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恩施市轄鄉。面積303.4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9875人(2010年六普)。轄1個居委會、1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芭蕉居委會。
【沿革】鄉因駐地而得名。芭蕉集鎮依山榜水,芭蕉河自西南向東北流去,原河彎處有一水塘塘邊長有許多芭蕉樹,故名芭蕉塘,后人們慣稱芭蕉,沿用至今。民國時期屬恩施縣第三區。1952年屬恩施縣第四區,1955年屬第五區,1957年改名為芭蕉區。1958年改為芭蕉公社,1962年改為芭蕉區。1975年撤并社,為芭蕉公社。1984年6月改為芭蕉區,下轄10個鄉、1個鎮。1996年12月撤區并鄉,分設2個縣轄鄉。
1996年,芭蕉鄉面積152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土家族占26.1%,轄仙人橋、大魚龍、墳前壩、苦竹龍、小宏巖、槽狹溝、白巖灣、火鋪塘、大樹子、芭蕉、園藝場、燈籠壩、龍潭溝、二臺坪、草子壩、鴨雞灘、后池、河茅壩、黃蓮溪、茶園、羊毛山、戽口、銅車壩、三尖龍、蘇家寨、青崗樹、高拱橋、浪壩、寒婆嶺、朱砂溪、剩口河31個行政村和芭蕉居委會;黃泥塘侗族鄉面積114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其中侗族占46%,土家族占12%,轄白果樹、馬路口、尖山坪、四方坪、大坳、小河、石寨、王家村、馬河灘、黃泥塘、三峰寺、石板溪、紅茶園、皂角灣、楊家灣、柳樹溝16個行政村。
2001年?,撤銷芭蕉鄉、黃泥塘侗族鄉,合并設立芭蕉侗族鄉。轄芭蕉1個居委會和燈籠壩、龍潭溝、后池、二臺坪、野雞灘、草子壩、柳樹溝、楊家溝、石板溪、紅茶園、皂角灣、黃泥塘、馬河灘、青龍山、二峰巖、石塘塘、王家、石寨、大坳、小河、馬路口、四方坪、白果樹、尖山坪、高拱橋、蘇家寨、青崗樹、浪壩、朱砂溪、寒婆嶺、勝口河、小紅巖、曹狹溝、仙人橋、墳前壩、苦竹龍、大魚龍、白巖灣、火鋪塘、大樹子、黃連溪、三尖龍、河茅壩、茶園、戽口、羊毛山、銅車壩47個行政村。2004年,鄉政府駐芭蕉,人口62602人,面積268平方千米,轄芭蕉1個居委會和燈籠壩、寨灣、甘溪、楠木園、黃泥塘、二鳳巖、王家、米田、天橋、白果樹、高拱橋、朱砂溪、小紅巖、南河、白巖、黃連溪、戽口17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2801208:~001 210芭蕉居委會 ~200 210燈籠壩村 ~201 210寨灣村 ~202 220楠木園村 ~203 220甘溪村 ~204 210黃泥塘村 ~205 220二峰巖村 ~206 220王家村 ~207 220米田村 ~208 220天橋村 ~209 220白果樹村 ~210 220高拱橋村 ~211 220朱砂溪村 ~212 220小紅巖村 ~213 210南河村 ~214 220白巖村 ~215 220黃連溪村 ~216 220戽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