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位于東臺市中部,面積103平方千米,人口52666人(2008年),其中農業人口42541人。轄2個居委會、16個行政村。梁垛河、三倉河、紅長河、包灶河、三聯河、沈灶河、頭富河縱橫交錯。瓊溱公路橫貫東西,東臨黃金海岸35千米,西距沿海高速南沈灶出口6千米。
【沿革】明代以前,境內汪洋一片,由于海水淤沙沖積,衍變成灘涂陸地,是范公堤以東地區地勢最低的“凹蕩蕩”。后來從蘇州閶門遷至安豐的沈氏百姓復遷此地定居,靠燒鹽為生,稱為“灶戶”。明朝政府派員來此地管理,并規定灶戶不能私自收割柴草,柴草是灶戶燒鹽的唯一燃料,明天啟五年(1625年)此地灶民為了反對明朝政府強征暴斂,推舉一位名叫沈煌的姓頭陳情官府納稅,由于沈煌的建議被官府采納,從此名揚四方,人們為了紀念他,將此地的地名定為“沈灶”。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與大豐縣的“沈灶”同名,故冠以“南”字,更名為“南沈灶”。 1957年為沈灶鄉,1959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南沈灶鄉,1987年設鎮。1996年,面積87平方千米,人口5.8萬人,轄永豐、興旺、李南、萬橋、李灶、常灶、晨光、新彭、新豐、西列、東列、朱灶、賈壩、徐墩、沈灶、天鵝、塘西、金墨、中心、明星、港新、陳 、才琴、慶豐、國富、三友、安云、東蕩、大橋29個行政村和南沈灶居委會。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981109:~001 121兆豐居委會 ~002 122包灶居委會 ~200 220萬橋村 ~201 220李灶村 ~202 220常灶村 ~203 220晨光村 ~204 220新豐村 ~205 220東劉村 ~206 220賈壩村 ~207 220天鵝村 ~208 220唐西村 ~209 220金星村 ~210 220港橋村 ~211 220陳丿村 ~212 220才琴村 ~213 220大橋村 ~214 220慶豐村 ~215 220安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