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后巷子社區 | 后巷子居委會 村莊由來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尚寶貴由青州先遷尚家疃,后遷此定居,俗稱后巷子。1945年后成為村名。 ……[詳細] |
東閣社區 | 東閣居委會 村莊由來 唐代大和年間建村,因村中有一古建筑——千佛閣而得名。居民均在閣的四周,分稱閣南、閣北、閣里、閣外。1945年劃為一個村……[詳細] |
即墨旺社區 | 即墨旺居委會 村莊由來 清順治年間,王先由即墨縣溝崖村遷此定居,以祖籍縣稱和王姓組村名—即墨旺,后以美好愿望將王改為旺,故得今稱即墨旺。 ……[詳細] |
尚家疃社區 | 尚家疃居民委員會 村莊由來 明朝永樂年間(1403年—1425年),尚寶貴由青州府先遷至平度老集街居住,后又至此建村,因位于現河西岸,以姓起……[詳細] |
賈家營村 | 村莊由來 明洪武年間,趙姓先來此安家立村,立村前東南角有個賈家瑩盤,東北角有個吉家塋盤,因此以兩姓塋盤命名為賈吉塋。民國初村頭尚有刻著賈吉塋的村碑。因“……[詳細] |
菜園村 | 村莊由來 明洪武年間,由四川的一小股移民到此處立村,由于當時村中種菜的農戶較多,故起名菜園村。 政區人口 位于城關街道街道駐地西部。東鄰東閣村……[詳細] |
東關村 | 村莊由來 解放前, 平度城區設4個關,東關、南關、西關、北關、東關村的名稱由此得來。 政區人口 位于城關街道街道駐地西南部。東鄰菜園村,西靠南……[詳細] |
姜家疃村 | 村莊由來 明洪武二年膠東城區發生洪水災害,南海北海連成一片,兩目山一天淹沒兩次,水退后朱元璋下令從西南各省轉移部分農民至此建村,名為姜家疃村 ……[詳細] |
郭家疃村 | 村莊由來 約明朝初年,李姓從今平度城南門外遷來立村,以姓氏取名為李家疃,后有郭姓遷來居住,發展較快,超過李姓,經協商改名為郭家疃,沿用至今。 政區……[詳細] |
金溝子村 | 村莊由來 清康熙年間(1662-1722),陳景實、陳景昂兄弟由平度城西關遷此立村,因村東有條金花山河溝,溝中有金,人們以淘金為業,故取名金溝子。 ……[詳細] |
徐福村 | 村莊由來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徐福由云南遷來擇其地建新家園,建成村落后,以人名取村稱。 政區人口 位于城關街道街道駐地東北部。東鄰……[詳細] |
蘭家莊村 | 蘭家莊村 村莊由來 明朝末年(1644),時柱、時東由崮山后遷此立村,當時這里鮮花遍野,在金花山上向下眺望,村莊似大花籃,故取名籃家莊。后演化為……[詳細] |
東窩洛子村 | 村莊由來 明洪武五年(1372),王悅由云南遷此定居,因這里三面環山,村立于洼處,遠不見村,故取名窩洛子。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縣政府批準于1982年更名……[詳細] |
辛家莊村 | 村莊由來 清康熙年間(1662-1722),郭邦強由掖縣西村遷來定居,因建村比附近村莊晚,故名新莊,后書寫為辛莊。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縣政府批準于19……[詳細] |
梨溝村 | 村莊由來 約清朝初年,孫恩云從今高密市孫家村遷來立村,因村中有一條溝,溝兩岸有一片梨樹,故取名為梨溝,沿用至今。 政區人口 位于城關街道街道駐……[詳細] |
