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屯鎮位于蓋州市境東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40°26′,東經122°36′。東鄰榜式堡鎮,南接梁屯鎮、暖泉鎮,西靠團甸鎮,北連大石橋市博洛鋪鎮、湯池鎮。東西約8千米,南北約15千米,總面積126平方千米。總人口5838戶2.2萬人(2009年)。轄和美、趕馬河、蟒峪、落水寨、獅峪、現峪、石灰窯、高屯、大胡峪9個行政村,18個自然村,108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高屯村,距市區24千米。境內群山起伏,地勢東、西、南部較高,北中部稍平坦。大清河由東至西流過全境。省級公路桓蓋線橫貫東西,鎮級公路石線縱貫南北。
【沿革】偽滿時期設高屯村公所,下設十六個屯,屯下設牌。1945年冬,高屯十六個屯分別成立村政府,屬榜式堡區政府。1947年10月,撤銷榜式堡區,成立高屯區。1949年5月,高屯區與榜式堡分治,轄16個村。1949年末,榜式堡區并入高屯區管轄,駐地仍在高屯村,下轄原高屯13個村、榜式堡17個村,共計30個村。1950年7月改高屯區政府為第五區政府,1951年6月改為第五區公所。1952年6月并區建鄉,原團甸區管轄的于屯、和美、小牽馬嶺三個村歸第五區公所管轄,下轄16個村。1958年6月撤區并鄉,將大胡峪鄉、現峪鄉并入高屯鄉,下轄原三鄉所轄的16個村。1958年10月,成立蓋平縣公社,原高屯鄉撤銷,設立高屯大隊,下轄公社化前原高屯、榜式堡、大廟溝三個鄉,下分作業區(即各村)。
1959年6月設立高屯公社,轄原高屯大隊所轄的管理區,原作業區改為生產大隊。1961年5月,將高屯公社東部地區劃出成立榜式堡公社,高屯公社轄17個生產大隊。1976年于旺屯村金家灣成立高屯公社良種場(后改為大隊)。1983年改高屯鄉,轄18個村。1984年撤鄉建鎮。1996年,面積126.6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轄于屯、和美、千馬嶺、趕馬河、蟒峪、洛水寨、上獅峪、下獅峪、現峪、石灰窗窯、旺戶屯、高屯、英守堡、胡峪、大胡峪、大花紅溝、古寺溝17個行政村。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2108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