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宿召村 | 宿召村 村莊由來 明朝弘治三年(1490年),宿開元由四川省徙居此地,躬耕為生,漸成村落后,以姓取名宿召村。 政區人口 位于明……[詳細] |
董家小莊村 | 董家小莊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董福勝由四川遷此建村定居,取名董家莊,后來長子遷南村,稱董家大莊村,次子在本……[詳細] |
殷家莊子村 | 殷家莊子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80年),川籍移民,殷始先遷此立村,取名殷家莊子村。 殷家莊子大街 ……[詳細] |
姜家莊子村 | 姜家莊子村 村莊由來 明朝崇禎元年(1628年),姜作輯攜家眷由昌邑縣姜家莊子逃荒至此定居,躬耕為生,漸成村落后,以姓取名姜家莊子村![詳細] |
前小河子村 | 前小河子村 村莊由來 立村于清朝中葉(1736—1795),于清修由龍王河北岸的大小河子村遷至龍王河南岸定居,為跟大小河子區別開來,故……[詳細] |
程家莊村 | 程家莊村 村莊由來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程大舉子、程二舉子由四川遷居此地,繁衍生息,漸成村落,以姓取名程家莊村。 政區……[詳細] |
南郭家村 | 南郭家村 村莊由來 據張、劉氏族記載,明朝初期(1368—1398),始祖張國光、劉丹均從濰縣郭家莊子至此始建村落。同年,郭浩又從北郭……[詳細] |
白家嶺村 | 白家嶺村 村莊由來 明朝萬歷年間(1573—1619),本鎮白家莊村白氏兄弟二人家大業大,土地多而遠,耕種不便,就在高嶺上蓋了幾間臨時……[詳細] |
白家莊村 | 白家莊村 村莊由來 明朝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白云、白文兄弟二人,由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此地,漸成村落,后以姓取名白家莊村。 ……[詳細] |
前南營村 | 前南營村 村莊由來 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于有才由前疃至此建村,取名于家灣頭,鄭有松遷入定居后,因武功高強,多次戰勝進村蹂躪之敵……[詳細] |
大南營村 | 大南營村 村莊由來 明朝弘治三年(1490年),鄭風由四川遷此建村,傳說軍隊安營地,故名大南營。 政區人口 位于明村鎮駐地西南……[詳細] |
佘家屯村 | 佘家屯村 村莊由來 元朝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佘姓由四川遷此定居。躬耕為生,漸成村落,以取名佘家屯。后他姓相繼遷入,仍沿用佘家屯……[詳細] |
張劉村 | 張劉村 村莊由來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劉福來至此定居,以姓取名劉家莊。清朝雍正三年,張明來遷此立村,取名張家莊。1952年二……[詳細] |
小鄭家村 | 小鄭家村 村莊由來 明朝崇禎二年(1629年),鄭東官從大鄭家莊子至此建新村,為念相居,仍從鄭家取村稱,并冠加“小”字區別,故名小鄭家……[詳細] |
白里村 | 白里村 村莊由來 元朝至元六年(1269年),白長輝由山西至此立村,后它姓相繼遷入定居,其名稱來歷有:一是居民較多,按五家為鄰、五鄰為……[詳細] |
小召村 | 小召村 村莊由來 明朝萬歷八年(1580年),趙邦官由四川徙居此地,因村立于高地,四周皆水形若小洲,故以地貌取名小洲,后因“洲”與“召……[詳細] |
王劉村 | 王劉村 村莊由來 清朝康熙二年(1369年),王石虎、王石龍兄弟由四川轉遷此地,以姓得名王家村。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縣政府批準于198……[詳細] |
西河莊村 | 西河莊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80年),趙二公由四川遷此安居,因莊西有一條膠萊河而得名西河。后來在全縣地名普查時因本市古硯……[詳細] |
蘭科村 | 蘭科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蘭順利由四川遷來劈新居,因傍膠萊河,故以姓氏與河組村名---蘭河,后演化為蘭科。 ……[詳細] |