上李元村 | 村莊由來 約清朝初期,孫氏兄弟三人由棉柳村(現昌里)遷來立村。因村有片梨樹,故取名為上梨園莊,后王、張、劉等姓遷來立村。因地勢較洼,取名為中梨園莊,后……[詳細] |
豐山洼村 | 村莊由來 約清朝初年,張柏福從今崮山崔召張家埠遷來立村,因村立在豐山南麓,地勢較洼,故取名為豐山洼,沿用至今。 政區人口 位于城關街道街道……[詳細] |
官家上觀村 | 村莊由來 約清朝年間,竇姓來此立村,以姓氏取名為竇家莊,幾年后曹姓超過竇姓,改名為曹家莊。清朝末年,官日魯從今平度城東關遷來居住,因曹姓絕戶,村附近有座……[詳細] |
尚家上觀村 | 村莊由來 明朝永樂年間,尚姓由青州遷入平度城北關村,后由后代分居至尚家疃村。本村人尚金娥早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曾任中國駐摩洛哥大使館參贊,現居住在香港。……[詳細] |
代家上觀村 | 村莊由來 西漢成帝時,封戴系商人微子七世孫為戴公厥,自橋北遷入此處定居立村,名為代家上觀村。 政區人口 位于城關街道街道駐地北部。東鄰下李元村……[詳細] |
古營崖村 | 村莊由來 約明朝初年,李姓從四川遷來立村,據傳說,戰爭中有一將軍陣亡,人們為紀念他,在土崖上筑一營,故取名為古瑩崖,沿用至今。。 政區人口 位……[詳細] |
官地村 | 村莊由來 約清朝初年,官姓遷來立村,以姓氏取名為官地,沿用至今。 政區人口 位于城關街道街道駐地北部。東鄰上李元村,西靠古營崖村,南連下……[詳細] |
下李元村 | 村莊由來 約明崇禎年間,呂員外來此居住,取名為呂員外莊,隨后李、董、張姓遷來居住,因呂姓絕后,李姓發展較快,故改名為下李元莊,后為區別上李元莊,該村在……[詳細] |
北姜家莊村 | 村莊由來 約明朝初年,姜文圣由今平度城北關遷來立村,以姓氏取名為姜家莊,沿用至今,1980年地名普查中,因與本縣的3個姜家莊大隊重名,經縣政府批準,以……[詳細] |
付家崖村 | 村莊由來 約明朝初年,付姓來此,以姓氏取名為付家崖,沿用至今。 政區人口 位于城關街道街道駐地北部。東鄰下李元村,西靠代家上觀村,南連天津路,……[詳細] |
蝎山子村 | 蝎山子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2年(1369年),四川移民范孟學至此建村,因山上有座尼姑廟,故名范家庵,清康熙34年,官姓由平度城東關遷入該……[詳細] |
庫屯村 | 庫屯村 村莊由來 清朝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張魁由平度市南村搬遷這里立村,因當時當地有棵比較粗的枯桃樹,故得名枯桃村;清末,……[詳細] |
北窩洛子村 | 北窩洛子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二年(1369),王浩文從云南遷此立村,因此處地勢起伏,崗嶺環抱形如石臼,村在其中洼處,故以地貌取名窩洛子。 ……[詳細] |
桃源洞村 | 村莊由來 明萬歷6年(1578)年,李柱環由四川順慶府安州東北30里堡徒此定居,后他姓遷入形成村落,因村東山上有一洞流出的水有桃花漂浮,為一奇觀,故得……[詳細] |
王莊村 | 村莊由來 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王志祥由曲坊遷此立村,取名王家莊,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市政府批準于1982年更名為王莊。 ……[詳細] |
