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桃源縣轄鎮。位于縣境中南部,距縣城41千米。面積148.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248人(六普數據)。現轄3個居委會、5個行政村和五一社留守人員管理辦公室。鎮政府駐凌津灘。桃(源)凌(津灘)公路貫境,沅水航運可直達上海。景點有穿石巖(相傳為東漢馬援征五溪時所鑿避暑洞)、第一峰及峰頂伏波宮、七星巖(相傳為孔明點七星燈之處)。
【沿革】1949年為碧云鄉屬地,1952年屬第十三區,1958年屬興隆街公社,1961年分建馬石、甲城公社,1984年均改鄉。1995年2鄉合并為凌津灘鄉,因境內有國家重點工程凌津灘水電站而得名,面積143平方千米,人口1.8萬,鄉政府駐甲城,轄一甲城、新湘溪、紅鶴、金龍、黃龍、琚家溶、獅寶、高峰、鮮花井、牧馬口、仙人溪、青龍、紀公、安溪、三印、馬石、堡子堆、穿石、凌津、石洞、窄容21個行政村。
2002年撤鄉設鎮。2004年,轄凌津、窄溶2個居委會及19個行政村。2010年,轄凌津、窄溶、五一3個居委會,青龍、紀公、安溪、三印、馬石、堡子堆、穿石、石洞、一甲、新湘溪、紅鶴、金龍、黃龍、琚家溶、師寶、高峰、鮮花、牧馬口、仙人溪19個行政村。
【2011年村級區劃調整方案】全鎮面積148.2k㎡,有3個社區、19個行政村,13個居民小組、189個村民組,共5797戶,18328人,現調整為3個社區、5個行政村,平均每村(居)2291人:青龍、紀公、安溪3村合并設立巖巴嘴村,人口2035人,面積18k㎡,19個村民組,村址設在巖巴嘴(新建);三印、馬石、堡子堆3村合并設立馬石居委會,人口3134人,面積19.4k㎡,29個村民組,村址設在馬石墟場(原馬石村村部),墟場人員納入新的居委會管理;穿石、石洞2村和凌津、窄溶2居委會合并設立凌津灘居委會,人口3571人,面積22.8k㎡,31個村民組,村址設在凌津墟場(原凌津居委會),墟場人員納入新的居委會管理;新湘溪、紅鶴、金龍3村合并設立紅鶴村,人口2442人,面積28.8k㎡,32個村民組,村址設在王家壩(原紅鶴小學);一甲城、高峰2村合并設立一甲城居委會,人口2133人,面積15.9k㎡,28個村民組,村址設在一甲墟場(原一甲城村村部),墟場人員納入新的居委會管理;黃龍、琚家溶、獅寶3村合并設立桂竹園村,人口2420人,面積20.3k㎡,33個村民組,村址設在桂竹園(新建);牧馬口、鮮花井2村合并設立牧馬口村,人口1307人,面積13.1k㎡,17個村民組,村址設在牧馬口村(新建);仙人溪村保留不動,人口1286人,面積9.9k㎡,14個村民組,村址設在仙人溪村;撤銷五一居委會,設立五一社留守人員管理辦公室(簡稱五一社)。(根據該鎮并村(居)方案等資料整理,最終調整情況應以正式文件為準)
【郵編】415719【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30725117:~001 121凌津居委會 ~003 122五一居委會 ~004 122馬石居委會 ~005 122一甲城居委會 ~213 220紅鶴村 ~220 220牧馬口村 ~221 220仙人溪村 ~222 220巖巴嘴村 ~223 220桂竹園村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30725117:~001 121凌津居委會 ~002 122窄溶居委會 ~003 122五一居委會 ~201 220青龍村 ~202 220紀公村 ~203 220安溪村 ~204 220三印村 ~205 220馬石村 ~206 220堡子堆村 ~207 122穿石村 ~208 122石洞村 ~211 220一甲村 ~212 220新湘溪村 ~213 220紅鶴村 ~214 220金龍村 ~215 220黃龍村 ~216 220琚家溶村 ~217 220師寶村 ~218 220高峰村 ~219 220鮮花村 ~220 220牧馬口村 ~221 220仙人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