馬臺村 | 馬臺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許旺率四子由河南洛陽長山遷此定居,這里綠水清秀,群鳥鳴歡,故名招鳳莊,后四子分居,各取村……[詳細] |
西獅子口村 | 西獅子口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許旺率四子由河南洛陽長山至此,個建村落,獅子口為三字許看所住。因立村處有對石獅子而得……[詳細] |
前官莊村 | 前官莊村 村莊由來 明朝正統11年(1446年),一個叫官偉的人由雙廟村遷出,擇其地建新居,以姓取名官莊,在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縣政府……[詳細] |
趙家莊子村 | 趙家莊子村 村莊由來 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趙光盛由西河村至此耕種,因路遠返程不便就地搭房居住,繁衍成村落后,以姓取名趙家……[詳細] |
元家莊子村 | 元家莊子村 村莊由來 相傳建于元朝,距今700余年,袁福平、吉逢生由四川到此定居,袁姓先至,故按先后順序以兩姓取名為村,后因諧音之故……[詳細] |
趙家屋子村 | 趙家屋子村 村莊由來 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趙忠義由馬戈莊鎮唐戈莊流落到這里搭茅草屋,繁衍成村后,取村名趙家屋子。 ……[詳細] |
前疃村 | 前疃村 村莊由來 元朝末年(1341—1368),有張姓在此落戶定居,取名張家莊。后有溫姓落戶張家莊以北定居,取名溫家疃。清朝康熙初年……[詳細] |
大鄭家村 | 大鄭家村 村莊由來 明朝(1368—1644),鄭文里由昌邑縣鄭家坡遷來定居,取村名鄭家莊子,后稱大鄭家村至今。 ……[詳細] |
大嶺村 | 大嶺村 村莊由來 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趙、馬、車、鄧、王、姜姓遷來立村(何地遷來,無據可查),以地勢取名,為大嶺。1606年后……[詳細] |
范家集村 | 范家集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16年(1383年),由范祿率4個兒子由昌邑縣遷此建村,以姓取名范家集村。是1947年三合山(膠河)戰役的……[詳細] |
郭村村 | 郭村 村莊由來 明朝成化四年(1468年),郭科與林姓遷居此地,同立村莊,以二姓取名郭村莊,后改稱郭村。 郭村大街 ……[詳細] |
前黃埠村 | 前黃埠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李姓由云南遷來定居,因村莊坐落在埠的前面,取村名前黃埠。 政區人口 該村位于明……[詳細] |
大黃埠村 | 大黃埠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吳彥高同李姓由四川遷此建村,因西、北兩面有三個土埠子,較大的土壤呈黃色,俗稱大黃埠,故……[詳細] |
路北官莊村 | 路北官莊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年間(1368—1398),陶張二姓遷此定居,租種外村林姓的土地,并為地主收租,故得名管莊子,后演變為官莊……[詳細] |
景村 | 景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陶馬二姓在此立村,因前襟筆架山(三合山),北依鳳凰埠,左青龍(有彎曲的洼地水向東流……[詳細] |
孫正東村 | 孫正東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張、王、劉、賈四姓遷此定居,后孫、耿、夏等姓遷入共建村落,因姓氏繁多,孫姓居村正中,故……[詳細] |
孫正西村 | 孫正西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張、王、劉、賈四姓遷此定居,后孫、耿、夏等姓遷入共建村落,因姓氏繁多,孫姓居村正中,故……[詳細] |
河套村 | 河套村 村莊由來 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董文海由四川遷此定居,因村位于膠萊河下游河床最寬地段的南端,故取名河頭。后因膠萊……[詳細] |
