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幅員面積1878平方公里,總人口84萬,其中非農業人口23萬,城區人口約20萬。轄49個鄉鎮,3個城區街道辦事處。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四川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市,閬中市郵編區號人口面積查詢">

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四川南充閬中市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保寧街道 511381001 1.78km2   保寧街道辦事處地處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占地10.48平方公里,總人口達141165人。轄區分為13個居民委員會,215個居民小組,駐轄區內單位1……[詳細]
沙溪街道 511381003   沙溪街道位于四川南充閬中市。下轄: 511381003001 111 擁軍街社區 511381003002 111 神門關社區 511381……[詳細]
七里街道 511381004 44.4km2  七里街道辦事處,簡稱七里街道辦、七里街辦或七里街道,為中國城市鄉(鎮)級行政區,是所在城市縣級政府(市轄區或縣級市、部分縣)的派出行政機關。四川省閬中市……[詳細]
江南街道 511381005   江南街道位于四川南充閬中市。下轄: 511381005001 111 江南社區 511381005002 111 閬南橋社區 5113810……[詳細]
彭城鎮 511381103 34km2  彭城鎮閬中市彭城鎮位于嘉陵江畔,與南部接壤,素有閬中“南大門”之稱,幅員面積34平方公里,距城區11公里,屬淺丘帶壩地形,轄1個居委會,總耕地面積100……[詳細]
雙龍鎮 511381104   “沒想到這才幾年,雙龍變化這么大!一排排新房,一條條好路,一片片果樹,場鎮的面貌大變樣……”。這是一位在外打工五年沒回家的小伙子如是說。可不是嗎?隨著改……[詳細]
柏埡鎮 511381105 45.1km2  柏埡鎮位于閬中市西南部,距市區23公里,轄19個村,1個居委會,118個村(居)民小組,幅員面積45.1平方公里,總戶數8167戶,其中農業戶6057戶……[詳細]
飛鳳鎮 511381106 29km2  閬中市轄鎮。清設崇德鄉,1940年改名鳳鳴鄉,1984年更名飛鳳鄉,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區13公里。面積29平方公里,人口1.3萬。閬中……[詳細]
思依鎮 511381107 36.8km2  思依鎮位于閬中市西部,距城區29公里,省道302線穿境而過。全鎮幅員面積36.8平方公里,人口1.4萬,現為省級試點小城鎮。多年以來,這里山峭風急、十年……[詳細]
文成鎮 511381108 41.9km2  閬中市轄鎮。1940年設濫泥鄉,1951年改文成鄉,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6公里。面積41.9平方公里,人口1.6萬。東河從境內梁山關注入……[詳細]
二龍鎮 511381109 64.9km2  閬中市轄鎮。為唐恭思縣治所,1940年更名二龍鄉,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區20公里。面積64.9平方公里,人口2.6萬。閬(中)巴(中)公……[詳細]
石灘鎮 511381110 56.3km2  閬中市轄鎮。1940年設石灘鄉,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區26公里。面積56.3平方公里,人口2.4萬。構溪河從中部流過。有中型水庫一座。閬……[詳細]
老觀鎮 511381111 66.7km2  老觀鎮位于閬中市東北部,距市城區45公里,東通儀隴、巴中,南至閬中、南充,西接蒼溪,北上旺蒼、廣元。鎮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99個社,5個居民小……[詳細]
龍泉鎮 511381112 40.8km2  閬中市轄鎮。1940年置雙合鄉,1984年改建花冠鄉,1992年更名龍泉鎮。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區40公里。面積40.8平方公里,人口1.7萬。構溪河流……[詳細]
千佛鎮 511381113 64.3km2  閬中市轄鎮。1940年置千佛鄉,1991年建鎮 。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區32公里。面積64.3平方公里,人口2.5萬。閬(中)巴(中)公路過境。轄小保寧……[詳細]
望埡鎮 511381114 25km2  閬中市轄鎮。1940年建望埡鄉,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區38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1.4萬。轄望埡口、三寶山、廣教寺、水頭山、洛城寨……[詳細]
河溪鎮 511381115   滔滔的嘉陵江,發源于陜西寶雞大散關,過鳳縣嘉陵谷,從陽平關進入四川,經廣元、蒼溪在澗溪口入閬中境內,繞閬中古城大半個圈,再左拐右突托起了河溪鎮。 ……[詳細]
妙高鎮 511381116 37km2  閬中市轄鎮。1940年改妙高鄉,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東部,距市區17公里。面積37平方公里,人口1.5萬。構溪河流經河溪關注入嘉陵江。閬(中)儀(隴……[詳細]
洪山鎮 511381117 38km2  閬中市轄鎮。明、清屬馬頭鄉,1940年置洪山鄉,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區21公里。面積38平方公里,人口2.4萬。轄樓埡、松林、大梁、大井壩……[詳細]
石龍鎮 511381118 21km2  閬中市轄鎮。1940年置玉臺鄉,1994年建鎮。位于市境東部,距市區30公里。面積21平方公里,人口0.9萬。閬(中)儀(隴)公路過境。轄玉泉、偏石壩、……[詳細]