五畝蘭村 | 五畝蘭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年間(1359-1398),張錢者(平度市城東河頭人)在云南當過官,帶著家人歸隱此地,此人因酷愛蘭花以五畝地……[詳細] |
李家瑩村 | 村莊由來 明萬歷年間(-1620),李學禮、李學士兄弟為看護祖墳由平度城東關至此定居,后繁衍成村落,故稱李家瑩。 政區人口 位于城關街道……[詳細] |
公沙村 | 公沙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一位名叫公沙的先生至此獨建房屋居住,開設書房教書,附近村莊求學者紛至沓來,學業極盛。公沙……[詳細] |
東公沙村 | 村莊由來 1960年雙廟水庫擴建時,公沙村部分村民遷至村東另建新村,仍以原名稱謂,僅冠以“東”字區別。 政區人口 位于城關街道街道駐地北部。東……[詳細] |
北荊家村 | 北荊家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年間,荊天鹿由四川遷此立村以姓取名荊家。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市政府批準于1982年更名為北荊家。 政區人口 位……[詳細] |
正澗村 | 正澗村 村莊由來 清朝中期,崔毫由四川遷居此地,先立村于埠上,后見太陽落于北山澗,為圖吉祥移村址于山澗,中午太陽照滿全村金光四射,故取名正澗。 ……[詳細] |
寶店村 | 寶店村 村莊由來 明朝末年(1644),王歡由四川遷此定居,因在村前路旁開一飯店,故名店上。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市政府批準于1982年更名為寶店……[詳細] |
北潘家村 | 北潘家村 村莊由來 明朝初年,潘老人由平度城后巷子遷此居住,以姓得名潘家。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市政府批準于1982年更名為北潘家。 ……[詳細] |
寨子村 | 寨子村 村莊由來 清道光年間,代明由河南省汝寧遷此建家立村,傳說唐朝大將尉遲恭率兵征戰時曾在此安營扎寨,分南、北兩個兵寨,村立北寨,故名北寨,后……[詳細] |
喬家村 | 喬家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二年(1369),言先奎從平度城里遷此立村,取名言家營;后石姓遷居該村,改名石甲村;清初,喬公浪由平度城雙鳳橋遷……[詳細] |
北沙窩村 | 村莊由來 明萬歷年間(1573年-1620年),李長化由平度城南關遷此建村,因此地多是沙土又低洼,故名沙窩,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市政府批準于1982年……[詳細] |
新北臺村 | 村莊由來 明洪武2年(1369年),郭福有從四川徒居此地,因村立在三面有水的土臺上,又在平度城北,故取名北臺,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市政府批準于1982……[詳細] |
大十里堡村 | 村莊由來 明洪武年間,姜公由四川遷此立村,因村西有一土堡,距縣城10華里,故得名十里堡。小十里堡建村后,改稱大十里堡。平度八景之一的十里圣水池在村東南……[詳細] |
官家莊村 | 官家莊村 村莊由來 約清高宗(乾隆)年間,有農人于振江及妻姜氏自今馬戈莊鎮古莊村逃荒至此,初來時無村名,后以村西關帝廟關帝之姓,取名關家莊……[詳細] |
