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江陰市新橋鎮馬嘶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20281109 | 身份證前6位:320281 |
長途區號:0510 | 郵政編碼:214000 |
隸屬政區:新橋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蘇B | |
馬嘶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馬嘶村位于新橋鎮東北,東接張家港市楊舍鎮,南與六保村接壤,西隔蔡港河與何巷村和華市鎮大河村相鄰,北靠蘇市村。境內華塘河橫貫東西,陶新路、新楊路南北貫穿。2002年新橋鎮區規劃調整時,馬嘶村、周江村合并為現在的馬嘶村。目前全村總面積3.2平方公里,有馬嘶橋、嚴郁莊、南何家橋、北何家橋、東戴巷、西戴巷、趙家圩、王家、大巷上、楊園圩、周江巷、三家村、岳莊、陶東莊、青龍頭等11個自然村、22個村民小組、815戶,常住人口3078人,外來暫住人口1500人。
馬嘶村舊時為馬嘶鎮(鄉)頭保。1927年前后,中國0領導農-動時,曾是江陰縣委的活動據點。1949年10月,設區分鄉時,歸屬蘇墅鄉,原馬嘶村為蘇墅鄉第一村,原周江村為新橋鄉周江村(東北部屬棲楨鄉)。在農業合作化時期,強勝金領導的互助組、農業合作社作為先進典型聞名四鄉。1957年并鄉后,原馬嘶村為塘市東亞二社,周江村為東亞七社,與東亞六社(六保村)合并為塘豐十社。1958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后,先后稱塘市人民公社七工區、七大隊。1961年9月建新橋人民公社后分別稱馬嘶大隊、周江大隊。1982年恢復原名。1983年10月改為馬嘶村、周江村,2002年3月兩村合并。
村西跨蔡港河馬嘶橋,相傳因蘇東坡在此驚馬而聞名。明代由吳姓筑石橋,清初陶孚尹重修。1974年建造磚瓦廠時,以水泥雙曲拱橋代之,后企業發展需要,又拆除并在原址南建造鋼筋混凝土大橋。舊時馬嘶橋建有四所章姓倉房。
上世紀60年代,馬嘶村在華塘河邊筑土窯燒磚瓦。進入70年代,“五小”企業開始起步,辦起紙盒廠、玻纖廠、眼鏡廠等。改革開放后又辦起紡機配件廠、針織廠、羊毛衫廠、磚瓦廠。進入本世紀,規模企業強力化纖廠落戶馬嘶村。目前,村轄區內有大中小企業10家,2012年度全村實現工業產值12億元,銷售11億元,上繳稅費2830萬元,村可支配收入225萬元,人均收入2.35萬元。
*數據來源于江陰市綜合信息管理服務系統
全國與馬嘶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