東官亭村 | 東官亭村 村莊由來 明崇禎年間(1628—1644),川籍移民朱、左兩姓遷此立村,取名官莊,清嘉慶時恒王游獵至此,設了接官亭,意想在此……[詳細] |
西官亭村 | 西官亭村 村莊由來 明崇禎年間(1628—1644),川籍移民朱、左兩姓遷此立村,取名官莊,清嘉慶時恒王游獵至此,設了接官亭,意想在此……[詳細] |
馬地村 | 馬地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恒王至此牧馬,因這里水豐草茂,便搭房居住,故名馬地。恒王去世后,雪姓遷入定居,仍沿用……[詳細] |
王家莊子村 | 王家莊子村 村莊由來 清朝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王選兄弟三人由山西省巴山遷居此地,漸成村落后,以姓取名王家莊子。 ……[詳細] |
高家莊村 | 高家莊村 村莊由來 明朝崇禎三年,高華夏由四川遷此,繁衍生息,躬耕為生,漸成村落后,以姓取名高家莊村。 高家莊大街 ……[詳細] |
小嶺村 | 小嶺村 村莊由來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由本鎮大鄭家村遷來3戶鄭姓辟新村,因此處有個分水嶺,北臨大嶺村,故取名小嶺。 ……[詳細] |
北郭家村 | 北郭家村 村莊由來 明洪武二年(1369年),郭親、郭行兄弟二人,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立村,以姓取名郭家,后因兄弟分家各居一村,冠加方位……[詳細] |
東盧家村 | 東盧家村 村莊由來 據傳說,明朝年間(1368—1644),有盧清從山西遷來立村,因膠萊河西有個西盧家,故取名為東盧家,簡稱盧家。沿用……[詳細] |
大小河子村 | 大小河子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于清由文登大水泊遷來,繁衍生息,形成村落。因村坐落于膠萊河北岸,龍王河以西,……[詳細] |
前樓村 | 前樓村 村莊由來 明朝萬歷二十年(1592年),張耿明由四川遷此建村,取名“更命屯”,后李有才遷來定居蓋了座二層樓,俗稱“李家樓”,日……[詳細] |
后樓村 | 后樓村 村莊由來 明朝萬歷八年(1580年),常壽攜家眷至此立村,因地勢高似土嶺,取名“常家嶺”。清朝康熙十一年,王蒙祥、王蒙榮由-縣……[詳細] |
于家莊子村 | 于家莊子村 村莊由來 相傳宋朝時建村,立村人于茲穩由樂安縣阿博堂遷此居住,漸成村落后,以姓取名于家莊子村。 政區人口 位于明……[詳細] |
明東村 | 明東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鳴姓創建村落。以姓取村名,明代稱鳴村,清朝易名明村,1962年,分明一……[詳細] |
巡棧村 | 巡棧村 村莊由來 清朝雍正年間(1723—1735),王牙榮由四川大槐樹逃災來此居住,取名巡棧。 政區人口 位于明村鎮駐地東……[詳細] |
荒草嶺村 | 荒草嶺村 村莊由來 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郝姓遷來立村,此處系洼澇薄堿雜草地,村址比四周高,故取名為荒草嶺村。 政……[詳細] |
馬戶頂村 | 馬戶頂村 村莊由來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文王駐扎官亭時,馬夫為放牧擇地搭棚居住,俗稱“馬夫廳”。后王太鴻由昌邑縣古頭村遷居“馬……[詳細] |
丁家莊子村 | 丁家莊子村 村莊由來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丁佳銘至此立村,以姓取名丁家莊子。后來尹、劉、張、周四姓遷入,姓氏有增村名未改……[詳細] |
薛家莊子村 | 薛家莊子村 村莊由來 清乾隆年間(1736—1795),薛氏由昌邑北鄉遷來定居,取名薛家莊子村。 薛家莊子大街 ……[詳細] |
辛后村 | 辛后村 村莊由來 宋代由辛氏來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村落,以姓取名辛安。分五個行政村,按方位,該村為辛后村。 辛后村大……[詳細] |
劉家莊子村 | 劉家莊子村 村莊由來 清朝年間(1616—1911),劉增從新河遷來定居,取名劉增家莊子,1930年改為劉家莊子。 劉家……[詳細] |
