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門戈莊村 | 門戈莊村 村莊由來 明朝初期,昌奎、昌禮由云南先遷現大澤山北昌村棲居,后遷此村,因處漢康王城西南大門,故名門戈莊。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東……[詳細] |
東仁兆村 | 東仁兆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元年(1403年)建村,因居錢兒溝東,故名溝東屯,后改成東仁兆,1952年度按順序數改為仁兆一村,1986年恢復東仁兆……[詳細] |
前頭村 | 前頭村 村莊由來 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冷敬由云南遷此立村,因村后有所大寺院,群眾稱院為廟,村在其前頭故得名廟前頭,歷經滄桑,廟已……[詳細] |
冷戈莊村 | 冷戈莊村 村莊由來 元末明初滇籍冷姓先至湖北省黃坡縣野雀口棲居,后遷此定居立村,據傳膠東地區冷姓多數是從此遷出,以姓取名冷哥莊,后將“哥”書寫成……[詳細] |
嵐后村 | 嵐后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十年(1377年),孫從義由云南省棗陽縣遷此立村,村中有一條溝,取名中溝,后又以頗有名氣的“冷家嵐”,故名嵐后。 ……[詳細] |
逄戈莊村 | 逄戈莊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逄守業由云南遷此建村,以姓取名逄戈莊。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北部,朱諸路東。東鄰高趙戈莊村,……[詳細] |
溝東村 | 溝東村 村莊由來 建村于明、王豹由云南遷此,因村西有一條淺兒溝,故以其位置取名。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北部,朱諸路西。東鄰沙北頭村,西靠十……[詳細] |
沙北頭村 | 沙北頭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滇籍移民于姓至此建家園,因此村址在沙嶺的北端而得名,現沙嶺已平,村名仍舊。 政區人口……[詳細] |
高趙戈莊村 | 高趙戈莊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十年(1412年),趙啟由云南徙居此地以姓得名趙戈莊,地名普查明因重名,以高姓居多為由縣政府批準于1982年更名為高趙……[詳細] |
前高戈莊村 | 前高戈莊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時,史山稱由云南棉竹縣花你埠徙居此地拓荒建家園,因村址坐落在高埠前坡,以地勢和位置,取名前高戈莊。 政區人口 ……[詳細] |
東葛家莊村 | 東葛家莊村 村莊由來 明朝末年(1644年),葛天敏由十甲村遷出在此建村,取名葛家莊,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縣政府批準于1982年更名為東葛家莊。……[詳細] |
史家廟頭村 | 史家廟頭村 村莊由來 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竇伯祥從云南臨安府遷此定居,以燒窯衛生,故取名窯頭,后史貞遷入定居,因史姓戶繁人眾,又……[詳細] |
大城西村 | 大城西村 村莊由來 明萬歷年間(1620年),于大興由云南徙居此地,因這里有座古城——康王城,該村居西而得其名。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東北部……[詳細] |
小城西村 | 小城西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年間(1403—1427年),徐盒龍由云南省徙居此地,村址座落在漢代康王城的西側,故得名城西,后為與大城西對稱,始改今……[詳細] |
呂戈莊村 | 呂戈莊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二年(1404年),呂永昌、呂進文、呂奉有相繼遷徙此地定居,以姓取名呂戈莊。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東北部,同三路……[詳細] |
大桑園村 | 大桑園村 村莊由來 明宣德八年(1433年),滇籍孫欽遷徙此地建新居,因村旁有片桑樹,故取名大桑園,桑園早已無存,村名沿舊。 政區人口 位……[詳細] |
二貞臺村 | 二貞臺村 村莊由來 明朝末年(1644年),上謙由萊陽縣色蘭村遷此安家立村,因此處有座二貞臺廟,至此拜求祈禱的人甚多,頗有名氣,故村以廟得名。 ……[詳細] |
東王戈莊村 | 東王戈莊村 村莊由來 相傳建村于東漢永建年間(公元126—132年),上姓居住,故以姓取名王戈莊,后為于西王戈莊對稱,改名東王戈莊。 政區……[詳細] |
西王戈莊村 | 西王戈莊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初年滇籍王姓遷此立村,取名王戈莊。明洪武三年(1370年)劉言高由山西省太原府洪洞縣移居此村,仍沿用其村名,后為與東……[詳細] |
小桑園村 | 小桑園村 村莊由來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孫有水由大桑園遷此新建村落,因傍遷出村,故取小桑園為村名。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東部,朱諸……[詳細] |
套里村 | 套里村 村莊由來 明天順六年(1462年),楊充兄由洪溝村搬遷此地,因這立三面河流環繞村立其中,故得名套里。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東北部,……[詳細] |
河北辛莊村 | 河北辛莊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二年(1404年)始祖李岳、李漢由古峴鎮西菜園至此立村,因屬新立,故名新莊,后書寫為辛莊。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縣政府……[詳細] |