寶馬鎮 511381119 27.1km2  閬中市轄鎮。1951年置寶馬鄉,1994年建鎮。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區18公里。面積27.1平方公里,人口1.5萬。閬(中)洪(山)公路過境。轄寶馬場、玉……[詳細]
水觀鎮 511381120 51.8km2  閬中市轄鎮。1940年置水觀鄉,1991年建鎮。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區28公里。面積51.8平方公里,人口2.9萬。閬(中)儀(隴)公路過境。轄水觀、龍……[詳細]
金埡鎮 511381121 24.1km2  閬中市轄鎮。明、清為馬頭鄉,1940年置金鴨鄉,1950年改名為金埡鄉,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區21公里。面積24.1平方公里,人口1.2……[詳細]
玉臺鎮 511381122 21km2  閬中市轄鎮。1940年置玉臺鄉,1994年建鎮。位于市境東部,距市區30公里。面積21平方公里,人口0.9萬。閬(中)儀(隴)公路過境。轄玉泉、偏石壩、……[詳細]
裕華鎮 511381123   511381123201 121 城隍埡村 511381123202 122 七寶村 511381123203 122 千佛巖村 51138……[詳細]
埡口鄉 511381201 35km2  一、基本情況: 埡口鄉位于閬中市西北部,距城區15公里,東臨嘉陵江,北接蒼溪縣。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000余畝,轄7個行政村,101……[詳細]
治平鄉 511381202 25.3km2  該鄉位于閬中市西部,距市區17公里,幅員面積25.3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區,100個社,共計2818戶,8247人,耕地面積8861畝,主產水稻、小麥、……[詳細]
天宮鄉 511381208   天宮鄉黨委、政府在市委、市府的領導下,團結一班人,圍繞市委年初農村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一二三四”工作發展思路,以保持0員先進性教育和“三滿意”為契機,扎……[詳細]
天林鄉 511381209 39.5km2  閬中市轄鄉。清屬崇德鄉,1940年屬鳳鳴鄉,1951年置鳳儀鄉,1984年更名天林鄉,1992年并入天宮鄉,1994年復置天林鄉。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區……[詳細]
棗碧鄉 511381210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開局之年。做好全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意義十分重大。2006年農業和農村經濟為中心……[詳細]
北門鄉 511381211 25km2  閬中市轄鄉。1950年置城隍鄉,1955年改建設鄉,1984年更名北門鄉,1992年并入思依鎮,1994年復置北門鄉。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區17公里。面積……[詳細]
橋樓鄉 511381212 34.4km2  橋樓鄉(Qiaolou Xiang) 閬中市轄鄉。1960年置橋樓鄉。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區25公里。面積34.4平方公里,人口0.8萬。閬(中)劍(閣……[詳細]
河樓鄉 511381213 44.8km2  該鄉位于閬中市西北部,地處閬中、劍閣、南部三市縣交界處,場鎮居市區35公里,幅員面積44.8平方公里,東與劍閣香沉鎮和橋樓鄉接壤,南與思依相連,是升鐘水……[詳細]
木蘭鎮 511381215 30km2  閬中市轄鎮。1951年置木蘭鄉。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區22公里。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0.8萬。公路通閬中、劍閣。轄近水、花石、龍鳳場、青龍包、菩提、廟子……[詳細]
東興鎮 511381216 20.8km2  閬中市轄鎮。1950年建東興鄉,1992年并入文成鎮,1994年復置東興鄉。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10公里。面積20.8平方公里,人口1萬。閬(中)巴(中……[詳細]
清泉鄉 511381217 23.1km2  閬中市轄鄉。1952年置清泉鄉,1992年并入井溪鄉,1994年復置清泉鄉。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17公里。面積23.1平方公里,人口0.8萬。閬(中)千……[詳細]
博樹回族鄉 511381219 23.6km2  閬中市轄鄉。 ^ 南充市牛羊養殖基地。1951年置博樹鄉,1986年更名博樹回族鄉。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14公里。面積23.6平方公里,人口0.9萬。水……[詳細]
涼水鄉 511381221 24.2km2  閬中市轄鄉。1951年置涼水鄉。位于市境東部,距市區23公里。面積24.2平方公里,人口1萬。閬(中)護(山)公路過境。轄七羊山、崇山觀、合觀埡、頂山廟……[詳細]
解元鄉 511381224 24.5km2   解元鄉位于四川省閬中市東北部,距市區31公里。海拔670米,省道302線橫貫全境5公里,東接老觀(原龍坪鄉),西鄰清泉,南接二龍,北與老觀(原土埡鄉)……[詳細]
西山鄉 511381225   西山鄉地處閬中市東北部,轄11個村,85個村民小組,共3270戶,10297人。2002年以來,該鄉把種草養兔作為一項立鄉富民的主導產業來抓。目前,全鄉……[詳細]
方山鄉 511381226 32km2  閬中市方山鄉地處閬中市東北部,靠省道“302線”邊沿,全鄉轄8個村,33個合作社,3250戶,10215人,幅員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8620畝。該鄉四……[詳細]