尹家樓村 | 尹家樓村 村莊由來 清朝順治16年(1659年),尹鎮由高密縣遷此建家園,繁衍生息,因與前樓村、后樓村相鄰,故稱尹家樓村。 政……[詳細] |
陳家屯村 | 陳家屯村 村莊由來 清朝康熙年間(1662---1772),陳氏與王氏由濰縣遷來定居,陳氏與王氏屬于兒女親家,取名陳興屯,清朝末年改為……[詳細] |
莊子村 | 莊子村 村莊由來 明嘉靖三十六年(既1557年)辛、張、盧、郭四姓氏由四川遷移來此定居建村,起名“辛莊”,之后,于、王、李、趙姓氏遷……[詳細] |
周家村 | 周家村 村莊由來 明朝萬歷年間(1573—1619),安邱人氏周彩虹,周彩旺兄弟因當地發生洪澇災害,遷徙此地,取姓氏為頭,名曰周家村……[詳細] |
辛北村 | 辛北村 村莊由來 宋代由辛氏來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村落,以姓取名辛安。分五個行政村,按方位,該村為辛北村。 政區人口 該村位……[詳細] |
辛東村 | 辛東村 村莊由來 宋代由辛氏來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村落,以姓取名辛安。分五個行政村,按方位,該村為辛東村。 政區人口 位于明……[詳細] |
辛中村 | 辛中村 村莊由來 宋代由辛氏來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村落,以姓取名辛安。分五個行政村,按方位,該村為辛中村。 辛中村大……[詳細] |
辛南村 | 辛南村 村莊由來 宋代由辛氏來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村落,以姓取名辛安。分五個行政村,按方位,該村為辛南村。 辛南村大……[詳細] |
新立村 | 新立村 村莊由來 1959年因縣政府修建沽龍水庫,由庫區原來的吳家屋子、翟家屋子、陽蘭三個自然村組成,1962年由縣政府批準在此建村……[詳細] |
于家屋子村 | 于家屋子村 村莊由來 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于氏由馬戈莊鎮古莊南村遷居此地,取名于家屋子村。 政區人口 位于鎮……[詳細] |
毛家屋子村 | 毛家屋子村 村莊由來 清朝道光年間(1821---1850),有毛姓從田莊鎮溫家遷來立村,以姓取名,為毛家屋子村。 毛家……[詳細] |
八王埠村 | 八王埠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卞、田、尚、王四姓至此建村,取名掛網埠,又稱八王埠。 八王埠大街……[詳細] |
南埠村 | 南埠村 村莊由來 由劉、齊二姓,在明洪武年間(1368—1398),至此建立村落,東、北兩側依埠,故以南埠為村。 南埠村……[詳細] |
韓家屋子村 | 韓家屋子村 村莊由來 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有幾戶韓氏人家由昌邑南馬埠村遷至膠萊河以東20里外荒草地定居,搭建幾個簡易屋……[詳細] |
田糧埠村 | 田糧埠村 村莊由來 (時間不明)田氏、梁氏(地點不明)遷來定居,因地形較高,取名田糧埠。清朝道光年間,王氏由昌邑密埠店遷來,田、梁氏失……[詳細] |
明西村 | 明西村 村莊由來 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鳴姓創建村落。以姓取村名,明代稱鳴村,清朝易名明村,1962年,分明……[詳細] |
臺頭南村 | 臺頭南村 村莊由來 北宋末年(1126年),歐、陽、潘、郭四姓由壽光縣遷至此地,共立村莊,先人為思念故鄉,逢年、節必昂首西望,以示懷念……[詳細] |
臺頭中村 | 臺頭中村 村莊由來 北宋末年(1126年),歐、陽、潘、郭四姓由壽光縣遷至此地,共立村莊,先人為思念故鄉,逢年、節必昂首西望,以示懷念……[詳細] |
臺頭西村 | 臺頭西村 村莊由來 北宋末年(1126年),歐、陽、潘、郭四姓由壽光縣遷至此地,共立村莊,先人為思念故鄉,逢年、節必昂首西望,以示懷念……[詳細] |
臺前村 | 臺前村 村莊由來 清朝乾隆30年間(1596年),郭氏由昌邑桃村遷紅石山定居,取村名臺前。 政區人口 位于紅石山前,龍王河以北……[詳細] |
臺東村 | 臺東村 村莊由來 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羅士集由四川遷來,見此地有舊村址,有關帝廟,故在此建村落戶。因是羅姓建村,起名羅家莊。解……[詳細] |
