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總面積5459平方千米,總人口37.78萬人。轄2個鎮、11個鄉、2個民族鄉,4個居委會、163個行政村。
聯珠鎮 面積:681.32平方千米 人口:8.15萬人 郵編:654800 代碼:530822101 轄4個居委會、32個行政村:紫金、天溪、回歸、新發;癸能、章差、者鐵、埔佐、班中、桑田、快發、賴蚌、碧連、勇溪、碧溪、克曼、棲馬、馬路、南北、臥龍、壩洛、連路、班茅、義勇、玉碧、路水、象鼻、五素、高寨、瓦房、愧竜、會亮、仁里、新聯、曼平、曼嘎。鎮政府駐東正街。
玖聯鎮原名他郎寨,明嘉靖十二年(1533)后為恭順州治駐地,清雍正十年(1732)設他郎廳,為廳治所在地。民國初期設鎮稱聯珠鎮,民國21年(1932)屬墨江縣第一區。1949年建聯珠區;1956年撤聯珠區設玖聯鎮,下轄2個街區。原聯合鄉清代屬他郎儒林里一部份。民國21年(1932)屬墨江縣第一區,民國28年(1939)屬聯珠鎮。1949年稱聯珠區,1954年劃入碧溪區,1966年建聯合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設鄉。1998年,撤銷聯合鄉、玖聯鎮,合并設立聯珠鎮。
原雙龍鄉清代屬他郎定南里一部份,民國21年(1932)屬墨江縣第三區,1939年屬白連區,后改為漣漪區。1949年稱下白連區,1957年改雙龍區,1966年建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設鄉。
原碧溪鄉原名碧朔,1919年改名碧溪。清朝年間屬他郎儒林里。民國21年(1932)為墨江縣第二區,1939年稱碧溪鎮。1949年設區,1966年改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置鄉。
原忠愛橋鄉1984年由通關公社民興、回龍、丙蚌3個大隊及雙龍公社各一部合建,設忠愛橋區,1988年改鄉。
2006年,撤銷碧溪鄉、雙龍鄉和忠愛橋鄉,將原碧溪鄉、雙龍鄉所轄行政區域并入聯珠鎮,將原忠愛橋鄉所轄曼平、曼嘎、新聯3個村委會劃歸聯珠鎮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后的聯珠鎮管轄原聯珠鎮、碧溪鄉、雙龍鄉管轄的行政區域范圍和原忠愛橋鄉的曼平、曼嘎、新聯3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地不變。
通關鎮 面積:549.4平方千米 人口:3.03萬人 郵編:654808 代碼:530822102 轄17個行政村:新武、永馬、團山、大寨、清平、曼博、公館、景壩、畢庫、牛庫、芒令、活田、榮平、安民、回龍、民興、丙蚌。鎮政府駐通關街。
清代設通關汛。1912年設通關分縣。1958年從普洱縣劃入墨江縣。1966年墨江縣調整行政區劃,將景星區的安民、榮平、民興、回龍、曼博、丙蚌、牛庫大隊劃入通關公社。1984年改稱通關區,同時將民興、回龍、丙蚌3個大隊劃歸新成立的忠愛橋區,1988年改稱通關鎮。2006年,撤銷忠愛橋鄉,將原忠愛橋鄉所轄丙蚌、回龍、民興3個村委會劃歸通關鎮管轄。
新安鄉 面積:305平方千米 人口:1.86萬人 郵編:654803 代碼:530822202 轄12個行政村:新安、南漢、白利、新生、竜凱、鄧控、挖巖、丙令、會昌、莫約、布竜、烏勐。鄉政府駐白土村。
清代屬他郎定南里,民國21年(1932)屬墨江縣第三區,區公所駐地螞蟻堆街,民國28年(1939)屬白連鄉。1949年屬白連區,1966年白連區分為兩個公社,設新安公社, 1984年改稱新安區,1988年改稱新安鄉。
孟弄彝族鄉 面積:211平方千米 人口:1.24萬人 郵編:654804 代碼:530822203 轄7個行政村:富東、勝利、孟弄、阿洛、石龍、半坡、丙曼。鄉政府駐沙田。
清代屬他郎定南里,民國21年(1932)屬墨江縣第三區,民國28年(1939)屬白連鄉。1949年屬白連區,1966年白連區分為兩個公社,設孟弄公社,1984年改稱孟弄區,1987年區政府駐地從孟弄村遷至沙田村,1988年改稱孟弄彝族鄉。
團田鄉 面積:479平方千米 人口:1.46萬人 郵編:654805 代碼:530822204 轄8個行政村:團田、壩干、那海、岔河、復興、老圍、新龍、綠葉。鄉政府駐邦海埡口。
明朝以后屬祿谷寨長官司。原屬鎮沅縣新撫區,1959年劃歸墨江縣,1966年調整行政區劃時分為新撫、團田兩個公社。團田公社1984年改稱團田區,1987年駐地從團田村遷至班海村,1988年改稱團田鄉。
新撫鄉 面積:289平方千米 人口:1.98萬人 郵編:654806 代碼:530822205 轄10個行政村:白沙、新塘、平掌、京平、曼拉、界牌、車沙、那憲、中義、班包。鄉政府駐塘上街。
