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州市潮安區浮洋鎮潘吳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45103104 | 身份證前6位:445103 |
長途區號:0768 | 郵政編碼:521000 |
隸屬政區:浮洋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粵U | |
潘吳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潘吳村
潘吳村,古稱源湖,曾稱南門橋,由潘厝、后觀二村組成。屬潮州市浮洋鎮。距鎮政府西南1.5公里,位潮汕公路西側,東南連顏厝,西與劉厝接壤,南界金石古樓,北與東隴相望,地勢平坦,海拔3.5米。村居潘吳二姓,潘為主姓,潘氏始祖文學公因元末戰亂,從福建漳州遷居潮州城,明洪武十七年(1384),科舉薦辭并行,文學公被舉漸州府文學,后全家300余口遷創登隆都源湖鄉。初時村聚居周、王、蔡、方等姓,后諸姓相繼外遷。民國期間,并劉厝,總稱南門橋,今以姓故名。
潘吳耕地825畝,屬輕粘壤土,主種水稻、黃麻、甘茨、花生、甘蔗。1985年調整生產布局,改種生柑81.5畝,香蕉58.5畝。竹器為歷史傳統工藝。“笠蓋”為該村名產,產品遠銷國內外。該村除獨產笠蓋外,還有其它竹器60多種,包裝筐尤為盛銷產品,為我國出口商品包裝之用,近20多年來,出售包裝筐達400萬只,總值324萬元,純利64,8萬元。
清光緒十八年(1892),有樓前、南厝、交頭三個書齋和私辦學堂。1948年并辦南源小學,學生110人。旅外華僑居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港澳等地區約800人,新加坡設有“潘氏公會”。近十年來,“潘氏公會”名譽主席歷屆多為潘厝村僑胞任職。清嘉慶六年(1801)潘汝為(宇育宣)是辛酉科舉人,任清遠縣儒學,署理該縣正堂。
后觀村,吳姓,位潘厝村西北,距鎮政府西南1,5公里。建國前村民絕大部分以竹器為生。1989年日寇侵占潮汕時,該村慘遭0淫擄掠,村民流落為丐,逃亡異鄉甚多,埋口村巷雜草叢生。抗戰勝利后,村民始重返家園。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