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江陰市新橋鎮郁橋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20281109 | 身份證前6位:320281 |
長途區號:0510 | 郵政編碼:214000 |
隸屬政區:新橋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蘇B | |
郁橋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郁橋村位于新橋鎮西南,東緊鄰黃河村,西以泰清河為界與華士鎮勤豐村、六合村、洪年村為鄰,南部以張家港河為界與長涇鎮劉橋村相鄰,北接華士鎮華益村。境內沿江高速穿村而過,新郁路與華士紅郁路相連。全村總面積2.08平方公里,下轄郁家橋、河北、莊橋、南房巷、網船頭、趙家巷、徐家圩、馬巷上、長港巷、花露巷、河西等11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720戶、2520人。村民以郁、孫、陸、石、錢等姓氏為主。
郁家橋宋元時稱谷舍里。元末明初郁姓自常熟市遷入。明代嘉靖年間由郁芹、郁藻建順湖、應塘兩橋,時稱郁家橋,相沿成地名。清末舉人郁漱之于1905年在關帝廟創設自求學堂,后改稱馬嘶鄉第二小學(郁橋小學前身)。郁橋舊時為馬嘶鄉第二保,1929年~1937年期間曾為鄉公所駐地。抗戰勝利后從馬嘶鄉劃出建郁橋鄉,翌年又并入馬嘶鄉。1949年10月劃建郁橋鄉,成立郁橋村。合作化運動中陸翰章組建的紅光農業社聞名全縣,后擴建為郁橋鄉第一社。1957年并鄉后改為華士鄉第一社。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后,先后稱華市人民公社一工區、一大隊。1961年9月成立新橋人民公社后稱郁橋大隊。1983年復稱郁橋村。村文物古跡有列入市重點文物保護的500余年古銀杏。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鄉辦企業開始起步,郁橋村辦起了回紡廠、紡絲廠、水泥廠。80年代辦起了毛紡廠。現有私企7家,2011年全村實現工業產值9500萬元、開票銷售9500萬元。全村開票總收入1.17億元,村民人均收入達15200元。全村農田基本建設100%實現林網化,有比較完美的生態環境。近幾年來,郁橋村先后被評為江蘇省綠化示范村、江蘇省衛生村、江陰市文明村、江陰市森林村、江陰市計劃生育工作示范村等多種榮譽,目前,該村正在朝著建設新時期新農村的目標努力奮進。
*數據來源于江陰市綜合信息管理服務系統
全國與郁橋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