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四川南充儀隴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金城鎮 511324100 51.4km2  儀隴縣轄鎮,縣府駐地。1941年設金城鎮,1950年改鄉,1952年改城關鎮,1955年并入南圖鄉,1958年復建城關鎮,1980年復名金城鎮。位于縣境……[詳細]
新政鎮 511324101 32km2  新政鎮地處嘉陵江中游東岸,位于儀南蓬三縣交界處,離川北重鎮南充66千米,達成鐵路營山火車站70千米,是周圍三十多個鄉鎮的經濟、文化、商貿、信息、水運和物……[詳細]
馬鞍鎮 511324102 50.5km2  儀隴縣轄鎮。清康熙年間建馬鞍場,同年更名永安場。1940年設馬鞍鄉,1985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2公里。面積50.5平方公里,人口3萬。省道……[詳細]
永樂鎮 511324103 28.6km2  儀隴縣轄鎮。原名新寺場,民國初設新寺鄉,1983年改名永樂鄉,1985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1公里。面積28.6平方公里,人口1.9萬。省道馬……[詳細]
日興鎮 511324104 47.7km2  儀隴縣轄鎮。原名石埡場,1940年設日興鄉,1953年更名石埡鎮,1955年復名日興鄉,1985年改建日興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5公里。面積47.7……[詳細]
土門鎮 511324105 46.1km2  儀隴縣轄鎮。古名土門鎮,清為土門場,1940年設土門鄉。1954年更名將軍鄉,1985年建將軍鎮,1992年更名土門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10公里。面……[詳細]
復興鎮 511324106 51.5km2  儀隴縣轄鎮。1935年設復金鄉,1939年更名復興鄉,1988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0公里。面積51.5平方公里,人口3.7萬。省道儀(隴)北……[詳細]
觀紫鎮 511324107 23.5km2  儀隴縣轄鎮。1940年建觀紫鄉,1992年改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6公里。面積23.5平方公里,人口1.8萬。三(蛟)先(鋒)公路穿境。轄興旺、自……[詳細]
先鋒鎮 511324108 19.2km2  儀隴縣轄鎮。原名觀音場,1942年置觀音鄉,1966年更名先鋒鄉,1992年改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7公里。面積19.2平方公里,人口1.3萬。轄……[詳細]
三蛟鎮 511324109 25.8km2  儀隴縣轄鎮。1950年建三蛟鄉,1992年改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9公里。面積25.8平方公里,人口1.5萬。省道唐(家寺)巴(中)公路穿越境內。轄……[詳細]
回春鎮 511324110 30km2  儀隴縣轄鎮。清稱來龍場,后改為回龍場,1950年建回龍鄉,1980年更名回春鄉,1992年改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1.……[詳細]
柳埡鎮 511324111 43.4km2  儀隴縣轄鎮。1940年設悅來鄉,1980年更名柳埡鄉,1992年改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8公里。面積43.4平方公里,人口2.2萬。柳(埡)思(德……[詳細]
義路鎮 511324112 19km2  儀隴縣轄鎮。1940年置義路鄉,1992年改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24公里。面積19平方公里,人口1.3萬。通公路。轄白沙坎、奉恩寺、粉坊壩、場溝、龍……[詳細]
立山鎮 511324113 29.8km2  儀隴縣轄鎮。1940年設立山鄉,1992年改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39公里。面積29.8平方公里,人口1.6萬。馬(鞍)瓦(子)公路直穿境內。轄梭嘴、……[詳細]
三河鎮 511324114 42.7km2  儀隴縣轄鎮。清為觀音河場,1911年設觀音河鄉,1950年置三河鄉,1992年改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33公里。面積42.7平方公里,人口1.9萬。馬……[詳細]
瓦子鎮 511324115 36.9km2  儀隴縣轄鎮。原名南池場,1935年設瓦子鄉,1992年改瓦子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39公里。面積36.9平方公里,人口1.6萬。轄雙龍廟、靛池溝、閻……[詳細]
大寅鎮 511324116 37.2km2  儀隴縣轄鎮。古名二龍場,梁置大寅縣,1940年設二龍鄉,1980年更名大寅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8公里。面積37.2平方公里,人口……[詳細]