崔召村 | 崔召村 村莊由來 約在明成祖(永樂)年間,有崔、趙二姓者在此建村,定名為崔趙,后沿為崔召。 崔召村主街 村莊……[詳細] |
后寨村 | 后寨村 村莊由來 約明宣宗(宣德)年間,有一部軍隊號稱漢軍,“后寨”駐扎此處。明英宗(正統)年間,有農民劉永福及妻李氏自掖縣官家遷居至此,……[詳細] |
小魚脊山村 | 小魚脊山村 村莊由來 約明世宗(嘉靖)年間,有農人隋吉學與妻張氏從云南移民至此居住,因村近傍小魚脊山,以此命名為小魚脊山。 ……[詳細] |
鳳鳴屯村 | 鳳鳴屯村 村莊由來 約清世宗(雍正)年間,平度城有一姓賈的地主在此處設糧莊,雇了幾戶農民給他看管土地,兼收租糧。后來,逃荒的農民越聚越多,……[詳細] |
河西于家村 | 河西于家村 村莊由來 約清高宗(乾隆)年間,有農人于姓者自本鎮小莊村遷居至此,以姓氏命名為于家。1980年地名普查時定名為河西于家。 ……[詳細] |
爐坊村 | 爐坊村 村莊由來 約明宣宗(宣德)年間,有一部軍隊號稱漢軍,在該地一帶駐過,軍隊的鐵匠鋪安在此處,造兵器、打馬掌。明憲宗(成化)年間,有農……[詳細] |
西丁家村 | 西丁家村 村莊由來 約明太祖(洪武)年間,有農人陳丁姓者自四川移民至此,命名為陳家疃;有農人丁姓者,自四川移民至此居住,命名為為丁家疃,清……[詳細] |
臧家村 | 臧家村 村莊由來 約明太祖(洪武)年間,有農人臧姓者自四川移民至此,以姓氏命名為臧家疃。1980年地名普查,改名臧家。 臧家……[詳細] |
河洼村 | 河洼村 村莊由來 約明太祖(洪武)年間,有農人柳姓者自四川逃荒至此居住,因地處低洼,又因是柳姓,以吉祥命名為河洼。 河洼村主……[詳細] |
西鄭家村 | 西鄭家村 村莊由來 約清世祖(康熙)年間,有農人鄭應科及妻欒氏自萊西縣鄭家莊遷居至此,定名為鄭家疃。1980年地名普查,改名西鄭家。 ……[詳細] |
后韓家村 | 后韓家村 村莊由來 約清太祖(洪武)年間,有農人韓英弟及妻自萊州府避戰亂至此居住,以姓氏命名為韓家疃,1980年地名普查,改名為后韓家。 ……[詳細] |
王家村 | 王家村 村莊由來 約明太祖(洪武)年間,有農人王君美自四川成都南門外三槐樹移民至此居住.以姓氏命名為王家。 村莊人口 位于鎮駐地西5……[詳細] |
黃山東頭村 | 黃山東頭村 村莊由來 約明憲宗(成化)年間,有農人代姓者來此居住,以姓氏命名為代家莊。清圣祖(康熙)年間,因代姓已絕戶,故以山命名為黃山東……[詳細] |
黃山后村 | 黃山后村 村莊由來 約清世祖(順治)年間,有農人孫動及妻徐氏從大田鎮龍山前遷居至此,因村前是黃山,故以地理命名為黃山后。 村莊人口 ……[詳細] |
前趙家莊村 | 前趙家莊村 村莊由來 約清世宗(雍正)年間,有農人楊志高及妻盛氏自城關鎮馬家溝村逃荒至此居住,初來時只一戶,后越聚越多,遂取名“招家莊”,……[詳細] |
尹家村 | 尹家村 村莊由來 約清世祖(順治)年間,有農人尹子平自小寶山村至此居住,以姓氏命名為尹家莊。 尹家村主街 村……[詳細] |
二十里堡村 | 二十里堡村 村莊由來 約清世宗(雍正)年間,有農人孫德奎等幾戶群眾在此為平度城西關一戶姓孫的地主看莊子地。后來,地主把地賣了,這幾戶農民買……[詳細] |
毛家村 | 毛家村 村莊由來 約清圣祖(康熙)年間,有農人外號叫“毛百驢”者,自平度城西北侯戈莊搬遷至此,以姓氏命名為毛家莊,1980年地名普查時,改……[詳細] |
下馬村 | 下馬村 村莊由來 西漢末年,王莽起兵攝政時,曾在該村北的大姑頂屯過兵,把馬廄等安在山下。明宣宗(宣德)年間,有農人董三千自四川移民至此……[詳細] |
