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區委、區政府決定將15個農村辦事處和4個城鎮街道辦事處改為9鎮8鄉。原辦事處下設的122個小鄉改為辦事處,辦事處下設536個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增為12個:1、劃出前金馬辦事處的五里、關上兩個鄉和原前衛辦事處的雙橋、日新兩個鄉新置關上鎮;2、劃出前龍泉辦事處的和平、花魚溝兩個鄉新置茨壩鎮;3、原龍泉、聯盟、金馬、前衛、大板橋5個辦事處改為鎮;4、云溪辦事處改為小板橋鎮,先鋒辦事處改為官渡鎮;5、雙哨、小河、小哨、雙龍、福海、矣六、六甲7個辦事處改為鄉,阿拉辦事處改為彝族鄉;6、市二農場的青龍大隊、市三農場的塔密大隊改為辦事處。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區人口448515。1993年全區轄27個居委會,總人口511606人。1995年,全區總面積1025平方千米,總人口522896人,轄9鎮8鄉,122個農村辦事處。?年,官渡區面積1025平方千米,人口52.3萬人。轄9個鎮、8個鄉:關上鎮、茨壩鎮、龍泉鎮、聯盟鎮、金馬鎮、大板橋鎮、小板橋鎮、官渡鎮、前衛鎮、矣六鄉、六甲鄉、小河鄉、小哨鄉、雙龍鄉、福海鄉、雙哨鄉、阿拉彝族鄉。區府駐關上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官渡區常住總人口1398305人,其中:關上鎮153755人,前衛鎮159650人,官渡鎮26765人,茨壩鎮48645人,金馬鎮260535人,龍泉鎮157992人,小板橋鎮52749人,大板橋鎮32255人,聯盟鎮189878人,阿拉鄉70153人,福海鄉143553人,矣六鄉37921人,六甲鄉30228人,小哨鄉17324人,雙龍鄉8445人,小河鄉4556人,雙哨鄉3901人。
2001年,全區轄9個鎮、7個鄉、1個民族鄉:關上鎮、前衛鎮、官渡鎮、茨壩鎮、金馬鎮、龍泉鎮、小板橋鎮、大板橋鎮、聯盟鎮、福海鄉、六甲鄉、小哨鄉、雙龍鄉、小河鄉、雙哨鄉、阿拉彝族鄉。2003年3月20日,云政復[2003]21號:撤銷官渡區關上、前衛、金馬、聯盟、龍泉、茨壩六鎮和福海鄉,設立關上、前衛、金馬、聯盟、龍泉、茨壩、福海街道辦事處。
2004年區劃調整前,官渡區位于昆明市東北部,東鄰宜良縣,南與呈貢縣接壤,北與嵩明縣交界,西北與西山區相連。東西寬41千米,南北長43千米,面積1025平方千米。轄關上、聯盟、金馬、前衛、龍泉、官渡、小板橋、大板橋、茨壩9個鎮及福海、六甲、矣六、阿拉彝族鄉、小哨、雙哨、雙龍、小河8個鄉,30個社區、92個行政村,694個生產合作社,545個自然村。
2004年6月3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4]42號)調整昆明市市轄區行政區劃:調整昆明市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的行政區劃。將原官渡區福海街道辦事處的河北社區居委會;龍泉街道辦事處的右營、崗頭2個社區居委會,北倉社區居委會部分;茨壩街道辦事處的和平社區居委會部分;原聯盟街道辦事處的虹山社區居委會,馬村、桃源2個社區居委會部分劃歸五華區。原官渡區龍泉、聯盟、茨壩(和平社區為部分)3個街道,雙龍、雙哨、小河3個鄉劃入盤龍區。原盤龍區太和街道、東站街道劃入官渡區。調整后,官渡區轄關上、金馬、東站、太和4個街道辦事處,大板橋、小板橋、官渡3個鎮,小哨、矣六、六甲3個鄉和阿拉彝族鄉。區劃調整后,官渡區面積552.21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3個鎮、4個鄉,30個社區、60個行政村,建成區面積由區劃調整時的52平方千米增加到67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1萬人左右。
2006年1月20日,省政府批準撤銷小哨鄉,其行政區域并入大板橋鎮,鎮政府駐原大板橋鎮政府駐地;4月17日,省政府批準撤銷官渡鎮和小板橋鎮,分別設立官渡街道、小板橋街道。2007年末,全區戶籍人口49.4萬人,轄8個街道、1個鎮、1個鄉,53個社區、99個村(居)委會,189個自然村。2008年5月,將阿拉彝族鄉委托經開區托管。
2009年,大板橋鎮撤鎮改設街道。全區轄9個街道、1個民族鄉:關上街道、太和街道、東站街道、金馬街道、小板橋街道、官渡街道、大板橋街道、矣六街道、六甲街道、阿拉彝族鄉。其中,阿拉彝族鄉由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2010年1月,阿拉彝族鄉撤鄉設立街道辦事處,仍由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官渡區常住總人口853371人,其中:關上街道149039人,太和街道65309人,吳井街道73416人,金馬街道125032人,小板橋街道96588人,官渡街道72775人,矣六街道48593人,六甲街道55030人,大板橋街道70349人,阿拉街道58517人,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387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