明家店子村 | 明家店子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三年,明福能由四川遷至此地,開店為生,故取名明家店子,又名呂橋。 該村主街道 政……[詳細] |
冢前村 | 冢前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年間姓辛的逃荒至此居住立村,因村莊在寧戚冢前,故名冢前。道光年間出過進士一人,官至知府。 該村主……[詳細] |
大駕埠村 | 大駕埠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年間姓代的先來靠埠立村,取名代家埠,農業合作化期間,為書寫方便改為大家埠,后慣寫大駕埠。 政區人口 距鎮……[詳細] |
前房家村 | 前房家村 村名由來 明朝永樂年間房姓由云南遷至新河鎮前房家,成化年間,一部分遷入此地,因姓房,村名也叫房家。 政區人口 距鎮政府駐……[詳細] |
天辛莊村 | 天辛莊村 村名由來 明朝末年,一家姓陶的人從昌邑陶埠遷來力村,周圍為四村環抱,故取名新莊,后改成辛莊。 該村民居 ……[詳細] |
孫家套村 | 孫家套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六年,孫姓人家從四川遷來立村,因靠膠萊河有河圍繞半圈,故起名叫孫家套。 政區人口 距鎮政府駐地西7.5公……[詳細] |
楊家圈村 | 楊家圈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二年,楊三從四川遷來立村,因四周有河圍繞,故起名叫楊家圈。 此村明萬歷、清乾隆年間出過兩和進士,皆楊姓。 ……[詳細] |
付李莊村 | 付李莊村 村名由來 明末清初姓李的先來居住立村,以姓氏取名付李莊。 政區人口 距鎮政府駐地西南9公里,座膠萊河畔,48戶,170人……[詳細] |
西店子村 | 西店子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年間,姓欒的從四川遷來立村,取名西代家埠,后因村為交通大道,開店的較多,故改名西店子。 該村主街道……[詳細] |
北張家村 | 北張家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二年,盧姓由四川遷來居住,村名叫北代家埠,洪武四年,張格山率二子也由四川遷來,更名為北張家。 政區人口 ……[詳細] |
吉林村 | 吉林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初年,孫公義由四川遷來立村,因此地一片棘林,故取村名棘林,后更名為吉林。 政區人口 距鎮政府駐地東北7.5……[詳細] |
唐戈莊村 | 唐戈莊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二年,姓唐的從外地遷來立村,以姓氏取名為唐戈莊。 該村主街道 政區人口 距鎮政府……[詳細] |
冢東村 | 冢東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年間姓孔與姓趙的遷來立村,因在寧戚冢東南,故立名冢東。 政區人口 距鎮政府駐地東3.5公里,252戶,90……[詳細] |
小營村 | 小營村 村名由來 相傳三國時,北海相孔融(孔子二十世孫)在此安營扎寨,以守北海,小營由此二得名。 該村主街道 ……[詳細] |
埠口村 | 埠口村 村名由來 明朝中期,有戶姓程的人從外地遷來,于埠后立,后又將村遷于埠西,是西去必經路口,故定名為埠口。 壩口村主街 ……[詳細] |
北官莊村 | 北官莊村 村名由來 明朝中期黃縣黃山官老人逃荒要飯至此居住取名小官莊,1958年更名為北官莊。 政區人口 距鎮政府駐地東3公里,7……[詳細] |
閻南村 | 閻南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二年,閻姓由四川成都遷來立村,因占山戶姓閻所以取名閻莊(屬行政村與閻東、閻北同屬一個自然村)。 該村……[詳細] |
馬戈莊村 | 馬戈莊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二年,馬善立由四川至此立村,以姓氏取名馬哥莊,后該名馬戈莊。 該村主街 政區人口 ……[詳細] |
小張戈莊村 | 小張戈莊村 村名由來 明朝中期,張守德由四川遷來立村,故稱小張戈莊。 該村主街 政區人口 位于鎮政府駐地北2.5……[詳細] |
