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春秋戰國屬楚,秦屬長沙郡地,西漢為長沙國下雋縣地,晉屬巴陵縣地,五代后唐清泰年間(934~936)馬殷于陸城(今岳陽市北區)置王朝場。宋淳化五年(994年)升為王朝縣,至道二年(996年)更名臨湘縣。明、清屬岳州府。1930年縣治由陸城遷長安,1937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屬長沙專區,1952年屬湘潭專區,1964年屬岳陽專區,1968年屬岳陽地區。1984年4月6日,臨湘縣的部分地區劃歸岳陽市。1986年,將臨湘縣劃歸岳陽市管轄。1992年9月1日,民政部批準(民行批[1992]96號),撤銷臨湘縣,設立臨湘市。為省轄縣級市,由岳陽市代管。
1991年,撤銷江南鄉,設立江南鎮。1992年,將岳陽市北區陸城鎮的儒溪、楊橋、棋桿、洋溪4個村和金雞農場劃歸臨湘市管轄,設立儒溪鎮。1993年,城關鎮更名為長安鎮,長安鄉更名為城南鄉。1994年,撤銷定湖鄉,設立定湖鎮。
1995年,撤銷城南、長侖、嶺北、新泉、南湖、洞庭圍、濠河7個區公所。胭脂鄉、賽頭鄉、和平鄉并入南湖洲鎮;姑嫂樹鄉并入白馬寺鎮;民新鄉并入臨資口鎮;安靜鄉、灣河鄉合并為靜河鄉;鶴龍鄉并入濠河口鎮;沙田鄉并入鐵角嘴鎮;樟樹鄉并入樟樹鎮;撤銷金龍、城南、東塘、洞庭圍鄉,設立袁家鋪、界頭鋪、東塘、洞庭圍鎮。
1996年初,臨湘市面積1720平方千米,人口45.6萬人,轄13鎮9鄉:長安鎮、長塘鎮、白羊田鎮、白云鎮、羊樓司鎮、江南鎮、沅潭鎮、忠防鎮、定湖鎮、聶市鎮、桃林鎮、詹橋鎮、儒溪鎮、文白鄉、五里牌鄉、龍源鄉、坦渡鄉、賀畈鄉、乘風鄉、城南鄉、橫鋪鄉、壁山鄉。市政府駐長安鎮。
2000年5月29日,經湖南省政府批準,撤銷黃蓋湖農場,并入臨湘市,組建黃蓋(湖)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臨湘市總人口448452人,其中:長安鎮86043人,忠防鎮26057人,白云鎮15943人,聶市鎮20755人,源潭鎮13766人,江南鎮23663人,羊樓司鎮22716人,桃林鎮31029人,長塘鎮24267人,白羊田鎮20005人,詹橋鎮18542人,儒溪鎮10139人,定湖鎮14170人,黃蓋湖鎮8030人,五里牌鄉21711人,乘風鄉10135人,文白鄉12541人,龍源鄉4000人,坦渡鄉15012人,城南鄉11397人,橫鋪鄉16532人,賀畈鄉7999人,壁山鄉4922人,桃林鉛鋅礦虛擬鎮9078人。
2002年末,臨湘市總面積1754平方千米,總人口47.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11萬人,轄13個鎮(白羊田、長塘、白云、羊樓司、江南、沅潭、忠防、定湖、聶市、桃林、詹橋、儒溪、黃蓋)、9個鄉(文白、五里牌、龍源、坦渡、賀畈、乘風、城南、橫鋪、壁山)、1個街道(長安),312個村(居)委會。
2004年,撤銷長安鎮,設立長安、橋東兩個街道;增設桃礦街道。至此,臨湘市轄3個街道、13個鎮、9個鄉:長安街道、橋東街道、桃礦街道、忠防鎮、白云鎮、聶市鎮、源潭鎮、江南鎮、羊樓司鎮、桃林鎮、長塘鎮、白羊田鎮、詹橋鎮、儒溪鎮、定湖鎮、黃蓋鎮、五里牌鄉、乘風鄉、文白鄉、龍源鄉、坦渡鄉、城南鄉、橫鋪鄉、賀畈鄉、壁山鄉。
2007年,長安、橋東2街道合并設立長安街道。湖南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07]16號)批復同意:文白鄉、龍源鄉與羊樓司鎮合并設立新的羊樓司鎮。新的羊樓司鎮以原文白鄉、龍源鄉和羊樓司鎮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羊樓司鎮的行政區域,新的羊樓司鎮轄4個居委會、37個建制村,總面積253.8平方千米,總人口4.8萬人,鎮政府駐羊樓司(原羊樓司鎮政府駐地)。調整后,臨湘市轄2個街道、13個鎮、7個鄉:長安街道、桃礦街道、忠防鎮、白云鎮、聶市鎮、源潭鎮、江南鎮、羊樓司鎮、桃林鎮、長塘鎮、白羊田鎮、詹橋鎮、儒溪鎮、定湖鎮、黃蓋鎮、五里牌鄉、乘風鄉、坦渡鄉、城南鄉、橫鋪鄉、賀畈鄉、壁山鄉。
2008年,湖南省民政廳批準(湘民行發[2008] 5號):將賀畈鄉、壁山鄉與詹橋鎮合并設立新的詹橋鎮。新的詹橋鎮以原賀畈鄉、壁山鄉和詹橋鎮的行政區域為新設詹橋鎮的行政區域,新的詹橋鎮轄1個居委會、30個建制村,總面積151平方千米,總人口4.3萬人,鎮政府駐詹家橋(原詹橋鎮政府駐地)。行政區劃調整后,臨湘市轄2個街道辦事處、13個鎮、5個鄉。
2009年末,臨湘市總面積1754平方千米,總人口51.02萬人,轄2個街道、13個鎮、5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