上馬村 | 上馬村 村莊由來 約明神宗(萬歷)年間,有農人董姓者,自下馬遷至此居住,總稱北馬戈莊。合作化運動中,分為上馬、下馬兩村。 村莊人口 ……[詳細] |
陡溝村 | 陡溝村 村莊由來 約明神宗(萬歷)年間,有農人李姓者自四川移民至此,因村前有一泉四季流水不斷,故定村名為“泉子崖”,又傳因在泉后修了一座“……[詳細] |
古村村 | 古村村 村莊由來 約在明思宗(崇禎)年間,有農人代姓者自代家上官搬遷至此居住,因挖出古村遺址,故取名古村。 古村主街 ……[詳細] |
盧家村 | 盧家村 村莊由來 約明成祖(永樂)年間,有農人盧白及妻董氏自四川移民至此居住,以姓氏命名為盧家。 盧家村主街 ……[詳細] |
英蘭埠村 | 英蘭埠村 村莊由來 約清世祖(雍正)年間,有農人姜姓者來此居住。因村北有一土丘,每到秋季,鷹南飛時時,愛落于此丘覓食,故名“鷹鸞埠”,后為……[詳細] |
北陶家村 | 北陶家村 村莊由來 約清圣祖(康熙)年間,有農人陶姓者自古村遷居立村,以姓氏命名為陶家。1959年修黃山水庫時,由原址向東北遷了100米。……[詳細] |
西李村 | 西李村 村莊由來 清太宗(天聰)年間,有農人李姓者自云南至此居住,以姓氏命名為李戈莊,后為區別于小李戈莊,定名為大李戈莊。1959年修黃山……[詳細] |
東李村 | 東李村 村莊由來 約清太宗(天聰)年間,有農人李姓者自云南移民至此居住,以姓氏命名為李戈莊,后為區別于小李戈莊,定名為大李戈莊。一九五九年……[詳細] |
路子口村 | 路子口村 村莊由來 約明英宗(正統)年間,有農人鄭德自四川省長冒嶺移民至此居住,以吉祥命名為富家屯,1 9 1 2年,因本村人丁不旺,以村……[詳細] |
朱黃村 | 朱黃村 村莊由來 約明憲宗(成化)年間,有農人朱姓者自四川移民至此居住,因村西是一片荒灘,故取名朱荒,后沿為朱黃。 朱黃村村委……[詳細] |
小李村 | 小李村 村莊由來 約清太宗(崇德)年間,有農人趙進玉及妻皮氏自大李戈莊搬遷而來,故定名為小李戈莊。后沿革為小李。 村莊人口 位于鎮……[詳細] |
官家疃村 | 官家疃村 村莊由來 約明宣宗(宣德)年間,有農人官振與妻李氏逃荒至此,以姓氏命名為官家疃。 官家疃村主街 村……[詳細] |
大魚脊山溝東村 | 大魚脊山溝東村 村莊由來 明英宗(天順)年間,有農人李明自云南移民至此居住,因村址座落在大魚脊山西南的一條向南流水的大溝東邊,故命名大魚脊……[詳細] |
大魚脊山溝西村 | 大魚脊山溝西村 村莊由來 明穆宗(隆慶)年間,有農人王林及妻李氏自今香店公社后滕家村移居此處,因村址位于大魚脊山西南的一條向南流水的溝的西……[詳細] |
山南頭村 | 山南頭村 村莊由來 約在明世宗(嘉靖)年間,農人泮姓者自四川移民至此,定名山南屯。因村址建在小魚脊山南邊,后改為山南頭。 山……[詳細] |
河東馬戈莊村 | 河東馬戈莊村 村莊由來 明宣宗(宣德)年間,有一部軍隊號稱漢軍,在該地一帶安過馬廄和武器庫。英宗年間有農人方姓者自四川移民至此,以戰事命名……[詳細] |
灣頭村 | 灣頭村 村莊由來 約在清圣祖(康熙)年間,有農人孫姓者自萊州府西關逃難至此居住,當時,村西有好幾條大溝稱灣溝(清咸豐八年,因水大而淤死)故……[詳細] |
水石埠村 | 水石埠村 村莊由來 約明憲宗(成化)年間,有農人蘇姓者自云南移民至此,因村東有一池塘,里邊有一較大的石英石,常年浸泡在水中,故取名“水石埠……[詳細] |
北宋家莊村 | 北宋家莊村 村莊由來 清圣祖(康熙)年間,由宋姓自四川移民至此,以姓氏命名為宋家莊。1980年地名普查時,因區別于外鎮的“宋家莊”,改名為……[詳細] |
