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寧夏解放。當時組建4個區政府,下轄21個街公所。1954年,4個區合并為2個區。1955年,區、街建制撤銷,改組為市政府直接領導的7個街道辦事處(解放東街、解放西街、中山南街、中山北街、民生街、民族街、中心巷)。1957年將7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4個。即:中山南街與解放東街兩街道合并為中山南街街道;民族街與中心巷兩街道合并為民族街街道;民生街與解放西街兩街道合并為民生街街道;中山北街街道保持不變。1958年人民公社化,在4個街道的基礎上組建了東街、西街2個人民公社。東街公社轄中山南街、中山北街2街道;西街公社轄民生街、民族街2街道。1959年,劃小街道。其中東街公社增置了和平南街、和平北街、新華街、勝利街4個街道,共轄6個街道。西街公社撤銷了民族街道,分設為中心巷、居安巷、利民街3個街道;自民生街街道析置了公園街街道,共轄5個街道。
1960年,東街、西街兩人民公社合并為城區人民公社。街道辦事處調整為5個,即勝利街、和平南街、和平北街3個街道分別并入中山南街、新華街、中山北街3個街道;中心巷和利民街2個街道并入居安巷街道;民生街、公園街2街道保持不變。1964年底,自中山南街街道析置了南郊街道。1969年,南郊街道撤銷并入中山南街街道;撤銷民生街道,并入公園街街道;居安街道更名為利民街道。
1970年,批準銀川市城區為縣級區。
1982年,自中山南街、公園街2街道分別析置了勝利街、文化街2個街道;撤銷利民街道,分設為前進街、富寧街2個街道;公園街、中山北街2個街道分別更名為解放西街、玉皇閣北街街道。
1992年,批準由解放西街析置鳳凰北街街道(由于編制、經費等種種問題,暫未分置)。至此,城區下轄中山南街、勝利街、新華街、前進街、富寧街、解放西街、文化街、玉皇閣北街等8個街道。
(* 資料出處:《寧夏現代政區變遷沿革》,馮茂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銀川)
2000年,城區轄9個街道。總人口283829人,各街道人口: 勝利街街道 51442 中山南街街道 22748 玉皇閣北街街道 38300 文化街街道 26442 解放西街街道 42771 前進街街道 17970 富寧街街道 37597 新華街街道 14721 鳳凰北街街道 3183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10月19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2]95號)調整銀川市市轄區行政區劃:撤銷銀川市城區;將原城區的行政區域劃歸新設立的興慶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前(根據簡冊2002):城區面積16平方千米,人口2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