中仁兆村 | 中仁兆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二年(1404年),滇籍移民任、刁兩姓建村,取村名任刁村于清朝中期改稱仁兆,現分中、西、北三個行政村。由于該村居中,故……[詳細] |
北仁兆村 | 北仁兆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二年(1404年),滇籍移民任、刁兩姓建村,取村名任刁村于清朝中期改稱仁兆,現分中、西、北三個行政村。由于該村居北,故……[詳細] |
西仁兆村 | 西仁兆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二年(1404年),滇籍移民任、刁兩姓建村,取村名任刁村于清朝中期改稱仁兆,現分中、西、北三個行政村。由于該村居西,故……[詳細] |
南仁兆村 | 南仁兆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二年(1404年),姜、黃兩姓至此建園,以姓取名姜黃疃。后因村莊擴大與仁兆村相近,人們慣稱仁兆,姜黃疃易名仁兆五村,1……[詳細] |
高嵐村 | 高嵐村 村莊由來 清道光初年建村,原名焦家莊毀于洪水,后高、韓兩姓遷入,見此處水蒸氣似云如霞,有空中仙閣之景,故名高嵐。 政區人口 位于鎮……[詳細] |
后南埠村 | 后南埠村 村莊由來 明朝初期,喬、楊兩姓由青州府遷此建村,村前有一高埠,以埠得名,故以所處方位取名南埠。1982年為與同名村區別,冠加“后”字,……[詳細] |
東淖泥溝村 | 東淖泥溝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四年(1406),滇籍移民宋大成、房有才、張仁、唐先良四戶人家至此定居,宋房居東,稱東頭;張唐居西,因傍淖泥溝,故以……[詳細] |
西淖泥溝村 | 西淖泥溝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滇籍移民張、唐兩姓至此定居,取名東頭,后以淖泥溝名為村稱。又為同時村區別,冠加方位,該……[詳細] |
十甲村 | 十甲村 村莊由來 明正德十五年(1369年),滇民劉、王兩姓遷徙這里建村,取名東高村,后因通其村有十條道皆不能達村,群稱為“十假”,后以同音字演……[詳細] |
于萊莊村 | 于萊莊村 村莊由來 清康熙十二年(1655年)張朝忠由亭村(被水沉沒)遷此另立新居,因屬榮陽縣轄,故取名萊陽莊,后改平度仍沿此稱。1949年后兩……[詳細] |
姜家管村 | 姜家管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建村,李姓居住,后姜姓由云南遷入,因姜姓人眾,故名姜家管村。“管”字說法有三:一因有座“曲……[詳細] |
斜莊村 | 斜莊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李山由云南省先遷現古峴鎮六曲村,后部分居民有遷入大溝里村,清同治四年洪水淹沒大溝里,又搬現……[詳細] |
王家埠村 | 王家埠村 村莊由來 清光緒六年(1860年),王德盛又大溝里村遷高埠上建村,故名王家埠。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南部,朱諸路東。東鄰大沽河,……[詳細] |
大劉戈莊村 | 大劉戈莊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二年(1404年),劉千由云南先遷掖縣海蒼村,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劉永茂遷此建家園,該村為排行老大所立……[詳細] |
辛莊村 | 辛莊村 村莊由來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劉祥開由張戈莊鎮張家村遷此定居,取名劉齊家屯,清咸豐二年(1852年)村遭龍卷風襲擊,房屋全部被……[詳細] |
同戈莊村 | 同戈莊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二年(1404年),滇籍魏縉與哥哥魏繼、魏續、魏絨由云南華縣五虎村一起北上擇地安家,選擇此地建村,哥哥們去他地為懷念兄……[詳細] |
小劉戈莊村 | 小劉戈莊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二年(1369年),劉姓由云南省葛古縣花耳街槐樹里頭村遷劉河甲定居,永樂八年(1420年)又遷嵐西村,清嘉慶二十五年……[詳細] |
后高戈莊村 | 后高戈莊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十二年(1414年),始祖史永由棲霞方山遷此與雍姓共建村落,因臨前高戈莊,故取名后高戈莊。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詳細] |
嵐西村 | 嵐西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滇籍張勝至此立村,因村東有片蔥老茂盛的松嵐,蔚為奇觀,故得名嵐西,歷經蒼桑,松嵐無存,此各……[詳細] |
南淖泥溝村 | 南淖泥溝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初年(1368),劉官由現麻蘭西村遷出擇其地另建村落,取名劉家箱子,后嫌此名不雅,以村居淖泥溝南,故改南淖泥溝。 ……[詳細] |
冷家莊村 | 冷家莊村 村莊由來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劉裳寶從現郭莊鎮柳林遷此立村,因村旁有條碟路,故名碟路屯;清康熙二年(1663年),冷作合由冷戈……[詳細] |
李家疃村 | 李家疃村 村莊由來 明天啟三年(1623年),李高商由獸家丘遷此建村,以姓取名李家疃。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南部,朱諸路東。南連于家疃村,……[詳細] |
