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四川南充西充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11325身份證前6位:511325
長途區號:0817 郵政編碼:637200
隸屬政區:南充行政級別:縣
車牌號碼:川R轄區面積:1108km2
人口數量:約64萬人人口密度:578人/km2
行政駐地:晉城鎮
行政區劃:晉城鎮 太平鎮 大全鎮 仙林鎮 古樓鎮 義興鎮 關文鎮 鳳鳴鎮 青獅鎮 槐樹鎮 鳴龍鎮 雙鳳鎮 高院鎮 仁和鎮 多扶鎮 常林鄉 占山鄉 蓮池鄉 宏橋鄉 金泉鄉 華光鄉 金源鄉 岱林鄉 李橋鄉 中嶺鄉 西碾鄉 紫巖鄉 復安鄉 觀鳳鄉 青龍鄉 雙洛鄉 義和鄉 雙江鄉 罐埡鄉 中南鄉 鳳和鄉 東岱鄉 同德鄉 祥龍鄉 車龍鄉 扶君鄉 東太鄉 永清鄉 金山鄉
西充縣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晉城鎮 511325100 28.6km2  晉城鎮,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南充市西北部,為0西充縣委、縣人民政府駐地,歷代均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幅員面積28.6平方公里,總人口7.6萬人。……[詳細]
太平鎮 511325101 27km2  太平鎮距國道212線和縣城15公里,幅員面積27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14245畝。全鎮共轄16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為1, 8萬人。太平鎮是太……[詳細]
大全鎮 511325102   該鎮地處西充、南部、嘉陵三縣區交界地帶,距離西充縣城25公里,轄12個行政村,119個社,總人口10802人,3667戶,耕地面積11000畝。屬典型農……[詳細]
仙林鎮 511325103 24km2  西充縣轄鎮。1940年建仙林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3公里。面積24平方公里,人口1.4萬。轄賈地廟、馬庸寺、維莫灣、石老嘴、敬埡觀、……[詳細]
古樓鎮 511325104 37km2  " 西充古樓鎮位于西充東北山區,距縣城22公里,全鎮幅員面積37平方公里,屬于中丘中谷帶壩地區,平均海拔388米,四季分明,是市級小集鎮建設重點鎮……[詳細]
義興鎮 511325105 37.5km2  義興鎮位于西充縣北端,與南部縣接壤,是全縣中心集鎮之一,距縣城僅18公里,素有“西充北大門”之美稱。國道212線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鎮幅員面積37……[詳細]
關文鎮 511325106 36km2  西充縣轄鎮。1940年建興隆鄉,1981年更名關文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14公里。面積36平方公里,人口1.3萬。轄關文、會元宮、回……[詳細]
鳳鳴鎮 511325107 25.2km2  該鎮位于西充縣城北7公里處,國道212貫穿全鎮,幅員面積25.2平方公里,耕地11862畝,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12000多人。該鎮是全國優質糧油生產……[詳細]
青獅鎮 511325108 30km2  西充縣轄鎮。1940年建青獅鄉,1992年改鎮。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2萬。轄青獅、大寺埡、紅廟嘴、大興寺、分水埡、苦竹埡……[詳細]
槐樹鎮 511325109 46.4km2  西充縣轄鎮。1940年置槐中鄉,1950年更名槐樹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5公里。面積46.4平方公里,人口3.1萬。轄鳳凰、亂石埡……[詳細]
鳴龍鎮 511325110 26km2  西充縣轄鎮。1940年置鳴青鄉,1992年改鳴龍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5公里。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1.7萬。轄尖山子、河脈橋、絲公山、宮斗山、白……[詳細]
