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桃源縣轄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64千米。面積122.2平方千米,人口3.14萬人(2005年?)。常住人口26041人(六普數據)。現轄2個居委會、18個行政村。常(德)永(順)公路經此。熱水坑溫泉(圣水泉),明崇禎進士闕士琦《湯家記》謂此地溫泉,若“裸而入,才如釜上氣蒸濕人面,頃刻炮灼不可留手”。湖南省和常德市的地震臺建于云盤山麓。棠梨崗建有抗日陣亡將士墓,墓碑書有“率棠棣,保棠崗,有我無敵;灑熱血、衛熱水,雖死猶生”之句。
【沿革】1949年為明月鄉屬地,1952年建熱水坑鄉,1958年建熱市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127.5平方千米,人口3.1萬,鄉政府駐熱水坑,轄湯口、鳳鳴、粟家坪、彰善、九龍崗、龍家咀、榮祿、大田、勝豐、云泉、溫泉、永豐、金鳳、桃子、馬家堰、象牙、明月、太平寺、夏家育、明星、菖蒲、山河、華林崗、平橋、松樹、會同、得五崗、老棚、桃埡29個行政村。
2010年轄熱水坑、棠梨崗2個居委會,湯口、鳳鳴、粟坪、彰善、九龍、龍家嘴、榮祿、大田、勝豐、云泉、溫泉、永豐、金鳳、桃子、馬家堰、象牙、明月、太坪寺、夏家育、星德山、菖蒲、山河、華林、平橋、松樹、會同、得五崗、老棚、桃埡29個行政村。
【2011年村級區劃調整方案】全鎮面積127平方千米,其中白鶴山林場和戈爾潭水庫面積3.3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29個行政村、1個茶場,303個村民小組,共9801戶31666人,其中農業人口30111人;調整為2個社區、18個行政村,平均每村1583人:將湯口、鳳鳴、粟坪3村合并設立鳳鳴村,2913人,8.56k㎡,30組,村址設在原湯口村村部;將彰善、九龍2村合并設立彰善村,1689人,5.15k㎡,20組,村址設在原彰善村;勝豐、云泉2村合并設立云盤山村,1877人,6k㎡,18組,村址設在原云泉村村部;永豐、金鳳2村合并設立永鳳村,1510人,5.75k㎡,17組,村址設在原永豐村村部;馬家堰、象牙2村合并設立馬家堰村,2008人,7.26k㎡,21組,村址設在原馬家堰村村部;菖蒲、星德山2村合并設立菖蒲村,2036人,10.2k㎡,23組,村址設在原菖蒲村村部;山河、桃埡2村合并設立山河村,1182人,9.69k㎡,15組,村址設在原山河村村部;華林、平橋、松樹3村合并設立白鶴村,2719人,13.42k㎡,29組,村址設在原平橋村村部;得五崗、老棚2村和茶場合并設立戈爾潭村,1777人,7.36k㎡,19組,村址設在原得五崗村村部;龍家嘴村(1083人 2.86k㎡ 9組)、榮祿村(1304人 4.71k㎡ 13組)、大田村(1333人 3.92k㎡ 16組)、桃子村(1406人 4.03k㎡ 13組)、太平寺村(1261人 10.3k㎡ 13組)、夏家峪村(1097人 6.44k㎡ 11組)、會同村(1446人 4.45k㎡ 13組)、溫泉村(1506人 3.64k㎡ 8組)、明月村(1964人 9.96k㎡ 15組)、熱水坑居委會(1279人)、棠梨崗居委會(276人)均保留不動。(根據該鎮并村(居)方案等資料整理,最終調整情況應以正式文件為準)
【郵編】415709【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30725103:~001 121熱水坑居委會 ~002 121棠梨崗居委會 ~202 220鳳鳴村 ~204 220彰善村 ~206 220龍家嘴村 ~207 220榮祿村 ~208 220大田村 ~211 122溫泉村 ~212 122永鳳村 ~214 220桃子村 ~215 220馬家堰村 ~217 220明月村 ~218 220太坪寺村 ~219 220夏家育村 ~221 220菖蒲村 ~222 220山河村 ~226 220會同村 ~231 220云盤山村 ~232 220白鶴村 ~233 220戈爾潭村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30725103:~001 121熱水坑居委會 ~002 121棠梨崗居委會 ~201 122湯口村 ~202 220鳳鳴村 ~203 220粟坪村 ~204 220彰善村 ~205 220九龍村 ~206 220龍家嘴村 ~207 220榮祿村 ~208 220大田村 ~209 220勝豐村 ~210 122云泉村 ~211 122溫泉村 ~212 122永豐村 ~213 220金鳳村 ~214 220桃子村 ~215 220馬家堰村 ~216 220象牙村 ~217 220明月村 ~218 220太坪寺村 ~219 220夏家育村 ~220 220星德山村 ~221 220菖蒲村 ~222 220山河村 ~223 220華林村 ~224 220平橋村 ~225 220松樹村 ~226 220會同村 ~227 220得五崗村 ~228 220老棚村 ~229 220桃埡村 ~501 220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