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閩侯縣荊溪鎮港頭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121108 | 身份證前6位:350121 |
長途區號:0591 | 郵政編碼:350000 |
隸屬政區:荊溪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A | |
港頭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港頭村位于閩侯縣荊溪鎮南部,閩江北岸。東與荊溪村溪頭自然村隔溪相對,西與甘蔗鎮洽浦村接壤,南臨閩江與上街鎮侯官村、竹岐鄉白龍村隔江相望,北與徐家村一溪之隔。距省城福州18公里、縣城甘蔗5公里。現全村人口4250多人,1050戶,轄8個自然村,26個村民小組。村落面積3.5平方公里。
[歷史人文]據《閩侯縣志》記載,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境內白頭山幾天息繁衍。自唐朝至明朝,陸續有葉、林、程、楊、潘、洪、詹、王、徐、鄭諸姓先祖遷徙到此擇地定居。舊時村中有白石境、登瀛上境、登瀛正境、龍頭境、龍南境、忠順境、賢興境、魁峰境和興隆境而稱“九境”。1950年民主建政時,取名“港頭”,一直沿用至今。港頭村前有閩江瀠洄,后有山峰屏嶂,山清水秀,平疇千畝。村北山則安之顛峰有奇石突兀,狀若鳳髻,兩側岡巒旋遞,勢如啟屏,似鳳展翅騰飛,故名鳳山。鳳喻吉祥,有人說鳳山的靈氣孕育了港頭的人杰。早在宋朝村先賢擇鳳山建書院,延師設教,學風日熾,斯文丕振,英才輩出。在宋明元清歷代科舉中,僅葉、林、程三氏就有進士11人、舉人10人、優貢生1人,有的官拜都府軍將、知府、知州、運使、知縣,有的是樞密院編修、太常博士、國學上舍、府學正堂。時至近代,方興未艾。有廳級干部5人,處級干部18人,研究員2人,博士3人,教授5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數以百計,大學文化程度數百人。
港頭村是閩侯縣重點僑鄉之一,現有海外華僑華人和香港、澳門、臺灣同胞3500多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印尼、美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旅外鄉親素有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改革開放以來,紛紛回鄉尋根謁祖、探親訪友。目睹家鄉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大大激發了他們關心、支持家鄉建設的熱情。1979年以來,全村僑胞和港澳臺胞共捐資近千萬元人民幣,為家鄉興辦公益事業100多項,大大改變了家鄉面貌,促進了家鄉“兩個文明”建設。
[建筑景觀] 港頭村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形成了眾多的人文景觀。其中有建于宋朝的鳳山書院,院內尚存清代名人葉觀國1792年撰寫的《鳳山書院碑記》。有六朝古剎佛頂寺、文昌閣、玄帝廟、泰山府、各境大王廟。有宋儒六子祠、朱文公祠以及葉氏、林氏、程氏宗祠。還有風光旖旎的荔園度假村,園中有2000株百年以上樹齡的荔枝樹,荔枝最高者達20米,為閩中所罕見。
[物產經濟]港頭村經濟原以農業為主。1990年后,隨著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膠合板企業異軍突起,遍地開花。現有全村民營膠合板廠78家,主要生產各種規格膠合板和水泥模具板,年產值逾3億元。企業在安置了村內全部富余勞力的同時并接收外來工1000多人。從而成為聞名遐邇的膠合板專業村。
全國與港頭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