雙鳳鎮 511325111 30.8km2  西充縣雙鳳鎮位于西充縣城西南,距西充縣城17公里北望鹽亭縣,南鄰射洪縣,西接蓬溪縣,是西充、鹽亭、射洪、蓬溪、嘉陵五縣區交叉口上的重鎮。幅員面積30.8……[詳細]
高院鎮 511325112 31.28km2  該鎮地處縣域西部邊陲,與射洪、鹽亭、蓬溪三縣接壤。全鎮轄18個村,162個社,15467人,有耕地15106畝,幅員面積31.2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面占……[詳細]
仁和鎮 511325113 36km2  仁和鎮位于西充縣西北部,距西充縣城16公里,幅員面積36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160個社,23479人;屬省級試點小城鎮,城區面積1平方公里;省屬蠶……[詳細]
多扶鎮 511325114   多扶鎮地處西充縣城東10公里,位于渝蘭212國道線,距南充市20公里,屬四川省首批百強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之一。全鎮幅員面積25.2公里,耕地面積14500……[詳細]
常林鄉 511325202 15.3km2  常林鄉轄8個村82個農業社,2762戶,總人口9058人,其中,農業人口8851&127;人,實有勞動力5255個,總耕地面積8311畝,其中水田249……[詳細]
占山鄉 511325203 37.4km2  占山鄉位于西充縣的西南方向,距縣城12公里,與嘉陵區接壤,四周與車龍鄉、雙鳳鎮、仁和鄉、木角鄉、蓮池鄉相臨,是原中組部副部長于江震同志的家鄉,有單位7個……[詳細]
蓮池鄉 511325204 21km2  西充縣轄鄉。1940年建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8公里。面積21平方公里,人口1.5萬。西充河流貫境內。轄蓮池、蘇家堰、焦碑寺、永通橋、關音堂、三碼橋、……[詳細]
宏橋鄉 511325205 23.7km2  該鄉位于西充縣城西南十公里處,幅員面積23.7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114個村民小組。共有3051戶,901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52人),耕地面……[詳細]
金泉鄉 511325207 21km2  西充縣轄鄉。1940年建金泉鄉,1992年并入太平鎮,1994年復置金泉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8公里。面積21平方公里,人口1.1萬。轄大神廟、靛堂子……[詳細]
華光鄉 511325208 22km2  西充縣轄鄉。1940年建華光鄉,1992年并入仙林鎮,1994年復置華光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3公里。面積22平方公里,人口1.2萬。轄孫家廟、哨……[詳細]
金源鄉 511325209 21km2  西充縣轄鄉。1950年建金源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4公里。面積21平方公里,人口1.2萬。轄新民、天宮院、玉成村、冉氏祠、騎龍庵、席家廟、陳家溝、……[詳細]
岱林鄉 511325210 14km2  該鄉地處西充縣十三公里處與南部縣、順慶區接壤,全鄉共轄9個行政村,84個社,2700余戶人,幅員面積14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積7260畝,系西充的“中藥……[詳細]
李橋鄉 511325211 24km2  該鄉位于西充縣東北角,素有西充“東北大門”之稱,南距西充縣城31公里,北距南部縣46公里。全鄉幅員面積24平方公里,屬中丘中谷,平均海拔450米,谷寬7……[詳細]
中嶺鄉 511325212   中嶺鄉地處國道“212”線上,東鄰關文鎮、復安鄉,南靠鳳鳴鎮,西接觀鳳鄉、青獅鎮,北連義興鎮,距縣城15公里。全鄉耕地面積10082畝,轄11個行政村,……[詳細]
西碾鄉 511325213 22.7km2  西碾鄉轄10個行政村,90個社,人口9998人,戶數3585戶,非農業人口347人,耕地面積7840畝,幅員面積22.7平方公里,距西充縣27.6公里。……[詳細]
紫巖鄉 511325214 20km2  西充縣轄鄉。明代設場,1940年建紫巖鄉,1992年并入關文鎮,1994年復置紫巖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16公里。面積20平方公里,人口1.2萬。轄……[詳細]
