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鋼城區顏莊鎮牛馬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3100 | 身份證前6位:371203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顏莊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牛馬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牛馬莊村位于鎮駐地南2公里處。東靠黃羊山,南面葫蘆山,西接九龍山,成簸箕形,開口向北,東西筑一大壩,三山夾一水,形成山區人工湖即葫蘆山水庫;牛馬莊村就坐落在大壩以北。汶水自南向北,經葫蘆山水庫,沿村西穿流而過,與呂家林村隔河相對。二O五國道經鎮駐地繞村東與鐵路交叉直通鋼城區。牛馬莊村地處丘陵地區,耕地265畝,182戶,568口人。
牛馬莊村坐落在葫蘆山水庫以北,汶河東岸,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據村碑記載:明洪武二年,李姓由山西遷此建村,因以販賣牛馬為生,故取名牛馬店。據傳,此處土地肥沃,草木茂盛,是放牧牛馬的好地方。牛馬店里圈養著99頭牛、99匹馬,到一池塘飲水,就變成100頭牛、100匹馬。店主奇怪,個個以小紅纓作標記,可100牛馬上也都有標記。人們以為,此處一定有神牛、寶馬,是風水寶地,于是改名為牛馬莊。
據《顏莊史志資料》記載,民國初年,顏莊為四區,全區17個鄉,牛馬莊屬沈家鄉轄;1939年4月,屬顏莊鄉轄;1950年5月屬河溝鄉轄;1956年并為顏莊鄉;1958年10月屬顏莊人民公社,牛馬莊稱為牛馬莊連;1960年4月改為牛馬莊大隊,屬顏莊管理區;1984年,顏莊公社改為顏莊辦事處;撤銷管理區改建鄉鎮,牛馬莊屬顏莊鎮至今,牛馬莊大隊改為牛馬莊村民委員會。
牛馬莊村民世代和睦相處,團結友善;族姓之間不分眾寡,互助耕耘。村中現有李、馬、張、呂、趙、吳、劉、孟、喬、徐、楊11姓,陸續遷聚,其中李家人口最多。牛馬莊老莊,東西向分前后兩大街,前街主要是李家居民;后街是其他姓氏居民。村東西南北各有一盤石碾,石碾旁邊各有一眼老井,現都已枯涸。
解放前,村西有一條萊新古驛道橫穿而過,整天車水馬龍,往來行人不斷。依仗地理優勢,村里開起了“李家客店”,興起了許多手工業。“秀成木匠鋪”遠近聞名,“通坊”業主李訓篤生意興隆,楊法啟的狗肉店馳名四鄉。這條路不但養育了村民,還有一段光榮的革命歷史,著名的“葫蘆山伏擊戰”就在此打響。解放后,此路遷到村東,經過兩次改道,拓寬成為現在的205國道。牛馬莊村民的生活自解放后不斷提高,生產方式隨著歷史的演變不斷變化。
1952年成立了變工組;1953年成立互助組1956年加入萬豐社,社長蔣佃和。1960年大隊下設三個生產隊,實行“人勞各半”分配,后來實行按勞分配加照顧的分配方法。村中沒有勞動能力的被列為“困難戶”、“五保戶”,受到村里的照顧。1982年開始分地到戶;1984年,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生產隊解散。
1965年8月,集全縣民工在村南筑起了一條長約600米的大壩,攔住了汶水,修起了葫蘆山水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1971年“農業學大寨”,在汶河東岸造地50畝,修了一條防水堤;在黃羊山上整地200畝。1975年在村南建起了一個揚水站,提水至黃羊山半山腰,層層梯田繞山轉,片片水果香滿山。1976年,依靠萊鋼的發展,牛馬莊成立了萊鋼蔬菜基地,定點、定量、定品種為萊鋼職工供應蔬菜。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牛馬莊村蔬菜種植面積由50畝擴大到200畝,由露天種植發展到溫室大棚,銷售地點由萊鋼擴展到萊城、新泰,花色品種多樣,打破了季節種植,真正走上了依靠科技致富的路子,村民生活也大大提高。
牛馬莊村人重視教育,教育文化事業不斷發展:早在1939年至1941年,村中就辦起了牛馬莊小學,當時只有一名教師王會選:1945年又成立了識字班、夜校。到1976年.又成立了牛馬莊聯中;1983年改名為牛馬莊聯小。1994年隨著“雙基”的落實,合班并校到河溝聯小。自1977年恢復考,牛馬莊村考入各大中專院的學生達20多人。
由于人口遞增和205國道的拓寬,牛馬莊的居住條件也開始變化。從1978喬永年第一個遷到鐵路以東北嶺后,相繼又有近100戶喬遷。現在,整個村莊依附在鐵路兩側呈“丁”字形,由西向東、由南向北發展。村民的房子,由草房變瓦房,繼而又翻蓋為前后出廈的住宅。2000年,李壽來在村南還蓋起了“小洋樓”。
1977年,萊鋼為牛馬莊村打了一眼深井,坐落在三岔溝村北.兩村家家吃上了自來水解決了吃水難問題。
進入新世紀,牛馬莊各行各業的發展也揭開了新篇章。個體經濟不斷壯大,近兩年來,牛馬莊人走出了家門經商,有的買了汽車從事了運輸業,還有的開路上山辦起了養雞場、養豬場。根據鄉村規劃,牛馬莊村今后會更加美好。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