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市鎮位于達縣南部。面積87.3平方千米,人口8164戶、30600人(2007年),其中非農業人口4200人。轄3個社區、21個行政村,169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景市廟中心街48號,距縣城24(直線)/45(公路)千米。全境屬向斜谷地,東部帽合山海拔850米。景福、景平、景百、金景公路過境。景點有玉佛寺雙塔、胭脂湖、猴子巖、五靈山寺殘垣等。
【沿革】明崇禎六年(1633)建武圣宮,清道光十四年(1834),貢生柏汝梅于廟門書楹聯:“景物艷通川莫辜負石筍煙霞寶林風月,市廛依古剎共拜瞻桃園兄弟漢室君臣。”時人取上下聯首字景市廟。清末屬清風鄉,1935年置景市鎮,1940年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復建鎮。1996年,面積64.3平方千米,人口2.3萬,皂角、鐘靈、高廟、鏡子河、拱橋壩、長屋、一佛、梨子埡、白楊壩、高板橋、紅巖洞、文家場、茶園、團田壩、響水洞15個行政村和中心、金龍2居委會。2004年,將原大埡鄉所屬的柳樹灣、寨子、牛家廟、洞山、廠子、墮鼓石6個村(及1個社區)并入景市鎮。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11721108:
~001 121金龍社區
~002 121中心社區
~003 121大埡社區
~200 122皂角村
~201 220鐘靈村
~202 220高廟村
~203 220鏡子河村
~204 220拱橋壩村
~205 220長屋村
~206 220一佛村
~207 220梨子埡村
~208 220白楊壩村
~209 220高板橋村
~210 220紅巖洞村
~211 220文家場村
~212 220茶園寺村
~213 220團田壩村
~214 220響水洞村
~215 220柳樹灣村
~216 220寨子村
~217 220牛家廟村
~218 220洞山寺村
~219 220廠子村
~220 220墮鼓石村
【大埡鄉】位于達縣東南部,距縣城19千米。1935年屬石板、景市鄉,1952年為大埡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27.1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柳樹灣、寨子、牛家廟、洞山、廠子、墮鼓石、金剛7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004年,撤銷大埡鄉,將柳樹灣、寨子、牛家廟、洞山、廠子、墮鼓石6個村并入景市鎮,將金剛村并入石板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