于家疃村 | 于家疃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初年(1403年),于姓由云南遷移這里新建家園,故以姓取名于家疃。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南部,朱諸路南。西靠毛莊……[詳細] |
毛莊村 | 毛莊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二年(1404年),始祖毛旺由即墨毛家沙窩遷此建村,以姓取名毛家莊,地名普查時重名,經縣政府批準于1982年更名為毛莊。……[詳細] |
五道口村 | 五道口村 村莊由來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吳姓由即墨孫家沙窩遷此建村,因處河道口,取名吳家道口。后又因有五條道皆通此河口,人們習稱五道口,……[詳細] |
韓家疃村 | 韓家疃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二年(1404年),韓吉慶又河北省密云縣石匣村遷此定居,以姓取名韓家疃。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南部,朱諸路東。西……[詳細] |
小趙家村 | 小趙家村 村莊由來 清雍正八年(1730年),趙子龍由云南遷此定居,以耕為生,漸成村落,以取名趙家疃,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縣政府批準于1982年……[詳細] |
路東村 | 路東村 村莊由來 清乾隆十五年(1751年),孫啟立由高村遷此立村,因村址在碟路東側,故以路東為村名。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南部,朱諸路東……[詳細] |
遲家疃村 | 遲家疃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六年(1408年),遲虎由小云南遷此建村,以姓取名遲家疃。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南部,朱諸路東。西靠小趙家村,南……[詳細] |
嵐前村 | 嵐前村 村莊由來 清順治五年(1648年),刁總南、楊元至此立村,因村中有一水泉,名為瀾泉,村以泉名得稱,后冷中祖由冷戈莊遷入,原建人遷去即墨,……[詳細] |
南沙窩村 | 南沙窩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初年(1368年),始祖孫志光由云南遷此建村,取名朝陽莊,清朝初年一-路過此村,見村四周多沙送名沙窩,地名普查時因重名……[詳細] |
糧戈莊村 | 糧戈莊村 村莊由來 相傳西漢中期建村,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因村址在朱毛城康王儲糧的地方,故取名存糧莊,后演化成糧戈莊。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詳細] |
詹家屯村 | 詹家屯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8年),詹天日由云南徙居此地,繁衍生息,漸成村落后,以姓取名詹家屯。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西南部……[詳細] |
西二甲村 | 西二甲村 村莊由來 清道先年間(1821—1859年),楊、孫兩姓由掖縣朱由、朱王兩村遷此立村,取名孫楊兩家,后簡稱二家。因“家”、“甲”同音字……[詳細] |
前石家莊村 | 前石家莊村 村莊由來 清乾隆五年(1740年),始祖石繼咸由馬家莊遷此立村,以姓取名石家莊。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縣政府批準于1982年更名為前石……[詳細] |
西葛莊村 | 西葛莊村 村莊由來 清乾隆十二年(1746年),葛邦志遷此定居,漸成村落后,以姓取名葛家莊。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西南部,郭仁路南。東鄰官……[詳細] |
南胡家莊村 | 南胡家莊村 村莊由來 明朝末年,胡子進由現南村崖頭村至此建家園,以姓取名胡家莊,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縣政府批準,于1982年更名為南胡家莊。 ……[詳細] |
拐坊村 | 拐坊村 村莊由來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始祖王之寬、王之禮兄弟由王家疃遷此建村,因立村在老坊頂道東側,坊頂道南北通行下道東拐進村,故名拐坊……[詳細] |
前王家莊村 | 前王家莊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二年(1404年),王和興由云南遷此定居,因村立在大沽河(俗稱大溝)西,故取名大溝里,后又遷現址,取名王家莊,地名普……[詳細] |
官路村 | 官路村 村莊由來 明萬歷八年(1580年),始祖孫有財由路東遷此另建新村,因村東有條南北大道,俗稱“官路”村以路名為稱。 政區人口 位于鎮……[詳細] |
五甲村 | 五甲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二年(1404年),王仕明由云南先至山東濰縣棲居,后由濰縣遷此建村,取名五甲,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縣政府批準于1982年……[詳細] |
葛家店村 | 葛家店村 村莊由來 據葛氏族譜載,明洪武初年(1368年),葛永道由東葛家遷居此地始建村落,以取名葛家店。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東部, 郭……[詳細] |
