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仙游縣大濟鎮后林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322108 | 身份證前6位:350322 |
長途區號:0594 | 郵政編碼:351100 |
隸屬政區:大濟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B | |
后林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后林村位于鎮境南部,南鄰龍華鎮貂峰村,東接西南村,北靠三會村,西依東井村,東南部與龍華鎮的燈塔、團結村接壤。境內多為丘陵地,東南部的佛光山為境內最高點(海拔246米),形成地拋勢東南高,西及西北低的趨勢。民國及民國以前,這里人口稀少,經濟落后,群眾生活窮苦。據族譜載:林姓于明萬歷年間(1572~1620年),從大濟村前面自然村遷入,以林姓的郡望號(俗稱燈籃號)命名“瑤林”,后來改成“后林”流傳至今。2014年,全村有耕地面積460畝,有林地1511畝,總戶274戶,1208人,其中男606人,女602人。外出經商或打工的有800人。設舊厝、新厝、油隴、宮兜、下新厝5個自然村,轄樓前、下厝、新厝、下新厝、宮兜、頂頭、埕尾7個村民小組。
后林多為丘陵地帶,有山地1000多畝,他們就以綜合開發山地為主導,發展茶葉生產。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開山造茶,并建起2座電灌站,可噴灌茶園。進入80年代,全村茶葉發展到400畝,年產茶葉400擔。并每年種植茶苗300萬株,全縣各地都紛紛來訂購茶苗。至90年代后期,全村茶園面積拓展至500畝,并有4個用機械生產加工茶葉的茶廠,年產茶葉1000擔,產值達120多萬元。茶園都由專業戶承包,村里集體經濟豐厚,還給近200人採、制茶景業出路。從20世紀80年代起,村民免交“三金”,由村公共積累支付,還發展公益事業。
1996年,把原土木結構的后林小學翻建,村里投資40萬元,興建一座600平方米混凝土結構三層的教學樓,校占地面積擴大到3000平方米,改善了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
21世紀初起,在原有村道基礎上,鋪設水泥路。群眾集資25萬元,縣撥款25萬元,鋪設從三會至后林村道長2公里,寬5米的水泥路,同時還延伸至龍華貂峰村的水泥路。
2011年,沈海高速復線經過我村,2014年12月正式通車,到福州只要一個小時的時間,改變了外界對我村地處偏僻的傳統看法。
隨著群眾經濟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較快提高,住房條件大大改善,全村有60%以上的村民蓋新房,建筑面達1.8萬平方米。群眾間流傳的順口溜,過去(1949年前)的后林是:“后林、后林、有出無入”,意思是婦女嫁出易,娶進難,而現在是:“要想閑、去后林、有吃不用做,拉也拉不到”(方言)。
全國與后林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