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大觀鎮(zhèn)位于梁平縣南部,北距縣城33千米。周邊與鐵門鄉(xiāng)、蟠龍鎮(zhèn)、柏家鎮(zhèn),以及忠縣的金雞鎮(zhèn)、石黃鎮(zhèn)接壤。面積53.34平方千米,人口2萬多人。轄大觀街道社區(qū)和新路、安樂、大觀、梅花、桐巖、大興、千福、廟壩8個行政村,66個村民小組。是典型的丘陵山區(qū),屬盆地氣候,鎮(zhèn)域西北的外山海拔700米左右。水資源豐富,四條河流貫穿境內(nèi),有小(二)型水庫五座,山坪塘78口。有石灰石、鉀礦、煤等礦藏。公路與318國道連接。
【沿革】早期名為觀音鋪,是全縣得名最早的6個場鎮(zhèn)之一。明代中葉在此地建驛遞鋪時,因場后的觀音巖而取名為觀音鋪。清末民初縣以下設(shè)鄉(xiāng)時,則鄉(xiāng)以場名,為觀音鄉(xiāng)(一說,民國初置觀音鎮(zhèn),1936年改觀音鄉(xiāng))。1940年,大寶鄉(xiāng)和觀音鄉(xiāng)合并為大觀鎮(zhèn),取兩鄉(xiāng)首字而得名。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xiāng)。1992年9月撤區(qū)并鎮(zhèn),大觀鄉(xiāng)、千福鄉(xiāng)合并為大觀鎮(zhèn)。1997年,面積66.9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新塘、路河、滴水、觀巖、建豐、安樂、清涼、松 、梅花、巖井、大橋、新屋、大興、桐巖、大壩、廟壩、千福、蓮花18個行政村。
2003年11月,將18個村合并為8個村,具體為:原新塘村、路河村(部分)合并為新路村;原大橋村、觀巖村、滴水村、路河村(部分)合并為大觀村;原安樂村、清涼村合并為安樂村;原梅花村、建豐村、松榜村合并為梅花村;原巖井村、廟壩村合并為廟壩村;原大興村、新屋村合并為大興村;原桐巖村、大壩村合并為桐巖村;原千福村、蓮花村合并為千福村。
【2010年代碼及城鄉(xiāng)分類】500228123
~001 121大觀街道社區(qū)
~200 220新路村
~201 220安樂村
~203 220梅花村
~204 220桐巖村
~205 220大興村
~206 220千福村
~207 220廟壩村
~208 220大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