二道鎮 511324117 49.3km2  儀隴縣轄鎮。1940年設二道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28公里。面積49.3平方公里,人口2.2萬。省道儀(隴)北(碚)公路穿越境內。轄普……[詳細]
賽金鎮 511324118 27.9km2  儀隴縣轄鎮。清康熙末年建場,1940年置賽金鄉,1994年改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27.9平方公里,人口1.9萬。轄石梁子、潮水壩、白……[詳細]
丁字橋鎮 511324119 45.8km2  儀隴縣轄鎮。1992年置丁字橋鄉,1994年改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17公里。面積45.8平方公里,人口2.7萬。省道儀(隴)馬(鞍)公路穿境。轄園灘……[詳細]
大儀鎮 511324120 36.3km2  儀隴縣轄鄉。原名太平場,1950年建太平鄉,1980年更名大儀鄉,1992年并入先鋒鎮,1994年復置大儀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4公里。面積36.……[詳細]
張公鎮 511324121 32.6km2  儀隴縣轄鄉。1950年建張公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3公里。面積32.6平方公里,人口1.8萬。轄長坪、百鎖、樂安、金埡、青春、大門、躍龍、黃連、雙……[詳細]
五福鎮 511324122 24.8km2  儀隴縣轄鄉。原名東觀場,1940年設東觀鄉,1980年更名五福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24.8平方公里,人口1.7萬。省道儀(隴)北(碚)……[詳細]
周河鎮 511324123    周河鎮位于儀隴縣東部,距縣城55公里,儀(隴)平(昌)、新(政)馬(鞍)公路橫穿境內。東鄰馬鞍鎮,南依石佛鄉,西與丁字橋鎮、大風鄉交界,北與福臨鄉毗鄰……[詳細]
揚橋鎮 511324124 30.8km2  儀隴縣轄鄉。原名騎龍場,又名柏楊橋。1940年設騎龍鄉,1942年并入三河鄉,1980年改為楊橋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26公里。面積30.8平方公里,……[詳細]
保平鎮 511324125 33.9km2  儀隴縣轄鄉。1952年建保平鄉,1958年并入新寺鄉,1959年復置保平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2公里。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2.2萬。省道馬(……[詳細]
文星鎮 511324126 34.2km2  儀隴縣轄鄉。原名龍鳳場,1940年改鄉,1980年更名文星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26公里。面積34.2平方公里,人口1.8萬。轄龍馬場、龍家溝、天星寨……[詳細]
雙勝鎮 511324127 24.2km2  儀隴縣轄鄉。清代名為雙河場,又名雙河口,1940年設雙河鄉。1980年更名雙勝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1公里。面積24.2平方公里,人口1.3萬。復……[詳細]
度門鎮 511324128 34km2  儀隴縣度門鎮,位于儀隴縣西郊,距新縣城6公里,全鎮幅員面積34平方公里,屬低山丘陵,平均海拔800米,季風氣候明顯,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30C,年……[詳細]
老木鄉 511324200 21.1km2  儀隴縣轄鄉。古名老木口,1952年建老木鄉,1955年并入張公、觀紫、觀音鄉,1962年復置老木鄉,1992年并入觀紫鎮,1994年復置老木鄉。位于縣境……[詳細]
檬埡鄉 511324201 18.9km2  儀隴縣轄鄉。原名興隆場,1940年設興隆鄉,1980年更名檬埡鄉,1992年并入三蛟鎮,1994年復置檬埡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9公里。面積18.9……[詳細]
銅鼓鄉 511324202 27.2km2  儀隴縣轄鄉。1952年建銅鼓鄉,1992年并入土門鎮,1994年復置銅鼓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27.2平方公里,人口1.9萬。轄嚴家橋、……[詳細]
中壩鄉 511324205 23.4km2  儀隴縣轄鄉。1940年建中壩鄉,1992年并入金城鎮,1994年恢復中壩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6公里。面積23.4平方公里,人口1.4萬。轄長青、明……[詳細]
雙盤鄉 511324206 17.5km2  儀隴縣轄鄉。1950年建雙盤鄉,1955年并入南圖鄉,1962年重建雙盤鄉,1992年并入金城鎮,1994復置雙盤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6公里。面積……[詳細]
