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市績溪縣瀛洲鎮仁里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41824107 | 身份證前6位:341824 |
長途區號:0563 | 郵政編碼:242000 |
隸屬政區:瀛洲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皖P | |
仁里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仁里村(又名大仁里)地處績溪縣城東南3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僅4公里,龍川公路從西穿境而過。全縣最大的河流——登源河蜿蜓流經全村達三公里,傍河建村水資源十分豐富。仁里村有著1100多年的悠久歷史,公元539年建村。該村有6個自然村,8個村民組,全村496戶,近2000人口,是全鎮唯一沒有撤并的行政村。村設黨總支,一個社區黨支部,三個村黨支部,現有黨員51人,村兩委成員5人。 仁里村村域面積約11.2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00余畝,其中水田1100余畝,桑園1000畝,桑園面積占全鄉的三分之一。
近年來,隨著招商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仁里村除1987年建成的仁里制釘廠外,又新添了塑膠廠、鑄造廠、花炮二廠、五蜂園公司的蜂產品基地、蘭州博雅公司的大花惠蘭基地、新型建材廠,還有正在興建的預制廠,木地板廠等十余戶企業。
這里不僅青山環繞,綠水長流,風景佳麗。而且是徽商的發源地,文風昌盛,徽文化底蘊深厚,亦賈亦儒。早在元朝(1279年)仁里人程遂就創辦了 “翠陽學院”,明朝進士程輅創辦了“石泉書屋”(現尚留有殘碑,清代有“南崗書屋”、“龍屏書屋等”)。代有名人,不僅有南宋投奔岳飛的抗金英雄程九皋,明清時期的文學家程通和清末翰林程秉釗(與胡適的父親胡鐵花、伏嶺邵斑卿號稱績溪三奇士),還有徽商巨賈程序東、程松堂,并于1902年(光緒29年)在仁里創辦我徽州第一所現代學堂——私立思誠兩等小學堂,學制九年,培養人才甚眾。有淮南鐵路的建設先驅程士范,和教育家陶行知一起創辦曉莊師范的程本海,大學教授程宗潮、程仰垓、程穎之等,其后起者有現代出版界泰斗王子野,其胞弟楚茹(為旅臺作家翻譯家),及臺灣家庭醫學專家程本釗,著名會計師程源申等。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亦涌現不少新人,如在安徽農業大學教授的程扶久,原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現任安徽省教育廳廳長程藝等等。民主革命時期(1938年),就有里人程扶信在仁里石洞山建立0績溪特別支部,從事地下工作,開展救亡活動,并在績溪縣抗日動員委員會《民聲報》上第一次發表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多年來,仁里黨支部繼續承了革命優良傳統,多次被上級黨委評為“五個好村黨支部”、“紅旗黨支部”,榮獲省、市政府授予“文明村”、“小康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稱號,被定為國家級農科教結合致富示范村。
仁里村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之一,村兩委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新仁里 ,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體現在:興建了一座日處理垃圾10噸的環保型垃圾焚燒場,新建了農民體育健身中心,修繕了百步欽街。
全國與仁里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