同意大足縣撤銷高坪鄉、古龍鄉,設立高坪鎮、古龍鎮。
2009年12月30日,重慶市政府批準同意石柱縣撤銷三河鄉、橋頭鄉、萬朝鄉、大歇鄉、冷水鄉,設立三河鎮、橋頭鎮、萬朝鎮、大歇鎮、冷水鎮。(渝府[2009]198號)
2009年12月31日,重慶市政府批準同意合川區撤銷大石鎮、云門鎮、草街鎮、鹽井鎮,設立大石街道、云門街道、草街街道、鹽井街道;調整古樓鎮、三廟鎮的行政區劃。(渝府[2009]199號)
注:以上批文具體內容請參閱本站相應縣區頁面,或直接登陸重慶市政府網站(重慶市政府行政規章查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