復安鄉 511325215 17km2  西充縣轄鄉。1940年建復興鄉,1981年更名復安鄉,1992年并入鳳鳴鎮,1994年復置復安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17平方公里,人口0……[詳細]
觀鳳鄉 511325216 18km2  西充縣轄鄉。1940年建觀鳳鄉,1992年并入青獅鎮,1994年復置觀鳳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1.2萬。轄橋樓子、亭子……[詳細]
青龍鄉 511325217 22.1km2  青鄉位于西充縣城西北34公里處,轄10個村,104個社,幅員面積22。1平方公里,總人口1008萬人。   青龍鄉是臍橙青三九基地,建成的有青龍園藝場……[詳細]
雙洛鄉 511325218 19.2km2  西充縣轄鄉。1940年置雙河鄉,1981年更名雙洛鄉,1992年并入鳴龍鎮,1994年復置雙洛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0公里。面積19.2平方公里,……[詳細]
義和鄉 511325219   義和鄉位于四川南充西充縣。下轄: 511325219201 210 吳家壩村 511325219202 220 黃桶嶺村 511325219……[詳細]
雙江鄉 511325220 14.5km2  西充縣轄鄉。1940年建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20公里。面積14.5平方公里,人口1萬。轄臨江、南陵寺、書房灣、馮家橋、福應宮、彌勒寺、白家井、馬龍、……[詳細]
罐埡鄉 511325220 21km2  西充縣轄鄉。1940年屬義和鄉,1950年置罐埡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30公里。面積21平方公里,人口1.3萬。升鐘水庫右總干渠縱貫鄉境。轄金魚、峨……[詳細]
中南鄉 511325221   中南鄉位于四川南充西充縣。下轄: 511325221201 210 雨臺山村 511325221202 220 李家山村 511325221……[詳細]
鳳和鄉 511325223 16.9km2  西充縣鳳和鄉距西充縣城22公里,處于省市重點集鎮雙鳳鎮和仁和鎮之間,南距雙鳳鎮5公里,西距仁和鎮4公里;全鄉幅員面積16.9平方公里,屬低山丘陵地區,平……[詳細]
東岱鄉 511325224 21.8km2  【地緣概況】 東岱鄉位于西充縣西北部,距西充縣城20公里。西與鹽亭縣折弓鄉、金雞鎮接壤,東與西充縣雙鳳鎮比鄰,北隔太堡山與鳳和成兄弟,南界龍虎嶺與高院……[詳細]
同德鄉 511325225 19km2  西充縣轄鄉。1940年建同德鄉,1992年并入高院鎮,1994年復置同德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4公里。面積19平方公里,人口1.1萬。西(充)射(……[詳細]
祥龍鄉 511325226 30km2  西充縣轄鄉。1950年建會龍鄉,1981年更名祥龍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0公里。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1.6萬。西(充)射(洪)公路過境。轄張家溝……[詳細]
車龍鄉 511325227 33km2  西充縣轄鄉。1940年建車龍鄉。 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33平方公里,人口1.9萬。轄龍灘子、莊子山、葛藤溝、花園寺、灘子溪、石佛山、黃埡……[詳細]
扶君鄉 511325228 19.8km2    扶君鄉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東南部,距縣城13公里,北面與東太、華光相連,西南面與多扶鎮接壤,東與順慶區順和、黃金毗鄰,幅員面積19.8平方公里。轄……[詳細]
東太鄉 511325229 26km2  西充縣轄鄉。1940年建東太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9公里。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1.5萬。轄東太、東崗山、金龍山、天馬山、長坪溝、土地埡、三岔河、響……[詳細]
永清鄉 511325230 21km2  西充縣轄鄉。1940年置金永鄉,1950年改永清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9公里。面積21平方公里,人口1.2萬。轄分水嶺、公子坪、傅家溝、大毛坪、小梨……[詳細]