新撫鄉原屬鎮沅縣新撫區,1959年劃入墨江,1966年調整行政區劃時分為新撫、團田兩個公社,1984年新撫公社改稱新撫區,1988年改稱新撫鄉。
景星鄉 面積:411平方千米 人口:2.27萬人 郵編:654807 代碼:530822206 轄11個行政村:賽云、新華、涵德、太和、景星、路思、曼蘭、山碧、正龍、官廳、過者。鄉政府駐景星街。
清代屬他郎定南里,民國21年(1932)屬墨江縣第四區,民國28年(1939)擴大鄉鎮時設回龍鄉立景星鎮。1949年合稱景回區,1958年改為景星公社,1966年調整行政區劃時將安民、榮平、公館、民興、回龍、曼博、丙蚌、牛庫8個大隊劃歸通關公社,改景星公社,1984年稱景星區,1988年改為景星鄉。
魚塘彝族鄉 面積:290平方千米 人口:1.77萬人 郵編:654809 代碼:530822207 轄9個行政村:和平、丙禮、樹林、壩老、花山、挖魯、玉魯、大山、景平。鄉政府駐栗平。
清代屬他郎善政里,民國21年(1932)屬墨江縣第五區,民國28年(1939)屬龍潭鄉。1949年屬龍潭區,1966年從龍潭區劃出,設魚塘公社,1984年改稱魚塘區,1988年改為魚塘彝族鄉。
龍潭鄉 面積:228平方千米 人口:1.34萬人 郵編:654811 代碼:530822208 轄8個行政村:三家、瓦路、龍潭、天普、木化、沖頭、梁子、石屏。鄉政府駐龍潭街。
清代屬他郎善政里,民國21年(1932)屬墨江縣第五區,民國28年(1939)稱龍潭鄉。1949年改稱龍潭區,1958年稱龍潭公社,1966年劃出魚塘、文武兩公社,1984年稱龍潭區,1988年改為龍潭鄉。
文武鄉 面積:365平方千米 人口:2.09萬人 郵編:654812 代碼:530822209 轄6個行政村:馬甫、丫口、曼興、安益、大溝、文武。鄉政府駐新街。
清代屬他郎善政里,民國21年(1932)屬墨江縣第五區,民國28年(1939)屬龍潭鄉。1949年屬龍潭區,1966年從龍潭區劃出設文武公社,1984年改稱文武區,同時將蘇衛、干壩2個大隊劃歸泗南江區,1988年改稱文武鄉。
壩溜鄉 面積:269平方千米 人口:2.55萬人 郵編:654815 代碼:530822210 轄9個行政村:老彭、罵尼、老朱、聯珠、長寨、出洞、厄尼、哈布孔、大掌。鄉政府駐罵尼街。
清代屬他郎善政里,民國21年(1932)屬墨江縣第六區,民國28年(1939)稱壩溜鄉。1949年改稱壩溜區,1954年將老百、臥馬、三楞、土堆、東沙、莫落、瑪義7鄉劃歸綠春縣,1958年稱壩溜公社,1966年劃出那哈公社,1984年改稱壩溜區,同時將千崗、巴豆、廣豐、西岐劃歸泗南江區,1988年改稱壩溜鄉。
泗南江鄉 面積:310平方千米 人口:2.06萬人 郵編:654814 代碼:530822211 轄8個行政村:西歧、廣豐、巴豆、千崗、田房、洛薩、蘇衛、干壩。鄉政府駐泗南江。
1984年從壩溜、那哈、雅邑、文武區劃出的千崗、巴豆、廣豐、西岐、田房、洛薩、蘇衛、干壩大隊組成,1988年改稱泗南江鄉。
那哈鄉 面積:189平方千米 人口:1.46萬人 郵編:654816 代碼:530822212 轄5個行政村:珠街、格牙、那哈、那蘇、牛紅。鄉政府駐那哈。
清代屬他郎善政里,民國21年(1932)屬墨江縣第六區,民國28年(1939)屬壩溜鄉。1949年屬壩溜區,1966年從壩溜區劃出,設那哈公社,1984年改稱那哈區,同時將田房劃歸泗南江區,1988年置鄉。
雅邑鄉 面積:292平方千米 人口:1.89萬人 郵編:654813 代碼:530822213 轄13個行政村:座細、蘆山、下洛甫、密切地、螺螄塘、南泥灣、巴嘎、托洛、徐卡、牙骨、南谷、南溫、雅邑。鄉政府駐雅邑大寨。
清代屬他郎德化里,民國21年(1932)屬墨江縣第七區,區公所駐地土掌街,民國28年(1939)從第七區劃出設雅邑鄉。1949年改稱雅邑區,1958年稱雅邑公社,1966年將南溫、壩洛分別劃歸龍壩和那哈公社,1984年改稱雅邑區,同時將洛薩劃歸泗南江區,1988年改稱雅邑鄉。
龍壩鄉 面積:267平方千米 人口:2.49萬人 郵編:654817 代碼:530822214 轄8個行政村:竜巴、勐里、大乜多、賓壩利、打東、榪木、曼婆、石頭。鄉政府駐石頭寨。
清代屬他郎德化里,民國21年(1932)屬墨江縣第七區,民國28年(1939)從第七區劃出,設龍壩鄉。1949年改稱龍壩區,1958年稱龍壩公社(中國政區大典:1966年建龍壩公社),1984年又改為龍壩區,1988年改為龍壩鄉。
** 以上名錄、面積、人口根據《云南行政區劃簡冊2006》;代碼根據《2006云南行政區劃代碼》;沿革根據《中國政區大典》(部分根據其他資料加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