于家泊村 | 于家泊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四年(1406年),始祖于風由云南遷此建村,初名于家坡,后因地洼常年有積水,特改名于家泊。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詳細] |
中劉家管村 | 中劉家管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由云南遷來此地建村,以姓取名劉家管村,后因幾個村都稱劉家管村,冠以方位區別,該村居中……[詳細] |
東葛家管村 | 東葛家管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二年(1369年),葛景美、葛景全由云南遷此立村,取名葛家管村,后應有兩個葛家管村,故冠以方位區別,該村居東故名。 ……[詳細] |
東趙家管村 | 東趙家管村 村莊由來 相傳建村于明,趙良臣、趙好德兄弟由萊陽縣郭家遷此定居,因村北有座漢代修的曲堤官廟,取名管前村,后改稱為東趙家管村。 政……[詳細] |
李家曲堤村 | 李家曲堤村 村莊由來 宋朝末年(1279年),始祖李仁美攜家眷由河北省密云縣石霞鎮先至萊陽縣李家沽定居,后其長孫李玉遷此立村,因座落大沽河彎曲的……[詳細] |
張家曲堤村 | 張家曲堤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張姓由云南跋涉此地安家立村,因村東是大沽河堤壩,此壩又多彎曲,故取張家曲堤之名。 ……[詳細] |
石家曲堤村 | 石家曲堤村 村莊由來 南宋宋孝宗時(1163—1173年),石忠真、石忠仁由河北省遷來立村,因村東是彎彎曲曲的堤壩,故以姓和曲堤組村名。 ……[詳細] |
鄭家管村 | 鄭家管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三年(1405年),鄭好文,鄭好禮由云南棗陽縣大槐樹里頭遷此定居,因附近村莊都以姓氏和管村組村名,故得鄭家管村之稱。 ……[詳細] |
代王疃村 | 代王疃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王法良友云南遷徙居此地,建村落后,以姓命王家疃。清康熙九年(1669年),代姓由大朱毛至此相依……[詳細] |
曲家店村 | 曲家店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滇籍移民先至平度城附近五畝蘭居住,后代又至此建村,取名后代家村。后曲大敬遷入以開店為業,……[詳細] |
高村 | 高村 村莊由來 明建文年間(1399—1402年),滇籍移民周春陽、王法良遷此建家園,因村址座落在高地上,故以地勢取村名。 政區人口 位于……[詳細] |
代家店村 | 代家店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三年(1405年),戴當義由河南汝寧府遷平度城北五畝蘭棲居,后來此地建家園,因開店為業而得名代家店。 政區人口 ……[詳細] |
張家沽村 | 張家沽村 村莊由來 明崇禎元年(1628年),張廷璽由河北省棗強縣盤山村遷此定居,因祖籍系山地,為念遷出地取名張家崮,后以大沽河的“沽”字代替“……[詳細] |
李家沽村 | 李家沽村 村莊由來 明成化元年(1465年),兵部司馬李山由昌陽卜居西南鄉北崮遷此建村,仍以祖籍村稱謂,后剩風沙之害大部居民遷走只剩下十八戶,改……[詳細] |
孫家沽村 | 孫家沽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二年(1404年),滇籍移民孫九科擇其地建家園,因靠小河近,故以姓氏和“沽”字組村名。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東部……[詳細] |
劉家店村 | 劉家店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六年(1408年),始祖劉景由四川遷此建村,因靠大路以開店謀生,故取名劉家店。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東部,同三高……[詳細] |
院道村 | 院道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五年(1408年),始祖葛遠從云南省遷此建家園,因處城南院、太平院、天院勾通之道,凡致三院拜望者必經此道,故村得院道之稱……[詳細] |
沽西村 | 沽西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三年(1405年),始祖孫晉由云南遷此定居,因在小沽河西岸,以所處的位置取名沽西。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東部,同三……[詳細] |
店西村 | 店西村 村莊由來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孫遷由孫家沽至此建村,因村立在曲家店西而得名店西。 政區人口 位于鎮駐地東部,同三高……[詳細] |
寨子村 | 寨子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王土允和代姓由云南遷此建村,傳說漢康王的兵馬在此安營扎寨,故以軍事典故取名寨子,地名普查時因重名,……[詳細] |
孫家匯村 | 孫家匯村 村莊由來 明永樂元年(1403年),孫欽由云南省棗縣遷此,因高姓先至,河水匯流村東,取名高家匯,后孫姓人丁興旺并成主姓,故改稱孫家匯。……[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平度市仁兆鎮位于膠東半島大沽河畔,平度市東南部,總面積119.15平方公里,轄91個行政村(居委會),2008年總人口70409人;耕地面積6996公頃,全鎮及周邊地區蔬菜種植面積達30萬畝,總產100多萬噸。主要生產大蒜、蒜苔、芋頭、大姜、圓蔥、辣椒、胡蘿卜、大白菜等,是青島市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青島市蔬菜總產第一鎮,青島市優質蔬菜生產基地,青島蔬菜之鄉,沽河牌蔬菜獲青島市著名商標。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