金山鄉 511325231 15.9km2  西充縣轄鄉。1940年置金永鄉,1950年更名金山鄉,1992年并入永清鄉,1994年復置金山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2公里。面積15.9平方公里,……[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西充,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跨東經105度36分4秒至106度4分7秒,北緯30度52分4秒至31度15分7秒,東鄰順慶,南接嘉陵,西南連射洪、蓬溪,西靠鹽亭,北與南部接壤,幅員面積1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萬畝。轄6區,44鄉鎮,603村,5675村(居)民小組。總人口65。28萬人,農業人口占90%。縣人民政府駐晉城鎮,在縣境中南部,距成都309公里,距南充36公里。
    地饒物豐,多有勝跡,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辣椒、柑桔、蠶繭、油菜、中藥材等經濟作物。地下儲藏石油、天然氣等礦產,鹽鹵磚用粘土、含鋪頁巖、建材砂巖。萬年山為境內最高山峰,海波617米,境內還有鳳凰山、化鳳亭、將軍碑、青龍湖、油井塔、百福松、鳳凰煙雨丞相牌坊、寶馬渡等眾多景觀。
    崇教尚學,代涌英豪。勤勞勇敢、熱情好客的傳統美德百世流芳“窮不離書,富不離豬”的治家訓條世代相傳。素有“文化縣”之美譽。多著書立說之先賢,慷慨悲歌之志士。漢代有“誑楚存漢”的大將軍紀信,三國有“全國之功”的政治家譙周,唐代有佛教第五祖師圭峰何炯,宋代有書寫和繪制《妙法蓮花經》的何子芝夫婦,元代有尚書馬廷用父子,近年有共和國副主席張瀾、民主革命家鮮英、無產階級革命家于江震,“保路運動”先鋒羅倫以及為民族復興而貢獻聰明才智的高級干部和高級知識分子群。     天酬人勤,經濟起飛。實施“產業化、民營型、衛星城”發展戰略,建成了糧食、棉花、油菜、 蠶繭、生豬、家禽、辣椒、柑桔、蔬菜、水產等商品基地。年產棉花0.36萬噸,蠶繭0.3萬噸、辣椒26萬噸、 油料1.78萬噸,水果3萬噸,出欄肉豬50萬頭,小家禽280萬只。國優臍橙“青三九”暢銷全國,優質辣椒“二荊條”辣遍亞非拉。農民人均占有糧食454公斤,純收入1457萬元。機械、食品、化工、絲綢、建材等行業初具規模。川北風機暢銷全國,川沱酒榮獲四川名牌,“梅喜”牌煙花榮獲部優,絲綢產品出口東南亞。個體私營經濟異軍突起,商貿流通日趨活躍,經濟在騰飛之中。
    路暢村通,環境優越。國道212線縱貫全境,建成高等級公路47公里,實現鄉道油路化。正在修建的廣(元)南(充)高速公路及待建的成(都)南(部)巴(中)高速公路貫穿于西充,兩條高速公路的交匯口在西充縣李橋鄉,廣南高速在西充多扶、金泉兩個鄉鎮建立互通立交橋。2009年度進行縣內的西射路、蘆西路兩條縣道進行全面改造,使射洪和蓬安相接。西充郵電數網工程投入使用,移動電話、無線尋呼覆蓋所有鄉鎮。水、電、氣供應充足,四平方公里城南新區建設拉開帷幕。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掃除文盲達標。 醫院創二甲,衛生防疫全國先進。縣政府確定了以大開放促大發展的策略,制定了擴大開放,招商引資的16條優惠政策,一個開明開放的發展氛圍已經形成。
  自然地理
    西充縣地處嘉陵江、涪江的脊背地帶,屬淺丘地貌,溝谷縱橫,丘陵密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山脈呈南北走向,北面略高。
    西充物華天寶,資源富饒。生物資源方面,有喬、灌、竹等三科116種林木,藥用植物有半夏、紅花、柴胡、杜仲等153種。經濟類作物有桑、油桐、油橄欖、桃、李、柿、橙、柑橘等。牧草有白茅等33種。觀賞植物有桂花、菊花、牡丹、文竹、吊蘭等30余種。野生動物有野兔、穿山甲、雉、白鷺等數十種。森林覆蓋率達24.6%。礦藏資源方面,有天然氣、石油、鹽鹵、含鉀頁巖等。西充主要名特產:柑桔、紅麻、蠶繭、棉花。
    西充縣多河流,全縣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6條,最大的是發源于南部縣伏虎的寶馬河,全長41.6公里。向西注入的是涪江水系,其余的均為嘉陵江水系。
  歷史沿革
    唐高祖李淵武德4年(公元621年)分南充、南部、鹽亭各一部分置縣,因位于漢代充國縣之西而得名西充縣。