鳳儀鄉 511324207 21.4km2  儀隴縣轄鄉。1940年建鳳儀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12公里。面積21.4平方公里,人口1.2萬。轄高峰、青煙、三門、真武、犀牛、石門、玉泉、鏡屏、茅觀……[詳細]
雙慶鄉 511324208 20.3km2  儀隴縣轄鄉。1955年建大坪鄉,1980年更名雙慶鄉,1992年并入日興鎮,1994年復置雙慶鄉。位于縣境中西部,距縣城8公里。面積20.3平方公里,人……[詳細]
大風鄉 511324209 26.5km2  儀隴縣轄鄉。清稱回龍場,民國初改名大風場。1950年改大風鄉,1992年并入丁字橋鄉,1994年復置大風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12公里。面積26.5平……[詳細]
福臨鄉 511324210 23.1km2  儀隴縣轄鄉。1940年建福臨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23.1平方公里,人口1萬。通公路。轄紅花井、中心、金堂、松花、定瓶、金磨、插旗山、子……[詳細]
來儀鄉 511324212 25.1km2  儀隴縣轄鄉。古名黃包石,1952年建來儀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11公里。面積25.1平方公里,人口1.2萬。轄惠明、黃包、三河、茶巖、國橋、工農、龍虎……[詳細]
碧泉鄉 511324213 18.4km2  儀隴縣轄鄉。1953年置清泉鄉,1980年更名碧泉鄉,1992年并入日興鎮,1994年復置碧泉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7公里。面積18.4平方公里,人……[詳細]
樂興鄉 511324214 19.7km2  儀隴縣轄鄉。1950年建武棚鄉,1958年并入新寺、樂興鄉,1962年重建武棚鄉,1992年并入永樂鎮,1994年復置武棚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7……[詳細]
石佛鄉 511324216 24.8km2  儀隴縣轄鄉。古名包包場,又名石佛場,1950年建石佛鄉,1983年更名旭日鄉,1992年并入馬鞍鎮,1994年復置石佛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21公里。……[詳細]
思德鄉 511324217 16.5km2  儀隴縣轄鄉。清同治后設六合場,1940年建六合鄉,1967年更名思德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33公里。面積16.5平方公里,人口0.9萬。柳(埡)思(……[詳細]
秋埡鄉 511324218 18.2km2  儀隴縣轄鄉。1952年建民主鄉,1954年屬六合、大羅、瓦子鄉,1984年建秋埡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35公里。面積18.2平方公里,人口0.8萬。……[詳細]
大羅鄉 511324219 16km2  儀隴縣轄鄉。民國時期屬立山鄉、觀音河鄉轄地。1950年建大羅鄉,1992年并入柳埡鎮,1994年復置大羅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31公里。面積16平方……[詳細]
義門鄉 511324220 23.3km2  儀隴縣轄鄉。原名大柏埡,1940年屬義路鄉。1950年建義門鄉,1992年并入義路鎮,1994年復置義門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28公里。面積23.3平……[詳細]
合作鄉 511324221 16.5km2  儀隴縣轄鄉。1954年建合作鄉,1956年并入義路鄉,1962年改河心鄉,1980年復名合作鄉,1992年并入義路鎮,1994年復置合作鄉。位于縣境東北……[詳細]
龍橋鄉 511324225 25.7km2  儀隴縣轄鄉。清同治后設龍橋場,1950年建龍橋鄉,1992年并入三河鎮,1994年復置龍橋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34公里。面積25.7平方公里,人口1……[詳細]
板橋鄉 511324226 24.7km2  儀隴縣轄鄉。1950年建板橋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6公里。面積24.7平方公里,人口1.2萬。轄易斗山、陳龍坪、幸福、謝家壩、春光、方斗寨、旱田嶺……[詳細]
永光鄉 511324227 23.5km2  儀隴縣轄鄉。原名永興場,1950年建永興鄉,1980年更名永光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29公里。面積23.5平方公里,人口1.2萬。轄豐產、龍王、馬鞍、……[詳細]
炬光鄉 511324228 18.2km2  儀隴縣轄鄉。1952年建響水鄉,1955年并入永興鄉,1962年重建響水鄉,1980年更名炬光鄉,1992年并入永光鄉,1994年復置炬光鄉。位于縣境南……[詳細]