劉家堡村 | 劉家堡村 村名由來 相傳明朝中期,劉啟從四川遷來立村,以姓氏取名劉家莊,后村莊有一竹堡,又改名叫劉家堡。 政區人口 距鎮政府駐地西……[詳細] |
冢西村 | 冢西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年間,姓于的先來立村,因村位于寧戚冢西面,故名冢西。 政區人口 距鎮政府駐地東北方向2.5公里,305戶,……[詳細] |
瓦廟口村 | 瓦廟口村 村名由來 清順治初年孫、陳姓先來此定居,因靠膠萊河,故取名“橋上”,以“燒窯”為業,后改名“瓦廟口”。 該村主街道……[詳細] |
蔡家村 | 蔡家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二年,有戶姓蔡的從四川遷來立村,以姓取名蔡家。 政區人口 距鎮政府駐地西0.5公里,122戶,406人口,……[詳細] |
閻北村 | 閻北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二年,閻姓由四川成都遷來立村,以姓氏取名閻莊(自然村解放后分為閻東、閻南、閻北) 政區人口 距鎮政府駐地西……[詳細] |
陶戈莊村 | 陶戈莊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年間,從四川遷來一戶姓陶的重新立村,村中有株大桃樹,故村名叫陶戈莊。 該村主街道 ……[詳細] |
閻東村 | 閻東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二年,閻姓由四川成都遷來立村,以姓氏取名閻莊(自然村解放后分為閻東、閻南、閻北) 該村主街道 ……[詳細] |
逄家莊村 | 逄家莊村 村名由來 明朝中期逄姓由外地遷來立村,以姓氏取名逄家莊。 政區人口 距鎮政府駐地西2.5公里,260戶,900人口,耕地……[詳細] |
閻村 | 閻 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四年,閻峰由四川遷來建村,以姓氏起名叫閻村,沿用至今。 該村主街道 政區人口 位于……[詳細] |
五甲埠村 | 五甲埠村 村名由來 元朝末年邢姓遷來立村,取名雙鳳寨,洪武年間村莊擴大,實行“五甲”制,又改名五甲埠。 該村集市 ……[詳細] |
大槐樹村 | 大槐樹村 村名由來 明洪武二年張姓從四川遷來立村,相傳村中有大槐樹,村民就叫大槐樹。 政區人口 距鎮政府駐地西0.5公里,130戶……[詳細] |
小官寨村 | 小官寨村 村名由來 據傳薛剛反唐時在此安營扎寨,原村名薛剛寨,明隆慶年間改名小官寨。 該村兩委辦公室 政區人……[詳細] |
古南古北村 | 古南古北村 村名由來 元末明初卜姓先來居住,取名卜莊,隨后于姓來此立村,更名古莊。清順治至光緒年間,于姓出過5名進士,6名舉人,官至知府、……[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平度市明村鎮地處膠萊河畔,是平度市的“西大門”,全鎮總面積246.8平方公里,轄115個行政村,8.7萬人口。2012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9.2億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入17.6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48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767元。明村鎮連續多年被青島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島市經濟發展二十強鎮”,是“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山東省村務公開示范鎮”、“青島市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工作先進鎮”,2011年5月《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平度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將明村鎮確定為次中心城鎮。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