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回族自治州轄縣。位于自治區(qū)中部。面積11067平方千米,人口24.8萬,有漢、 哈薩克、維吾爾、回等民族,其中漢族約占89%,轄6鎮(zhèn)6鄉(xiāng),縣政府駐瑪納斯鎮(zhèn),距烏魯木齊市135千米。設(shè)有縣牧場、園藝場、試驗站。駐有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tuán)農(nóng)六師新湖農(nóng)場和農(nóng)八師147、148、149、150等5個團(tuán)場和自治區(qū)南山林場、平原林場。(本頁根據(jù)《中國政區(qū)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資料)
瑪納斯鎮(zhèn) 縣政府駐地。1959年設(shè)瑪納斯鎮(zhèn)。位于縣境中西部,瑪納斯河?xùn)|岸。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2.8萬,其中漢族占82%。312國道穿城而過,轄11個居委會(按序數(shù)命名)。
北五岔鎮(zhèn) 1959年成立北五岔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1996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位于縣城以北,距縣城27千米。面積220平方千米,人口0.8萬,其中漢族占99.2%,南距呼(圖壁)克(拉瑪依)公路8千米。轄浪灣、石家莊、廟溝渠、大廟、 東荒公地、荒公地、東涼州戶、涼州戶、呂家莊、東呂家莊、沙窩島、三岔口、田家井、新渠口、東西溝、西溝、東朱家團(tuán)莊、朱家團(tuán)莊、四岐、黨家莊、黑沙窩、東魏家場、魏家場、紅柳坑、東油坊、油坊26個行政村。
六戶地鎮(zhèn) 1971年成立永豐公社,1982年更名六戶地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1995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位于縣城以北,距縣城50千米。地處準(zhǔn)噶爾盆地南緣。面積184平方千米,人口0.6萬,其中漢族占98.3%,轄竇家莊、高家渠、梁干渠、潘家渠、沙門子、土炮營、楊家道、六戶地、老枯溝、三棵樹、三岔坪、張家大莊子、新渠口、二道渠、陳家渠、周家莊、創(chuàng)田地、沙路口、西創(chuàng)田地、黃家莊、四岔口、鴨哇坑、駱家莊等23個行政村。
涼州戶鎮(zhèn) 1963年成立涼州戶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1995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位于縣城以南,距縣城5千米。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0.8萬,其中漢族占79.5%。北疆鐵路從鎮(zhèn)中穿過,轄五圣宮、莊浪戶、東涼州戶、西涼州戶、太陽廟、黑梁、呂家莊、豐益工、新渠9個行政村。
包家店鎮(zhèn) 1959年成立包家店公社,1973年更名塔西河公社,1984年改包家店鄉(xiāng),1995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9千米。面積228平方千米,人口1.7萬,其中漢族占88%。312國道從鎮(zhèn)中穿過,塔西河縱貫境內(nèi)。轄黑梁灣、包家店、塔西河、冬麥地、柴場、油坊6個行政村。境內(nèi)有自治區(qū)平原林場。
樂土驛鎮(zhèn) 1971年成立紅升公社,1978年更名樂土驛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1987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位于縣城以東,距縣城23千米。面積133.5平方千米,人口1萬,其中漢族占92.6%。312國道從鎮(zhèn)中穿過,北疆鐵路縱貫東西。轄孫家莊、柳樹莊、朱家莊、趙家莊、河南莊、東館地、文家莊、樂土驛、梧桐莊、仙閣莊、下莊子、焦家莊、上莊子、東梁、鳳凰、周家莊、鄭家莊、張家莊、梁家莊、東灣、黑梁、白楊樹莊、西戈壁23個行政村。
頭工鄉(xiāng) 1965年成立新合公社,1982年更名頭工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城以東,距縣城1.5千米。面積約40平方千米,人口1.1萬,其中漢族占91.2%。312國道過境,轄南園子、樓南、北園子、頭工、上二工、 上三工、王家莊、楊家莊、三工廟、候家莊、二工、山丹戶、蘭家灣、草灘、腰莊子、八戶地16個行政村。古跡有唐代烏宰守捉城遺址,當(dāng)?shù)厮追Q為“破城子”。
廣東地鄉(xiāng) 1982年成立廣東地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城東北5.5千米。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0.6萬,其中漢族約占85%,轄蒲家莊、小海子、三棵樹、袁北莊、六阜河、下馬場湖、馬場湖、巴里坤渠、西廣東地、袁家湖、袁家莊、廣東地、葦溝、葦壩、新湖坪、硝區(qū)灣、李家莊17個行政村。
蘭州灣鄉(xiāng) 1959年成立紅旗公社,1981年更名蘭州灣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中部,瑪納斯河?xùn)|岸、距縣城3千米。面積187平方千米,人口1.3萬,其中漢族約占85%。312國道過境,轄大疙瘩、蘭州灣、 下蘭州灣、王家莊、頭道樹窩子、二道樹窩子、八家戶、下八家戶、夾河子、東夾河子、張家水磨、秦家莊、頭阜梁、何家莊、四阜莊、廣西、十里墩、拱拜、上拱拜、大灣子、下橋子、高家湖22個行政村。
清水河哈薩克族鄉(xiāng) 1959年成立清水河公社,1984年改設(shè)清水河哈薩克族鄉(xiāng)。位于縣城南,地處天山北麓中段,距縣城46.5千米。面積2175.2平方千米,人口0.8萬,其中漢族約占16.2%,哈薩克族約占81.3%。國防公路過境,清水河縱貫境內(nèi)。轄貝母房子、蘆草溝、坎蘇瓦特、團(tuán)莊、牙湖5個行政村。
塔西河哈薩克族鄉(xiāng) 1981年成立塔西河溝公社,1983年更名塔西河公社,1984年改設(shè)塔西河哈薩克族鄉(xiāng)。位于縣城南,地處天山北麓中段,距縣城38千米。面積840平方千米,人口0.4萬,其中哈薩克族約占84.6%。國防公路橫穿東西。轄黃臺子、西涼戶、加勞得、石門子、紅沙灣、喀拉加爾、克孜勒塔斯、托普熱鐵克等8個行政村。景點有塔西河“石門子”旅游區(qū)。
旱卡子灘哈薩克族鄉(xiāng) 1990年建立旱卡子灘哈薩克族鄉(xiāng)。位于縣城南山區(qū),地處天山北麓中段,瑪納斯河以東,距縣城20千米。面積434.7平方千米,人口0.4萬,其中哈薩克族約占50.6%,漢族約占39.6%。瑪(納斯)清(水河)公路過境,轄旱卡子灘、加爾蘇瓦提、石灰窯子、頭渠、東岸5個行政村。景點有石灰窯子旅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