九龍鄉 511324229 27.8km2  儀隴縣轄鄉。1950年建九龍鄉,1992年并入大寅鎮,1994年復置九龍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3公里。面積27.8平方公里,人口1.1萬。轄思源、……[詳細]
芭蕉鄉 511324230 25.7km2  芭蕉鄉(Bajiao Xiang) 儀隴縣轄鄉。清名芭蕉場,民國屬觀音河、二龍兩鄉轄地,1950年建芭蕉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8公里。面積25.7……[詳細]
燈塔鄉 511324231 27km2  儀隴縣轄鄉。1951年建文昌鄉,1966年更名燈塔鄉,1992年并入大寅鎮,1994年復置燈塔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9公里。面積27平方公里,人口……[詳細]
武棚鄉 511324232 19.7km2  儀隴縣轄鄉。1950年建武棚鄉,1958年并入新寺、樂興鄉,1962年重建武棚鄉,1992年并入永樂鎮,1994年復置武棚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7……[詳細]
柴井鄉 511324241 41.3km2  柴井鄉該鄉位于儀隴縣西北部,鄰南部縣楠木鎮、五靈鄉、三清鄉,距新縣城9公里。幅員面積41.3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143個社,總人口……[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儀隴縣位于南充市東北部,是-元帥的故鄉。面積1691.9平方公里。人口108萬,轄60個鄉鎮。儀隴屬農業經濟縣,盛產小麥、油菜、水稻、棉花、紅苕。特產醬瓜、黃酒遠銷省內外。儀隴不僅是國家的重要糧棉油豬蠶商品基地縣,而且是重要的勞動力資源輸出縣,年輸出勞動力20余萬人。
    儀隴是川陜革命老根據地,“元帥出儀隴,旌旗滿大千”。1886年12月1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元帥就誕生在儀隴縣馬鞍場琳瑯山下的一戶普通佃農家里。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典范、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也是在這塊英雄的紅土地上出生的。在老一輩革命家的帶領和感召下,儀隴人民為了生存、自由和解放,前仆后繼,創造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以張思德為代表的7000多名儀隴兒女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其中5000多人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
    改革開放以來儀隴的工業發展迅速,興辦了絲綢、紡織、食品、印刷、機械等工業,有各類工業企業45家,先后有51個產品環境獲獎。儀隴民風淳厚,文化興盛繁榮,是川北大木偶藝術的發源地。以剪紙、篆刻、書法為主體的“山鄉文化”日益繁榮,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與現代化的工業文明在這塊土地上交相輝映,增添新的光彩。   自然地理
    儀隴縣介于北緯30°11'-31°39',東經106°14'-106°52'之間,位于四川盆地北部低山與川中丘陵過渡地帶。全縣總土地面積169170公頃,其中耕地43275公頃,人均耕地0.048公頃。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勢復雜。地貌以低山梁丘為主,山體切割較深,海拔高差309-793米。
    【動植物資源】儀隴縣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低山與川中丘陵過渡地帶,幅員面積1,691km2,境內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雨量充沛,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薯類、豆類;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花生、藥材、黃紅麻等;森林資源主要有:柏樹、馬尾松、香樟、桉樹、千丈、榿木、楊槐、馬桑、黃荊等喬、灌木;經濟林木主要有:柑桔、蘋果、梨、核桃、板栗、桃、李、杏、黃連、杜仲等;國家珍貴樹種紅豆樹在儀隴也有少量生長。1998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0.1%。
    【水力及水產品資源】廣闊的水域,豐富的水產品資源。縣境內有嘉陵江、儀隴河、綠水河、消水河等“一江三河”,加上思德水庫、百勝水庫等星羅棋布的大小水利設施,全縣水域面積達10,000公頃以上,給淡水養魚提供了有利條件,鯉、鯽、草、鰱四大家族均宜生長;二道河的龍蝦肉質細嫩,營養豐富,遠近聞名。全縣水能裝機總容量43,730千瓦,除嘉陵江林家壕電站未開發外,已開發3,730千瓦。
  歷史沿革
    儀隴古隸梁州,戰國前期為巴子國地。南朝梁天監元年(公元502年)設立郡縣制,置城郡于今金城山頂名日儀隆縣,唐大歷年初(267年)因避諱唐太宗李隆基的“隆”字,改為儀隴縣。