    今西充縣地,夏禹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屬果州,殷商、西周時并入雍州,東周、春秋、戰國約公元前5世紀以后屬巴國,秦公元前316年屬巴郡閬中縣。公元前200年,縣境屬巴郡充國縣與安漢縣,公元221年,蜀漢時期,縣境屬巴西郡西充國縣與安漢縣。263年,曹魏時期,縣境屬益州巴西郡西充國縣與安漢縣。266年,縣境屬果州巴西郡西充國縣與安漢縣。420年縣境屬北巴西郡安漢縣和西充國縣。553年,縣境屬隆州金遷郡晉城縣與南宕渠郡安漢縣。583年(隋文帝開皇三年),縣境屬隆州安漢縣、晉城縣。589年(開皇九年)縣境屬隆州晉城縣與南充縣。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為南充縣地。唐高祖李淵武德4年(公元621年)分南充、南部、鹽亭、各一部分置縣,因位于漢代充國縣之西而得名西充縣。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將流溪縣并入,屬順慶。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廢西充,并入南充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復置西充縣,屬順慶府。清朝隸屬川北道順慶府。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屬四川省順慶府,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隸屬四川省川北道,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屬嘉陵道,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隸屬四川省,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屬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西充解放后,屬西南區川北行署區南充專區,1993年9月隸屬于四川省南充市。
  風土人情
    賣娃埡是舊中國貧苦人家沒有錢,將難以撫養成人的子女拿到市場上去賣的歷史印證。
    此“賣娃埡”位于西充縣紫巖鄉場頭,一棵巨大的黃葛樹下,“賣娃埡”石碑分外醒目。據當地人介紹,2000年初,當地一農民在黃葛埡處無意發現露出一個頭的石碑,上面有些許殘缺的字。經人仔細辨認,上面有“賣娃”等內容。后來人們將此石碑挖出來,才發現這是一塊記載當年在此地賣娃兒的石碑。在當地,黃葛埡早就有“賣娃埡”一說,但卻沒有相關記載,此發現將這一說法予以確認。
    據該石碑記載,黃葛埡原名“大王埡”,其賣娃兒的歷史始于明成化十四年。當地一進士深為此風郁悶,于是將此埡更名“賣娃埡”。據當地老人回憶,舊社會時,這里的黃葛樹下是一個頗具規模的人口市場,輻射四周好些鄉鎮:賣娃兒的人家將要賣的子女帶到這里后,在其頭上插上草作標識,經買賣雙方討價還價后成交,買主即將人帶走。遇到太小的娃兒賣不脫的情況,有的父母就狠心地將其丟在埡口,聽天由命。因此,此處又叫“丟娃埡”。當地人時興過農歷“二月二”,這天,一律不下地勞作,于是這天便成為當地買賣娃兒的交易日。
    為讓后人不忘這段歷史,當地政府特在黃葛埡立下這一特殊的紀念碑,以示后人
    一
    紫巖,在西充縣城以北30公里,原名紫巖鄉。在清代和民國時期,有個“娃娃市”,專門買賣兒童。該市在紫巖場東端埡口的一株大黃桷樹下,故又叫:“紫巖賣兒埡”。
    娃娃市的由來和始于何時,無從查考,但據長者言,迄今已有300多年,終止于解放前夕。其名聲盛傳于川北蜚聲于天府之外。建國前的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日,例辦“文昌會”(文昌菩薩的會),從初二到十五,辦會演戲,全縣各場鎮的土特產,也在會期進行交易。娃娃市也在此時開布。凡有子無法養活的人家,部將子抱在市上出賣。有錢無子的人家,也到市上去買。市上只有男孩買賣,沒有女孩買賣,所以“娃娃市”。這是重男輕女的惡習所致。賣的一般把娃娃的生年月日,包在娃娃的頭上,作為標志,買的一辦帶上衣帽鞋襪和尿布,表示意圖。買賣雙方,直接洽談,成交后,賣的把娃娃生年八字交給買方,買方把娃娃所穿的衣服鞋襪和尿布當眾脫光,退還賣方,穿上自己帶去的,再交價款,從此娃娃即與生身父母斷絕一切關系,娃娃一生的教養、婚姻,概由買的負責。
    娃娃上市的年齡,小只幾個月,大至兩三歲,越小價越高,越大價越低,最低的,一個娃娃只值一斗米,當時一般叫“一娃一斗米”。最高的,也不過一個娃娃只值一石米。當時一般“一娃一石米”。3歲以上的,一般無人買,“大的喂不家”,這是當時的“口頭禪”,因此都喜歡買小的。
