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廖厝村 | 廖厝村是個單獨的自然村,全村都姓廖。廖氏始祖自明永樂二十年(1422年)從福建省莆田縣遷至桑浦山下埔村定居。因地理位置不利生產,于公元1540年重遷距桑……[詳細] |
古樓一村 | 古樓一村,是由古樓(古稱古樓寨)自然村分拆開來的的一個村,村中除少部分黃姓外,其余都姓林。林氏始祖從福建省莆田縣古樓鄉遷此定居,取名古樓寨。 古樓一村……[詳細] |
古樓二村 | 古樓二村,是由古樓(古稱古樓寨)自然村分拆開來的的一個村,村中除少部分王、陳姓外,其余都姓林。林氏始祖自宋末從福建省莆田縣古樓鄉遷移至此定居。村中的陳厝……[詳細] |
下隴村 | 下隴村(原名霞隴)是一個單獨的自然村,林氏始祖林光佑公自宋末從福建省莆田縣西河鄉遷移至此定居。因地處低洼、村面朝東,清晨云霧閃照、取名霞隴。又因“霞”和……[詳細] |
龍下村 | 龍下村(又名龍閣。俗稱陳厝隴),是一個單獨的自然村,全村都姓陳,陳氏始祖自宋末從福建省莆田縣井水鄉遷移至此定居。 龍下村西與金石集鎮只有一溪之隔,西北……[詳細] |
潘厝村 | 潘厝村由潘厝(昔稱西林潘)、前山、石門(昔稱蔡厝)、黃斗隴四個自然村組成。各村均創建于宋朝末期,從福建省莆田縣遷移至此定居。本村先賢有明嘉靖十四年石門村……[詳細] |
湖美村 | 湖美村由湖美、下尾(廈美)、盧畔(廈美盧)三個自然村合成,現有陳、許、盧、鄭四姓定居。四姓創建的年代不一,湖美始祖敦齋公于宋末從福建省莆田縣石獅巷石榴花……[詳細] |
辜厝村 | 辜厝村有辜厝(即“大寨辜”)、南埔黃(俗稱“大路頂黃”)兩個自然村,有辜、黃、洪、莊、吳等姓,辜厝為主姓。辜厝先祖辜氏于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由福……[詳細] |
黃厝巷村 | 黃厝巷村是個單獨的自然村,全村除6戶潘姓外,其余都是黃姓。宋末黃氏始祖德翁公從福建省莆田縣石井巷攜眷來此,因其時村有一巷,巷頭有哨樓,故以姓氏和巷的特點……[詳細] |
遠光村 | 遠光村原名石鼓,由石鼓、溝頭兩個自然村合成,1956年,建生產合作社時,定社名為遠光,意為建合作社意義深遠,前途光明。后沿用為村名。 石鼓村創……[詳細] |
陳厝巷村 | 陳厝巷村由陳厝巷和寨尾溝二個自然村合成。陳厝巷始祖陳松門公,自宋末從福建省莆田縣攜眷來此定居,為紀念先祖,故取名陳厝巷。寨尾溝昔時稱潘厝巷,始祖潘德林公……[詳細] |
塔下村 | 塔下村是個單獨的自然村,全村除3戶楊姓外,其余都姓林。林氏始祖黃氏媽自宋末(公元1270年)由福建省河陽縣遷此定居,同年生一世祖賢穩公。初來時,村南面桑……[詳細] |
廠頭巷村 | 廠頭巷村是一個單獨的自然村,全村都姓吳,始祖吳菊恩公自明嘉靖年間(約公元1526年)從揭陽縣錫場攜眷來此定居創村,因村址的主巷頭正面有一口古井,故而取名……[詳細] |
田頭村 | 田頭村是一個單獨的自然村,全村都姓黃,始祖黃學士公自宋末從福建省莆田縣石獅巷攜眷來桑浦山后的田心頂頭定居,取名田頭。后因此地僻人稀而遷至距原地8公里處的……[詳細] |
上官路村 | 上官路村又名金砂鄉,俗名港頭林,是個單獨的自然村。全村都姓林,始祖分海學士公自宋末從福建省莆田縣攜眷來此定居。后因村中歲貢士林文聰公在嘉靖十六年時官拜“……[詳細] |
賴厝村 | 賴厝村是個單獨的自然村,全村都姓賴。始祖賴朝奉公自宋末由福建莆田縣來此定居,因姓取村名,故稱賴厝。 賴厝村在金石集鎮東南1公里處,東南毗鄰廖厝村,東北……[詳細] |
翁厝村 | 翁厝村又名沙池翁,是個單獨的自然村。全村都姓翁,因姓得村名。始祖翁苑人自明實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至1398年)攜眷從澄海蓬州移居至此定居。又因村有一……[詳細] |
仙都一村 | 仙都一村原屬仙都村(原名山兜),1961年才拆開來單獨成為一個村。全村有仙一、董厝、深巷三個自然村,現有林、董、陳、謝、肖、李、黃、洪、鄭、楊等姓在此聚……[詳細] |