    儀隴歷史悠久,古隸梁州,戰國時期為巴子國地,公元前314年,秦惠王滅巴國,建立巴郡,置閬中縣,儀邑屬之。西晉(公元304年—347年)中期在今大儀鄉大儀山上置羔羊縣,漢屬巴郡。晉、宋、齊時,縣城西北屬巴西郡閬中縣地、東南為巖渠郡巖渠縣地。
    南朝梁元臨元年(公元502年)置隆城郡及儀隆縣,郡縣同治,在今金城山頂。同時置大寅縣,縣治在今儀隴縣大寅鎮。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置伏虞郡及安固縣,大同中置宣漢縣,郡以伏虞山(今龍呈寨)為名,郡治 與宣漢縣治在今大羅鄉,安固縣治在今營山縣安固鄉。
    西魏(公元538年—551年)仍襲梁制、隆城郡領儀隆、大寅兩縣,伏虞郡領宣漢、安固兩縣。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西魏的義安郡、梁的伏虞郡劃歸蓬州,隆城郡仍置,伏虞郡由今儀隴大羅池遷到今營山縣安固場。隆城郡轄儀隆、大寅二縣。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罷蓬州的伏虞、義安、隆城三郡和渠縣的景陽郡。合置為蓬州,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宣漢縣為伏虞縣。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廢州改郡,儀隆、大寅二縣屬巴西郡(郡治在今閬中縣,伏虞縣屬清化郡(郡治在今巴中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復置蓬州,轄儀隆、大寅、伏虞等6縣。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方州,州治與儀隆縣治在今金城山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割南部、相如兩縣部分地區設新城縣,以隱太子建成諱,改名為新政縣,隸屬閬中,縣治在今儀隴縣新政鎮。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廢方州,儀隆復屬蓬州。 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儀隆縣城移于金城山腰今縣城所在地。儀隆縣名在大歷初年(公元766年)左右以避玄宗李隆基諱,改為儀隴縣。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伏虞縣城移于今儀隴縣義路鄉李家壩。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改大寅縣為蓮池縣(縣治遷至今蓬安縣茶亭鄉蓮池壩),后廢。開成元年(公元836年)復置。
    五代時期(公元907年—960年),沿襲唐制。以州領縣,蓬池、儀隴、伏虞三縣仍屬蓬州。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蓬州稱咸安郡,轄儀隴、蓬池、伏虞和營山四縣。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復置良山縣,蓬州咸安郡由原轄四縣擴為六縣。
    元(公元1206年—1368年)建省制,省下設路、府、州、縣,儀隴縣屬四川省順慶路蓬州管轄。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廢蓬池、伏虞二縣入儀隴縣。同時撤新政縣入南部縣。從此,儀隴縣境版圖始基本統一。
    明代(公元1368年—1661年)廢路,分省、府、州、縣四級。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儀隴縣并入蓬州,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復置。
    清代(公元1616年—1911年)儀隴縣屬四川省川北道順慶府管轄。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因避皇帝溥儀諱,改儀隴縣為“宜隴”。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復名儀隴,廢道,屬順慶府。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復置道,儀隴屬嘉陵道(道治在今南充市)。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裁道,縣直屬省。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儀隴為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縣(專員公署設今南充市)。
    1932年,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從鄂豫皖邊區根據地轉入川東北地區,于1933年8月23日解放儀隴,隨即成立了縣、市、區、鄉、村蘇維埃政權。當時紅軍把儀隴縣和鄰縣的部分地區排成三個縣蘇維埃,即儀隴縣、長勝縣、閬南縣。儀隴縣蘇維埃政府設金城鎮,轄1市、11區、52鄉;長勝縣蘇維埃政府,當年設儀隴縣立山場,次年遷往巴中鼎山場,轄8區、32鄉;閬南縣蘇維埃政府,設今閬中市水觀音,轄15區。紅軍在儀隴經過較大的戰斗30多次。