    二
    農歷每年的二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因為沒有飯吃,生身父母不忍娃娃餓死,將自己三、四歲到五、六歲的娃娃無償懇求有錢人收為養子的,也年年部有。收為養子的,一般由養父母送給生父母一、二斗雜糧或幾十文至100文小錢,后來送到200文至1000文銅元,當時一般叫這些人為“大善人”。生父母要給養父母立一“紙約”,寫明:“立約人某某,因生活無著,愿將其子送與某某善人膝下為子,從此與我斷絕父子和母子關系。......人吃五谷,能生百病,生死存亡,聽天由命,立約概不過問”等語。生父母先交“紙約”,養父母后交錢物。之后,如是五、六歲,先向生父母叩頭,后向養父母叩頭,養父母給娃娃取了名字,娃娃即隨養父母而去,此時娃娃多頻頻回頭,向生父母嚎淘大哭,生父母也掩泣而走,不敢回顧。
    三
    紫巖娃娃市,棄娃的現象也同時出現。在棄娃的身上,一般都放有棄娃娃的生年月日的小竹片或小紙條。有的在小竹片或小紙條上還寫著:“小兒不幸,請君見憐;小兒有幸,感君大恩”的字句,希望有人收養,收養的棄娃有的長大后,想找到生身父母的,也不乏其人。相傳1853年(咸豐三年),有一杜某,在賣兒埡拾一棄娃,成人后,棄娃花了十多年的時間,找到了他的親生母趙秦氏,棄娃的養生身父母逝世后,他送山歸葬畢,即回歸趙家,奉養生母,傳為美談。
    四
    在紫巖娃娃市買的娃娃,買方父母絕大多數都愛若掌珠。絕少-和歧視。但氏族內部也有糾角橫生的,1823年(道光三年),紫巖馬某,賣一娃給杜某,杜某給娃取名杜毓英,送之讀書,后來入學、補廩,于1852年(咸豐二年)壬子科中舉,成為能文善書的名人。杜毓英中舉歸來,杜家大宴賓客,旗傘鼓樂,擁到杜家祠堂和杜家祖墳,舉行祭祖拜墳儀式。馬家聞之,率領許多男婦,前去抬人,說杜毓英馬家的血統,應祭馬家的祖,拜馬家的墳。雙方相持不下,擁到西充縣衙,縣令(縣長)問杜毓英的意見,杜說“馬家認為我是馬氏子孫,小時就不該把我價賣,既然價賣,馬家關系,便已斷絕,而我又是杜家養大,送我讀書,尤與馬家無關。這怎么該去祭馬家的祖、拜馬家的墳呢?生身父母小,養身父母大,這是古訓。”請縣令出示曉喻,凡屬紫巖廟文昌會期所買之娃,本族不得歧視,外族不得生非。縣令照杜毓英所說判決,并出示曉喻,問題始告解決。自此以后,氏族之間的糾角,便少發生,但氏族之內,買方父母,仍必須與族長送禮,并宴請各房長輩,才能入買方氏族。吃“清明會”,成為氏族的子孫。
    五
    賣娃、棄娃的生身父母,表面上均不承認是其親生,但有的思娃心切,每當知道娃的地方,多借故暗前往探視。并暗中買些“鍋虧”、“麻花”等吃的東西,乘買方父母不在時,暗暗給娃吃,但部不與娃說姓名,道實情,只要看到娃長得很好,便埋頭而走,以免引起糾紛。父母內心之痛苦,于此可見,但因此而發生小的糾紛的,在清朝和民國時期,均屢有出現。
    六
    建國后,紫巖的“文昌會”和“娃娃市”已一并消除。20世紀50年代,紅巖公社還辦了“娃娃市的展覽”,揭露了娃娃市的悲慘和舊社會的罪惡。昔日大王埡賣娃陳跡尤存,一派繁榮景象興起。登埡回望,遠出如環,禾稼蔥綠,山川碧透,龍門埡東來拱衛,九坪寨西托藍天,南屏玉風,危崖兀峭,北障絲宮,峰攬浮云。埡上黃桷崴蕤,生機勃勃,大有千秋永照之勢。昔日之賣兒場,今日商賈云集。正為當今搞活農村經濟,擴大商品流通,貢獻其她絢麗的青春。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世紀近兩年來,西充人民緊緊圍繞“產業化、民營型、生態衛星城”發展戰略,牢牢把握“工業興縣、牧業富民、招商引資、經營城市”四大工作重點,對外大開放、城市大建設、結構大調整、環境大改善、社會大穩定格局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歷史最快最好的時期。2002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5億元,是1979年的11.5倍;一般預算收入達到7811萬元,是1979年的22倍。在全市2002年度目標考核中,工業經濟綜合考評名列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名列第二,城市建設與管理名列第二,招商引資名列第三,農村經濟名列第四。
