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鎮位于信豐縣西北部,縣政府所在地。面積320k㎡,人口15.1萬人。轄南山、人民路、解放東路、勝利路、建設路、圣塔路、馬鞍山、府前路、花園路、星村等10個居委會,水東、水北、同益、花園、長生、黃坑、白石、土墻背、山塘、勝利、十里、焦坑、游州、黃家坑、柏樹芫、上七里、水西、太平上、水南、馬路坑、鎮江、竹仔嶺、老屋里、上坑、月嶺畬族、柏樹、洞高、黃豐、樓下、周壩、龍舌、桐木、代屋、金龍、金華、莊高、彩光等3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東岳廟。105國道、京九鐵路、桃江河過境。名勝古跡有毛澤東舊居和贛粵邊區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圣寺塔。
[沿革]以嘉定橋命名。解放前夕屬嘉定鎮。1949年冬屬鄉級鎮,歸嘉定區管轄。1952年5月從嘉定區劃出,成立區級鎮,轄縣城五條街外,將水東鄉一個村,水北鄉四個組,同益鄉的生伯佛村第一組,勸善村第一、三組從嘉定區劃出由嘉定鎮管轄。1954年6月,改為鄉級鎮,屬嘉定區。1956年5月,全縣撤區并鄉以后,保留鄉級鎮的建設。1959年9月,劃入桃江公社;1960年6月從桃江公社分出,成立城關公社,保留嘉定鎮名稱,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管轄城鎮以及花園,同益,水東,水北,勝利,土墻背,施家嶺下7個農村生立大隊。1962年5月撤銷城關公社,保留嘉定鎮(公社一級)。1966年9月,改名紅衛鎮。1975年恢復嘉定鎮。1987年將同益鄉的水東、長生、花園、同益、水北5村劃歸嘉定鎮管轄。1997年,面積18平方千米,人口4.4萬,轄人民街、解放街、勝利街、水東街4個居委會和水東、水北、同益、花園、長生5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同益鄉、龍舌鄉,劃歸嘉定鎮。
[郵編]341600 [2008年代碼]360722100:~001南山居委會 ~002建設路居委會 ~003人民路居委會 ~004府前路居委會 ~005解放路居委會 ~006圣塔路居委會 ~007馬鞍山居委會 ~008星村路居委會 ~009勝利路居委會 ~010花園路居委會 ~200水東村 ~201水北村 ~202同益村 ~203花園村 ~204長勝村 ~205黃坑村 ~206白石村 ~207土墻背村 ~208山塘村 ~209勝利村 ~210十里村 ~211焦坑村 ~212游州村 ~213黃家坑村 ~214柏樹芫村 ~215上七里村 ~216水西村 ~217太平上村 ~218水南村 ~219馬路坑村 ~220鎮江村 ~221竹仔嶺村 ~222老屋里村 ~223上坑村 ~224月嶺村 ~225柏樹村 ~226洞高村 ~227黃豐村 ~228樓下村 ~229周壩村 ~230龍舌村 ~231桐木村 ~232代屋村 ~233金龍村 ~234金華村 ~235莊高村 ~236彩光村
附:同益鄉位于信豐縣西北部。105國道、京九鐵路、桃江河過境,并設信豐火車站。1958年設桃江公社。因重名,1983年更名為同益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120平方千米,人口3.9萬,轄公佛、黃家坑、土墻背、老屋里、鎮江、白石、新圍上、十城、水南、游州、柏樹芫、焦坑、勝利、馬路坑、上七里、太平上、黃坑、山塘、竹子嶺、水西2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東岳廟。
附:龍舌鄉位于信豐縣東北部,距縣城6千米。信韓公路過境。1949年為荔逕鄉,1958年屬桃紅公社,1961年析置龍舌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147平方千米,人口2.3萬,轄龍舌、月嶺、上坑、洞高、半坑、柏樹、彩光、營盤、代屋、樓下、金龍、莊高、桐木、黃豐、金華、龍虎、周壩1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龍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