    1935年2月—4月為配合紅軍北上,先后撤離了儀隴。紅軍撤離后,儀隴縣恢復民國舊制,到1949年12月23日儀隴解放為止。
    1950年,儀隴縣屬川北行署南充專區管轄。
    1952年調整行政區,將響灘區的南風、黑水、響灘劃屬平昌縣;將二龍(今大寅)區的文珠鄉劃歸營山縣;將蓬安縣的二道、復興、雙河(今雙勝)、歧山、賽金、隴城(今新城)等張臘入儀隴;
    1978年8月南部縣的新政、馬桑(今果山)、三元(今銀山)、平頭(今環山)和新政鎮劃入儀隴。
    1952年9月,川北行署撤消后,儀隴縣屬四川省南充專區(1968年8月 改稱地區,1994年改稱南充市)領轄,縣署在金城山腰金城鎮。
    2005年9月,縣城遷至新政
  風土人情
    在川北儀隴山區民間,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三春”習俗不斷翻新作秀,她是一種廣泛的民風民俗,也是民眾喜歡的一種有滋味的鄉村風味。歡歡喜喜去說春。新春頭里的正月間,有民間老藝人,帶上簡單的樂器和吉祥的春字、福字、財字,不辭辛苦地走村串戶挨家挨戶地“說春”。那是一段吉祥文明的詞句:“新春艷陽天,農家心喜歡,開年走好運,事事都順心”等等。說唱10多分鐘后,就恭維熱情地贈送一張春字、福字或財字等字帖。說春人因人說唱,隨機應變,詞句滾瓜爛熟,從運氣、找錢、種植和養殖等多方面入手,以生動精煉的語句詞兒說唱得主人心花怒放。
    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說春又添了遵紀守法、計劃生育、尊老愛幼、外出務工、安全生產等方方面面的新內容。說春人大多數是50多歲的老人,帶有二胡、板胡、京胡、蓮花落等樂器。說唱后主人自然要隨意給錢。說春人收到賞錢后,臨走時還高興地回敬幾句:如“月月走好運,處處都發財,四季無病災,做事六六順”等等。高高興興喜踏春。有的叫踏青。說是春天到野外走一走、游一游,可祛百病。儀隴民間自發地選擇在農歷正月16日這天,上年紀的老人囑咐全家人穿戴打扮得漂漂亮亮,浩浩蕩蕩地來到附近野外的山上,選一塊草坪席地而坐,天南海北地聊天擺龍門陣。老人們講:踏春讓天然綠色帶走疾病。
    如今,儀隴踏春的農民已經“踏”到了各式各樣的農民公園、農家樂園。到大年前后這幾天,金城背后的金城山公園、白塔山、仙女山、大儀山,以及遠近聞名的琳瑯山、立山寨、龍呈寨等等10多處名勝古跡公園,被來至鄉下的各路游客擠得爆滿。雖說短途旅游大半天,從實際的含義上講,這是民間多年興起野外鍛煉行路、爬山的一種體育方式。勤勤快快干早春。這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民間風俗──早春。立春前后,家家戶戶都自發地搶先種植一種早春作物或養殖一種早春家禽。像栽樹、種瓜育苗、孵抱雞鴨等等。鄉下人講,有一門早春作物或家禽在早春播種、出現,就象征著春天播下了豐收的吉祥。
    隨著農業科技的普及,現在農民下種是使用的大棚溫室或雙層地膜播育,孵抱出的小雞小鴨是在寒冷冬天的溫室中進行的。農戶求早熟、早上市、早賺錢。雖然儀隴是丘陵山區,每年立春前后的三、五天,家家戶戶下到地里的各種早春玉米苗、蔬菜苗都已長出5cm多深的嫩苗;小雞小鴨一筐筐地上市銷售。另外,鄉下的木工、石匠、篾匠等手藝人,在新春頭上,帶上工具爬坡上坎走村串戶攬活路,還有回鄉過年的務工人員,也告別家人,早早上路。鄉下人說:早春干早活,來年早收獲。
  經濟概況
    民國時期,儀隴經濟落后,政治-,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解放后,一代又一代儀隴人在中國0領導下艱苦努力、勵精圖治,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成效顯著。
    迄今儀隴縣基本上形成了以農業、輕紡工業為主體,工、商、運、建、服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人民生活由“溫飽”邁向“小康” 。農業生產實現了糧、棉、油為主的種植業和林、牧、漁、桑、果為骨干的多種經營業齊頭并進。元帥柚、長毛兔、中糯一號玉米等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特色農產品享譽全國。儀隴縣以絲綢為主體的輕紡工業品,遠銷西歐、朝鮮、日本。
    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釀造業和加工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縣黃酒廠的黃酒、縣曲酒廠的漢酒分獲全國、省、市名優特新產品獎,縣綠色食品公司生產的甘薯南瓜系列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通過開展商品流通體制改革和商業企業改革,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多種經營方式、多種流通渠道、內外貿結合開放式的商品流通格局,商業網點遍布城鄉,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得到迅速的提高。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獺兔為主.