北楊家莊村 | 北楊家莊村 村莊由來 清圣祖(康熙)年間,有農人楊姓者自今萊西市李家小村遷居至此,以姓氏命名為楊家莊,后為區別于村東南的東楊家莊,改名為北……[詳細] |
張家埠村 | 張家埠村 村莊由來 約清高宗(乾隆)年間,有農人張克忠自二十里堡遷居至此,因位于一個土埠子前,故名張家埠。 村莊人口 位于鎮駐……[詳細] |
西方家嶺村 | 西方家嶺村 村莊由來 約清圣祖(康熙)年間,由農人方姓者自本鎮河東馬戈莊村來此居住,因村址座落在丘嶺上,故取名方家嶺,為區別于東面的一個村……[詳細] |
小莊村 | 小莊村 村莊由來 約清世宗(雍正)年間,有農人張典芳自丁家村來此給下埠地主白仁堂看山場,后又有幾戶群眾來此,因村小、人少,故取名小莊。 ……[詳細] |
東楊家莊村 | 東楊家莊村 村莊由來 約在明憲宗(成化)年間,有農人楊姓者,自四川移民來此居住,以姓氏命名為楊家莊。一九五四年,在合作化運動中,為區別于村……[詳細] |
五甲村 | 五甲村 村莊由來 清圣祖(康熙)年間,有農人趙、袁、解等五姓者在此處建村,因只有五家故取名“五家”,后沿為五甲。 五甲村主街……[詳細] |
四十里堡村 | 四十里堡村 村莊由來 約明憲宗(成化)年間,有農人竇姓者,自今麻蘭鎮店后村至此居住,因村西有一堡子,距城四十里,故取名四十里堡。 ……[詳細] |
下袁家村 | 下袁家村 村莊由來 約明憲宗(成化)年間由寡婦袁于氏自安徽省袁家逃荒至此,以姓氏命名為袁家屯,一九四O年本村袁錫合(任偽鎮長)續宗譜時,改……[詳細] |
漢軍寨村 | 漢軍寨村 村莊由來 約明宣宗(宣德)年間,一部軍隊號稱漢軍在該地一帶駐過,軍隊的前軍駐此。明英宗(正統)年間,有農人刁姓者,自云南移民至此……[詳細] |
沙嶺村 | 沙嶺村 村莊由來 約明世宗(嘉靖)年間,有農人肖姓者,自四川移民至此居住,因村西有一片沙丘地,故取名沙嶺。 沙嶺村村委辦公室……[詳細] |
鳳凰山村 | 鳳凰山村 村莊由來 約明憲宗(成化)年間,有農人張富德及妻王氏自云南移民至此居住,傳說村后小山落過鳳凰,而得名鳳凰山,便以山命名為鳳凰山。……[詳細] |
大寶山村 | 大寶山村 村莊由來 約明世宗(嘉靖)年間,有農人宿姓者自萊州府逃難至此居住,因村前是鳳凰山,取吉言(“前有鳳凰后有寶”),定名為大寶山。 ……[詳細] |
小寶山村 | 小寶山村 村莊由來 約明穆宗(隆慶)年間,有農人崔先及妻王氏自平度城東南今香店葦村遷居至此,取吉言“前有鳳凰后有寶”和區別于東南的大寶山,……[詳細] |
河東付家村 | 河東付家村 村莊由來 約明成祖(永樂)年間,有農人傅姓者自四川移民至此,以姓氏命名為傅家莊。一九四八年,平北縣政府駐該村時,喬參議根據本村……[詳細] |
東方家嶺村 | 東方家嶺村 村莊由來 約清圣祖(康熙)年間,有農人方姓者自本鎮河東馬戈莊村來此居住,因村址座落在丘嶺上,故取名方家嶺,后為區別于西邊的一個……[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平度市東閣街道于2012年12月12日成立,由原城關街道與崔召鎮合并而成,面積179.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7萬人,山巒面積5.6萬畝。北部是婀娜多姿的山巒,綠樹成蔭,果林遍地,且水庫眾多。南部較為平坦,交通便利,商貿業發達,有濰萊高速公路、309國道橫貫東西,地理位置優越,是一個文化歷史悠久、經濟發展較快的生態街道。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