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江陰市新橋鎮蘇市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20281109 | 身份證前6位:320281 |
長途區號:0510 | 郵政編碼:214000 |
隸屬政區:新橋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蘇B | |
蘇市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蘇市村位于新橋鎮東北,距鎮區4公里,東與張家港市楊舍鎮接壤,南鄰馬嘶村,西以蔡港河為界與華墅鎮大河村為鄰,北連蘇圩村。村域水陸交通便捷,樟林大道、新楊路貫穿全村,有蔡港河與白子港。全村區域面積1.88平方公里,下轄蘇墅橋、楊巷頭、沿河、南下莊、黃家巷、沈莊、包家巷、后巷路、關爺堂、夾涇灣、繆家巷、沿東巷等16個村民小組、620戶、2243人,有外來人口1200余人。蘇市村現有黨員45名,其中村兩委有黨員5名。村服務中心面積3000㎡,建筑面積1800㎡,設有農資超市、日用品超市、醫療衛生室、計生服務室、康復中心、圖書閱覽室、老年活動室、村民電教室、民事調解室、村民代表議事室、警務室、健身廣場、農貿市場、人口學校等。
據光緒四年(1878年)編纂出版的《江陰日志》記載:“蘇墅橋,白龍山南,萬歷間土坼得碣‘東坡別業’,故名。順治五年陶尚虞及子孚尹重建,橋成,遂作粥賑饑,時呼活人橋。”清末(1910年)陶玉庭創設澄蘇學堂,民國時改為馬嘶鄉第六小學(蘇墅小學前身)。1920年蘇墅橋設澄東耶穌會堂。由于蘇墅橋地處沙洲通道,又是三鄉會聚之地,行旅往來,街貫東西,有早、中兩市,糧食市場頗為興旺,以茶館酒肆為多,有“蘇墅活人橋到了不肯跑”之說。1949年10月建蘇墅鄉,村境屬蘇墅鄉二、三村。農業合作化時期先后成立互助組、農業合作社。1957年并入塘市鄉后稱東亞三社,后與蘇圩村合并成塘豐九社。成立人民公社后,又稱塘士人民公社八工區、八大隊。1961年9月新橋人民公社成立后稱蘇市大隊,1983年10月改為蘇市村。1977年陶新公路把老街分為東西二段,1999年新建蘇市農貿市場。
蘇市村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燒窯生產磚瓦為主。村辦企業起步較早,1969年開辦鐵屑廠,后相繼辦起彈簧廠、標牌廠、塑料制品廠、化工鐵粉廠、布廠、色織廠,1979年在黃家巷建立工廠區,90年代以后又辦起了毛紡織廠、幕墻玻璃廠。
近年來,蘇市村本著以“方便群眾,服務群眾,幫助群眾,教育群眾”為宗旨,著力營造村文化氛圍,精心打造村生態環境,不斷提高村民生活質量。至2011年,全村開票銷售收入2.19億元,人均收入25630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村服務中心的功能將不斷擴充,服務項目將不斷增加,成為真正的“農民之家”。
*數據來源于江陰市綜合信息管理服務系統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