    2005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達26.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11元。"十五"末,全縣固定資產投資達38.64億元,至2006年2月,新縣城累計投資近7億元,新城區面積達到4平方公里,圓滿實現了縣政府駐地遷址。26萬人飲解困工程提前一年完成,"參與式"建管經驗及扶貧開發構建和諧社會試點建設經驗在全國推廣。
  旅游資源
    儀隴人杰地靈,風光秀美,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是理想的旅游休閑勝地。神奇的-故里、神秘的客家文化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儀隴旅游資源獨特,境內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故里琳瑯山風景區,有全國聞名的四川內河四大離堆之一的新政離堆,有"川北客家第一莊"-丁氏莊園,有堪稱國內一絕的金粟書巖,有被列入全國100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故居紀念館,是全國紅色旅游重點發展的30條精品線路中的重要節點。白塔與奎星閣建筑奇特,歷經風雨而保存完好;柏楊湖、仙女湖綠樹環繞,蕩舟其中,仿佛天上人間;金城山"德"字單字石刻面積達484平方米,世界第一;金城公園、茶房古洞、立山觀雪等自然景觀得天獨厚,美不勝收。儀隴農產品豐富,已形成了優質稻米、紅薯、生豬、獺兔、肉鵝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導產業。儀隴的大山香米、紅司令酒、儀隴花雕、觀紫豆干、臘獺兔等土特產品,暢銷市場,香飄省內外。
  交通建設
    儀隴按照"三網并重(高速公路網、干線公路網、農村公路網)"的原則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四通八達。以新縣城為中心,形成便捷、安全、暢通的交通網絡。"兩路一橋"(順慶瀠溪到儀隴新政的瀠新路、儀隴新政至馬鞍的新馬路和嘉陵江大橋)是儀隴連接南、渝、蓉的便捷通道,屆時,儀隴將快速融入南充一小時經濟圈、成渝兩小時經濟圈;總投資5600萬元,正在新縣城建設一個二級車站和環城公路公交站點,在主要鄉鎮建設四級車站8個及其它客運站點20個,形成以新縣城為中心農村客運網絡體系。同時,作為嘉陵江渠化工程之一的新政航電樞紐工程已竣工投產,水路渠化后從廣元至重慶一天可達,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
  行政區劃
    儀隴縣位于南充市東北部。
    Yilong Xian
    身份證編號前6位:511324
    郵政編碼: 637600
    區號:0817
    縣人民政府駐地:新政鎮
    2004年,儀隴縣轄29個鎮(新政、金城、馬鞍、永樂、日興、土門、回春、二道、大寅、復興、瓦子、立山、三河、柳埡、義路、觀紫、先鋒、三蛟、保平、賽金、雙勝、五福、楊橋、大儀、張公、文星、周河、丁字橋、度門)、42個鄉(鳳儀、福臨、芭蕉、板橋、來儀、思德、永光、檬埡、秋埡、大羅、義門、大風、銅鼓、龍橋、中壩、環山、石佛、九龍、陽通、磨盤、炬光、碧泉、來蘇、燈塔、果山、銀山、武棚、雙慶、合作、雙盤、老木、岐山、茶房、新城、碑埡、安樂、鐵山、馬路、化馬、涼埡、樂興、柴井)。
  
全國與儀隴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漾濞| 凤翔县| 青冈县| 浦北县| 平舆县| 定日县| 大同县| 普格县| 方正县| 托里县| 来安县| 隆德县| 克什克腾旗| 新泰市| 科技| 铁力市| 莒南县| 宣威市| 莎车县| 盱眙县| 屏山县| 德昌县| 牟定县| 定日县| 都江堰市| 定结县| 双牌县| 临沭县| 山阴县| 韩城市| 阆中市| 霍邱县| 泰来县| 昌宁县| 原阳县| 台湾省| 上蔡县| 清涧县| 金湖县| 宜都市|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