    農村經濟發展迅猛,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1979年,西充縣農業總產值只有95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元。1994年被定為省級貧困縣,1998年實現扶貧越溫全面達標。至2002年,農村經濟已形成以李子園公司為龍頭的“奶牛產業鏈”,以天薪集團為龍頭的“蠶繭產業鏈”, 以鄉鎮勞動服務所為中介、駐外勞務輸出基地為龍頭的“勞務輸出鏈”三大產業鏈,全年共發展奶牛1800頭,產奶2200噸,創產值800萬元,奶農戶平增收1.5萬元。新栽桑1.5萬畝,改良桑樹1500萬株,養蠶8萬張,產繭251萬公斤,人均發種、產繭、收購名列全市第一。共輸出勞務15.2萬人,比上年增加3.2萬人,增長33.3%,實現勞務收入6.4億元。有序合理地流轉土地面積14.9萬畝,新增產值6.5億元,業主戶510戶,吸納務工人員9000多人,其中經營100畝以上耕地和300畝以上非耕地專重大戶75戶。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0.6億元,比上年增長9%,比1997年增長38.6%,其中牧業總產值6.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8%。糧經比調整為5且4.2。農民人均純收入1848元,比1997年增加572元,是1979年的25倍。
    工業經濟迅速復蘇,支柱產業逐漸形成。80年代初期,西充工業有川沱酒廠、風機廠、織布廠、塑料廠、麻紡廠、食品廠等,曾一度輝煌,名列全市前列。90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西充工業發展觀念落后,體制陳舊,從徘徊不前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近兩年來大力實施“工業興縣”戰略,大打招商引資牌,通過“轉、退、改、賣”等途徑,盤活做強,逐漸形成了食品、機械、塑化、絲綢、火工五大主導工業支柱。全縣10戶重點工業企業產銷兩旺,快速擴張,共實現產值1.8億元,利稅355萬元。川沱酒業創稅100萬元,被列為市政府接待用酒,產品暢銷全國10多個省市。 四川上風、盛興公司分別創稅50萬元以上,骨干企業核心競爭力顯著提高。李子園牛奶、上風風機、華標防盜門等大批“西充造”產品已挺進市場。2002年實現工業企業總產值16.6億元,比1997年增長191%,創稅920萬元。工業對GDP的貢獻率提高了3個百分點。
    商貿流通日趨活躍,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1979年,全縣的個體工商業主不足1000戶。改革開放后,隨著西充城鎮規模的不斷擴大,投資環境大為改善,個體工商戶有如雨后春筍般地不斷發展狀大起來,至2002年,全縣個體工商戶發展到9037戶,創產值13186萬元,實現稅金2161萬元,占一般預算收入的27.7%。2002年全縣有商業網點9820個,貿易集市38個,從業人員32605人,商品零售總額8.2億元。城鄉個人儲蓄存款余額達14.23億元,比上年增長17.6%,是1979年的393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214元,人均消費性支出4672元,職工人均年工資額達到8872元,是1979年的20倍;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億元,比1997年增。長95.2%,是1979年的21倍。
  行政區劃
    西充縣位于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跨東經105度36分4秒至106度4分7秒,北緯30度52分4秒至31度15分7秒,東鄰順慶,南接嘉陵,西南連射洪、蓬溪,西靠鹽亭,北與南部接壤。
    縣人民政府駐晉城鎮; 郵編號碼:637200 ;身份證前編號:511325
    西充縣轄15個鎮(晉城、太平、仙林、大全、古樓、義興、鳳鳴、青獅、關文、槐樹、鳴龍、雙鳳、仁和、高院、多扶)、29個鄉(常林、占山、蓮池、宏橋、金源、華光、岱林、李橋、金泉、中嶺、觀鳳、紫巖、復安、雙洛、西碾、青龍、中南、罐埡、義和、車龍、祥龍、東岱、同德、鳳和、雙江、東太、永清、金山、扶君)。
  
全國與西充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股票| 灵丘县| 驻马店市| 怀化市| 利川市| 富源县| 监利县| 蚌埠市| 微博| 濉溪县| 开阳县| 忻州市| 马山县| 山丹县| 龙江县| 璧山县| 香格里拉县| 神农架林区| 巍山| 伊通| 陈巴尔虎旗| 南安市| 汨罗市| 神农架林区| 鹤山市| 望谟县| 京山县| 武冈市| 福州市| 莆田市| 牙克石市| 沁水县| 东乡族自治县| 元阳县| 万宁市| 塘沽区| 石阡县| 镇赉县| 汉中市| 朝阳市| 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