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州市潮安區浮洋鎮三勝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45103104 | 身份證前6位:445103 |
長途區號:0768 | 郵政編碼:521000 |
隸屬政區:浮洋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粵U | |
三勝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三勝村
三勝村,古稱蔭亭,后稱三圣,屬潮州市浮洋鎮。距鎮政府東北三公里,東距楓溪鎮田東村l.5公里,西接烏洋,南界韋駱,北一公里與楓溪洋頭、全福二村相望,面積0.62平方公里。元代創村,先民從福建蒲田遷此。原有陳、楊、曾、郭、王、方、鄭、許、池等姓混居,稱蔭亭村。后他姓外遷,只存陳、楊、曾、郭四姓。清道光年間(1821~1850)建“齊鳴古廟”和”廣福庵堂”。廟中供奉唐代死節忠臣,唐肅宗追封張、許“雙忠圣王”,又因本村三易村址,故改“蔭亭”為“三圣”,1949年冬并洋頭、全福、韋駱、勝聯建農臺,1952年建村鎮時,改“圣”為“勝”,以示團結、勝利之意。
三勝村歷史多旱災。清咸豐二年(1852)后,潘劉連年決堤,造成沙堆星羅棋布,大稱埔,小稱堆,數以百計,復蓋面積占總面積四分之一。原受益公婆樹涵淤塞,灌溉困難。1956年,統一規劃填公路樹涵,改北關二支渠灌溉。但固后期流程遠,沿途多阻塞,灌溉困難。1985年楓溪、淳洋二區鑿堤頭涵,引水灌溉農田。全村耕地890畝,屬沙壤土,主種水稻、甘茨、花生、甘蔗、蔬菜、果蔗(又稱臘蔗)。果蔗尤為著稱,色呈金黃,皮薄質脆汁甜,聞名遠近。果蔗清代已有大量種植,民國期間最盛。
華僑近200戶,1000多人,僑居新加坡、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美國等地。
陳厝村,居陳姓故名。距鎮政府東北3公里,與楊厝村—省之隔。楊厝村,居楊姓故稱。西與曾厝,東與陳厝各隔一田墻。村民多做小生意及種植蔬菜。曾厝村,與楊厝相隔,居曾、郭二姓,曾姓原有舊樓新樓兩部分。新樓居民于明代由潮州市曾厝巷移此。舊時做草鞋為家庭副業,現已消亡.
全國與三勝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