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鋼城區顏莊鎮西紅埠嶺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3100 | 身份證前6位:371203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顏莊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西紅埠嶺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西紅埠嶺村東南距鎮政府約8公里,位于鋼城區西北邊沿,與萊城區高莊街道辦事處(原南冶鎮)接壤。村子西南2公里處為萊蕪電廠,村西電廠鐵路橫貫南北。西即溝里水庫,村北與萊城區的南北毛家莊、田家鋪以及新汶礦業集團南冶煤礦相接村東與東紅埠嶺村緊緊挨在一起,東北是西港煤礦宿舍區及驗貨臺村,往南l公里是顏莊鎮木頭山村。全村現有222戶,668口人,耕地195畝,嶺地占全部耕地面積的50%。
1990年7月所立村碑記載:西紅埠嶺,明朝洪武年間段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此建村,因址在一條紅黏土兩端,故名西紅埠嶺。
西紅埠嶺的隸屬幾經變遷。據史志記載:民國初年,西紅埠嶺屬顏莊區當峪鄉,鄉政府設立在紅埠嶺;1940年后,先后劃歸南冶區、汶陽區;1950年,又劃歸當峪鄉及南冶區;1969年后劃歸顏莊人民公社、顏莊辦事處、顏莊鎮。
西紅埠嶺以段姓居多,其次為張、畢、吳、秦姓。村民不分姓氏,不分遠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勞誠實,忠厚傳家,世代繁衍。
紅埠嶺村有很多人很早就參加革命。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段倫太兄弟倆。1946年至1947年,匪患猖獗,西紅埠嶺村出了個“-魔王”段明遠,專門殺害、擄掠0員及其家屬,受害者不計其數。本村0員段登祥、段明資及張其玉的爺爺和父親都是被他殺害。解放后段明遠不知去向。
建國后,西紅埠嶺與東紅埠嶺、木頭山、邱家屋同為一個生產大隊、互助組、高級社,大家一起生產勞動,關系十分融洽。特別是村里的雜耍班,在附近村莊非常有名。其中騎擔子、踩高蹺節目令人叫絕。1961年,各村獨立。
1970年至1974年,村里鉆井數眼,修建了多處揚水站,最高的達18米,現在大多被毀。建國前后,這里嶺上遍植桑樹,養蠶戶多,山楂、柿子也較有名氣。1958年至1966年,各類經濟樹種被砍伐一空,栽種起了地瓜及糧食作物,但也未從根本上解決溫飽問題。本地流傳這樣的順口留:“紅埠嶺,叮當響,地瓜干子當細糧,雞腚眼子是銀行。”溝里水庫和電廠鐵路的修建,占去了洼地300余畝,村民生活更加艱難,吃統銷糧。直到1982年,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民們才徹底擺脫了“吃糧靠統銷,花錢靠貸款”的局面。村民的種植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人均收入也逐年提高,正在全面奔向小康。
紅埠嶺人特別重視教育。清末,紅埠嶺人就創辦了學堂。據92歲的段倫奎老人回憶,他小的時候就在紅埠嶺學堂學習。1950年,學堂改為紅埠嶺小學,當時教師只有一人。1952年,小學改為紅埠嶺完小,是緊隨顏莊完小之后的一處完全小學。當時包括萊城區的吊鼓山、對仙門兩村在內的14個村的學生來這里讀書。1968年,該村教師全部回到家鄉任教,完小也開辦了初中。對仙門、吊鼓山的學生也結束了到紅埠嶺上學的歷史,但其余部分單位的學生還是到這里上完小、初中。1974年,許多村都建起了自己的小學,紅埠嶺完小也因生源廣、教師多而分村建校。西紅埠嶺完小成了名副其實的聯辦中學。1980年,東西兩紅埠嶺又因生源不足,而合并成立了如今的紅埠嶺聯辦小學。
西紅埠嶺村人老實忠厚,勤勞肯干,注重文化素養,是遠近聞名的教師村。自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共有28人任大、中、小學教師。自高考制度恢復后,共有18人升入大專以上院校。該村也是老壽星之鄉,90歲以上還健在的現有3位,80歲以上健在的有25位,村民們尊敬老人,老人們安度晚年。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西紅埠嶺村人的生活會更加美好。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