仙都二村 | 仙都二村原屬仙都村(原名山兜),1961年才拆開來單獨成為一個村。全村除幾戶董姓外,其余都姓林。因村人林大欽高中狀元,朝庭與狀元信札來往時,國“仙”與“……[詳細] |
仙都三村 | 仙都三村原屬仙都村(原名山兜),1961年才拆開來單獨成為一個村。全村有仙三、謝厝二個自然村,現有林、謝兩姓在此聚居。兩宋創建的年代都是在宋朝期間。因村……[詳細] |
張厝巷村 | 張厝巷村是個單獨的自然村,全村都姓張。自宋末,一世祖張建昌公從福建省莆田縣石榴花巷攜眷來此定居。因村有一大巷,建有更樓,以姓氏和巷定名,故而取村名張厝巷……[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金石鎮位于潮州市西南部,地處韓江三角洲平原,距潮州市區19公里,離潮安縣城9.6公里,總面積23平方公里。現轄21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2002年底總人口64585人,海外的僑胞、同胞2萬多人。金石是明代狀元林大欽的故鄉,人文薈萃,菁華翕聚,有“五里出三大,百步雙解元”之說。潮汕先賢為金石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古跡,有林大欽狀元府遺址、宗山書院、中離溪石刻、天褒節孝坊、宋石井圈銘文等,均具有較高的旅游開發價值。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金石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200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1.42億元,工業總產值10.18億元,農業總產值1.24億元。金石鎮的農業頗具特色。糧食連年豐收,保持“噸谷鎮”的稱號,潮州柑、楊桃、香蕉等名優水果也比較有名。本鎮的花卉種植業更是聞名遐邇。轄區內的翁厝村種植花木已有400多年歷史,近年發展更迅猛,全鎮的花木種植業已形成一定規模,種植的種類也由原來單一草本、木本發展到現在的藤本、宿根、球根、多肉等,品種齊全,形成了“春節時花”、“綠化苗木”、“鮮切花”、“陰生觀賞植物”、“蘭花和盆景”五大類800多個品種,尤其是本鎮的“大型古典樹樁”(景樹)是在潮汕地區中特有品種。金石鎮的工業經濟發展迅速。現有工業企業近300家,主要從事食品、家具、服裝、毛織、五金機械、電子等行業。近年來,金石鎮委、鎮政府確立了“工業立鎮”的經濟戰略,著力扶持企業的發展,推動了新興產業的崛起。全鎮分別形成了辜厝村的木工家具業,龍下村的服裝加工業,廠頭村、下隴村、塔下村的毛織業等“一村一品”特色經濟,不銹鋼產業也在不少村悄然興起,為本鎮的工業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本鎮還擁有一批知名企業及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如金都集團公司的金都咸菜皇、橄欖菜;獲得國家名優產品大獎的金石鎮塑料制品廠古錢牌凈水系列產品;在潮汕地區有一定知名度的中興電器有限公司電器產品;雙宇陶瓷有限公司的高檔出口瓷器等。金石鎮是歷史商埠,商貿繁榮。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和改造,已擁有服裝大廈、貿易中心、后溪商貿一條街、中興電器商城、綜合市場等市場設施,集貿環境比較完善,市鎮商貿較為活躍。金石鎮是廣東省首批“民族民間藝術之鄉”,文化設施齊備,文化活動十分活躍。全鎮有24所中小學,學校全面實現樓房化;金石華僑醫院是潮安縣甲級衛生院,村村有衛生站;金石文化站屬省一級文化站。.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