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寶峰鎮位于晉寧縣南部。面積151.73平方千米,人口1.64萬人(2006年),轄上方新街、青龍、寶峰、前衛、挖礦坡、上方古城、小河口、韓家營、中和鋪、昌家營、清水河、海龍、酸水塘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上方新街,距縣城14千米。昆(明)打(洛)、昆(明)玉(溪)公路,昆(明)玉(溪)鐵路穿境而過。古跡有古煉鐵爐及鐵礦明槽遺址。 [沿革]民國年間稱寶山鄉,建國初期屬昆陽縣第一區,1958年9月,屬晉寧縣東方紅公社,1961年5月成立公社時,以山峰藏寶之意取名寶峰公社,1983年改公社為鄉,1984年改鄉為區,1987年改區為鄉(中國政區大典:1988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151.7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上方新街、上方古城、韓家營、中和鋪、海龍、酸水塘、寶峰、小河口、前衛、挖礦坡、青龍、昌家營、清水河13個行政村。?年撤鄉設鎮。 [郵編]650601 [2008年代碼]530122103:~201上方新街村 ~202青龍村 ~203寶峰村 ~204前衛村 ~205挖礦坡村 ~206上方古城村 ~207小河口村 ~208韓家營村 ~209中和鋪村 ~210昌家營村 ~211清水河村 ~212海龍村 ~213酸水塘村 [2006年代碼]530122104:~201上方新街村 ~202青龍村 ~203寶峰村 ~204前衛村 ~205挖礦坡村 ~206上方古城村 ~207小河口村 ~208韓家營村 ~209中和鋪村 ~210昌家營村 ~211清水河村 ~212海龍村 ~213酸水塘村
附:昆陽鎮位于晉寧縣中部偏北,距昆明市區62千米。面積119.79平方千米,人口8.35萬人(2006年)。轄鄭和路、月山2個社區,仁義、禮智、恢廠、漢營、甸心、舊寨、中宜、下方古城、 田心、太史、興隆、大新、堡孜、儲英、墩子、興旺、渠東、鳳蹤、普達、南村、安企、回龍、瓦窯、烏龍、余家海2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中河路。東大河,安(寧)昆(陽)、古(城)鳴(矣河)、昆(明)(打)洛、昆(明)玉(溪)等公路,中(誼)寶(興)、昆(明)玉(溪)、南環等鐵路過境。鄭和公園內的“馬哈只墓碑”為省級保護文物。 [沿革]昆陽鎮為原昆陽縣城,地處滇池(古稱昆池)西南岸,月山之陽,故名昆陽。隋為昆州,明為昆陽州,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大新城遷此筑磚城。由北門至南門為一條長街,分段分別定為居仁、由義、循禮、大智街,為歷代縣(州)治所。民國2年(1913),廢州設縣,為中和區的頭、二、三、四鋪。民國19年(1930),為一區的一、二、三、四鎮。民國26年(1937)實行保甲制,為一區一、二、三、四、五、六保。民國28年(1939)廢區改鎮,為中和鎮二、三、五、六保直至解放。1950年為昆陽縣一區城關鎮(一說,1950年仍襲舊制稱中和鎮,同年3月改為一區,次年改城關鎮)。1958年為東方紅公社城關管理區,1962年屬昆陽公社,1965年改昆陽鎮至今(一說1984年8月改為昆陽鎮)。1997年,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仁義、禮智2個行政村和鄭和路、月山2個居委會。2006年撤銷中和鄉及古城鎮并入昆陽鎮。 [郵編]650600 [2008年代碼]同2006年代碼 [2006年代碼]530122101:~001鄭和路居委會 ~002月山居委會 ~201仁義村 ~202禮智村 ~203恢廠村 ~204漢營村 ~205甸心村 ~206舊寨村 ~207中誼村 ~208下方古城村 ~209田心村 ~210太史村 ~211興隆村 ~212大新村 ~213堡孜村 ~214儲英村 ~215墩子村 ~216興旺村 ~217渠東村 ~218鳳蹤村 ~219普達村 ~220南村村 ~221安企村 ~222回龍村 ~223瓦窯村 ~224烏龍村 ~225余家海村
附:原古城鎮位于晉寧縣北部,滇池西南岸,距縣城8千米。元至元十二年(1276)與昆陽州同時設立為縣,當時名河西縣。以后交替以古城、河西為名。后來與仁德區(今二街鄉)合并為仁河區。1950年為河西鄉,1953年為第二區,1957年正式建立古城鄉,1958年屬衛星公社,1961年為古城公社,1984年設河西區,1987年12月改名為古城鎮。1997年,面積36.2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恢廠、舊寨、下方古城、漢營、甸鄉、中誼6個行政村。
附:原中和鄉漢屬建寧,晉永嘉二年(308)屬冷邱,唐屬望(萬)水,南詔屬渠濫川,元屬巨橋萬戶府,旋改昆陽縣,明清沿用至1958年。建國初期屬昆陽縣一區,1958年2月并縣時,于同年8月建成“東方紅公社”,轄16個管理區。1959年改稱“昆陽公社”,轄18個大隊(中國政區大典:1961年屬昆陽公社)。1983年與昆陽鎮合并稱昆陽鎮。1984年體制改革試點時與昆陽鎮分開改稱昆陽區,轄18個小鄉。同年因在縣內區、鎮同名,更名為中和鄉至今(中國政區大典:1988年改中和鄉)。1997年,面積80.3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興隆、太史、田新、大新、安企、回龍、瓦窯、烏龍、南村、鳳蹤、普達、渠東、墩子、興旺、儲英、堡孜、余家海17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