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地區轄縣。位于省境中部偏西北,地區東部。面積2554.1平方千米,人口73.7萬,有漢、彝、苗等民族,以漢族為多。轄9鎮4鄉15個民族鄉。縣政府駐城關鎮,距畢節地區駐地畢節市117千米,距省會貴陽市128千米。(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資料)
城關鎮 縣政府駐地。1945年由城東、城西鎮合并為城關鎮,1958年改幸福公社,1961年復設城關鎮。位于縣境中部。面積124平方千米,人口7.5萬。321國道過境。轄以序數命名的16個居委會和城東、城南、城西、城北、金鳳、烏落壩、三節龍潭、焦家坡、金田、孫家壩、龍潭、石板、八塊、雙橋、坪子、雙星、黎明、涼井、馬家坪、石雷、石園子、上馬、馬廠、馱煤河、幸福、新潭、龍井、牌莊28個行政村。
金碧鎮 1927年置金沙鎮,1941年改金碧鄉,1959年改區,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4千米。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3.4萬。通縣鄉公路。轄金碧一、金碧二2個居委會和鏵口寨、萬家寨、張家橋、唐家寨、新富、土橋、沙龍寨、中坪、楊家店、金堰、折坤、新場、新團、沙子坡、爐鐵溝、龍臂坡、蘭花、關塘、聯合、郭家寨、龍溝、荷花、紅寨、冷家灣、茨巴寨、紅巖、白泥窩、綠峰、蜂塘、永豐、六勤、高山32個行政村。
雨朵鎮 1927年置雨化鄉,1959年改區,1991年改雨朵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24千米。面積56.2平方千米,人口2.4萬。通縣級公路。轄雨化居委會和雨朵、大塘、金星、登高、新坡、中明、象鼻堰、雷家寨、老君關、老寨、薄刀山、沈家場、三龍、工化、大水溝、水草溝、小水井、馬場口、拉土、扯泥壩、高田、蒿芝壩、大箐、營城、小橋、平壩、長溝土27個行政村。扯泥壩村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李世杰墓院。
大關鎮 1927年置大關鎮,1959年改區,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鴨池河北岸,距縣城31千米。面積91.1平方千米,人口3.5萬。321國道過境。轄大關一、大關二、箐上3個居委會和平街、水巷口、山箐、梨樹埡、后寨、鍋仲底、文明、小關、邱林、前進、桂箐、龍場、小山、平山、大山、銀龍、雙井、井崗、中寨、七里半、官心、平山、桂花、常青、小街、民權、三合、前關、星星、銀合、金街、大堰32個行政村。文物有“紅軍強渡鴨池天險紀念碑”。
谷里鎮 明初水西彝族土司設“龍場九驛”之一的谷里驛站。1927年置谷里鎮,1953年改鄉,1984年復建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8千米。面積66.1平方千米,人口2.7萬。距321國道7千米,有縣鄉公路連接。轄谷里第一、第二2個居委會和河江、中獅、雙碑、文星、新益、天橋、白營、遵達、香山、楓林、仙鶴、松林、長山、黔華、永越、云豐、永發、新陽、新明、貓屯、大沖、新金、青勇、自治、龍井溝、新華、五里牌、清明、勤儉、廖家寨、健金、烏木、牛角井33個行政村。
素樸鎮 1927年置樹豐鎮,1941年與樸后鄉并為素樸鄉,1959年改區?1991年建素樸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35千米。面積111.9平方千米,人口3.5萬。距321國道23千米,有縣鄉公路連接。轄學堂、石堡、大石板、長壩、牛滾塘、七塊田、沙灣、大坪、素豐、龍泉、棉花、陳家溝、塘山、高潮、曾家壩、湯家槽、沿河、水口、沙夸、野梅、巖鷹、后槽、屯江、青林、大壩、高龍、百花、畫眉井、大土、花沖、五顯臺、石井、平井、金寶、江龍、石碑、船山、安山、馬路河、九龍、糖坊、劉家壩、巖洞、牛場44個行政村和素樸居委會。
中坪鎮 1927年置三坪鎮,1953年改鄉,1984年復建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60千米。面積127.6平方千米,人口2.9萬。距黔(西)金(沙)公路14千米。轄老街、建設、飛蛾、大灣、正明、以鎖、黃泥坡、石坪、沙旮、化隴、柏楊、廣興、雙坪、野果落、新廠、中坪寨、洗平、龍田、吉豐、良豐、中壩、關寨22個行政村和中坪居委會。有清咸豐年間的農民起義軍根據地黃泥屯遺址。
重新鎮 1932年設重新鎮,1959年改區,1984年復建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45千米。面積139平方千米,人口3.2萬。金(沙)黔(西)公路過境。轄平橋、曉星、卜家寨、金華、金龍、楊家灣、新時、高爐、龍塘、金黔、雙龍、伏龍、禹木嘎、降龍、冒沙、尚家槽、橋邊、大田坎、新龍、小箐、大關、碗廠溝、水沙、三堰、羅家寨、頭堰、上街、荊州、白泥井、八角廟、高坪、木山、新建、上廠、草坪、蜂巖、田灣、青龍、小坡、朱家寨、石牛、橋頭42個行政村和重新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