金子鄉 511381232 34.9km2  閬中市轄鄉。1952年置三合鄉,1984年改石崗鄉,1992年更名金子鄉。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區34公里。面積34.9平方公里,人口1.5萬。閬(中)儀……[詳細]
三廟鄉 511381233 32.9km2  閬中市轄鄉。1951年建峰占鄉。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區45公里。面積32.9平方公里,人口1.2萬。閬(中)巴(中)公路過境。轄馬鞍山、紅瓦店、七寶山、……[詳細]
峰占鄉 511381234 32.9km2  閬中市轄鄉。1951年建峰占鄉。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區45公里。面積32.9平方公里,人口1.2萬。閬(中)巴(中)公路過境。轄馬鞍山、紅瓦店、七寶山、……[詳細]
鶴豐鄉 511381235 26.1km2  閬中市轄鄉。1951年置鶴峰鄉。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區43公里。面積26.1平方公里,人口0.9萬。閬(中)巴(中)公路過境。轄金鴨子、瓦店子、石曲子、……[詳細]
金城鄉 511381239 20.8km2  閬中市轄鄉。1951年置金城鄉,1992年并入涼水鄉,1994年復置金城鄉。位于市境東部,距市區24公里。面積20.8平方公里,人口0.8萬。公路通市區……[詳細]
五馬鄉 511381241   一、該鄉位于閬中市東南方向,距市區17.5公里,與七里行政中心隔江相望。該鄉原有22個建制村,2006年6月全鄉進行村建制調整,部分村進行了撤并,現有1……[詳細]
朱鎮鄉 511381243 20.8km2  閬中市轄鄉。1951年置朱鎮鄉,1992年并入洪山鎮,1994年復置朱鎮鄉。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區20公里。面積20.8平方公里,人口1.4萬。西瀕嘉陵江……[詳細]
寶臺鄉 511381245 30.2km2  閬中市轄鄉。1951年置太平鄉,1984年更名寶臺鄉。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區30公里。面積30.2平方公里,人口1.2萬。閬(中)儀(隴)公路過境。轄柳……[詳細]
福星鄉 511381247 24km2  福星鄉原名梅溪鄉,因有美麗的梅溪河而得名。地處閬中市東南部,東與水觀鎮接壤,南與南部永定鎮相連,西接元山,北接金埡。全鄉幅員面積24平方公里。2006年……[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閬(làng)中市,坐落在四川東北部、嘉陵江中游,東枕巴山、西倚劍門、雄峙川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AAAA風景旅游區。物華天寶,文化厚重,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
    閬中幅員面積1878平方公里,總人口84萬,其中非農業人口23萬,城區人口約20萬。轄49個鄉鎮,3個城區街道辦事處。
    閬中地處四川盆地北緣,地勢西南低東北高,市區平均海拔328-888米,以低山丘陵地貌為主,亦有部分丘陵平壩地形。境內流長59.4公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1%。     閬中歷史悠久,戰國時為巴國國都。公元前314年,置閬中縣,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歷代王朝都在這里設置郡、州、府、道、治所。漢唐時期,閬中是我國古代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學字落下閎創制了《太初歷》和世界第一臺渾天儀;蜀漢史將張飛鎮守閬中七年之久;明、清時期,閬中一度成為四川臨時省會達10余年。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閬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1985年國務院公布閬中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縣建市,為四川省直轄市;1992年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范市,2004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閬中,素有“閬苑仙境”、“巴蜀要沖”之譽,唐代詩人杜甫在這里留下了“閬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譽。歷史給予了閬中豐厚的饋贈,留下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和近200多處名勝古跡,至今閃爍著奪目的光彩。閬中被譽為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是全國現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保護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樓閣、摩巖石刻構成了閬中獨特的旅游資源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氣勢輝宏的張飛廟、張飛墓冢以及蜀漢遺址文物,更是三國旅游熱線重要的組成部分。
    2008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4.49億元,比上年增長15.3%。
    閬中稻米、小麥、玉米、油菜、棉花、柑桔、蠶桑等糧經作物久負盛名;半夏、沙參、川芎、杜仲、銀杏等名貴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閬中是全國的商品糧、棉花、桑蠶、水果、豬肉生產基地和四川省輕工重點發展基地,改革開放為閬中輕工業鑄就了輝煌,食品、釀造、絲綢、棉紡、皮革、醫藥、化工、建材、機械等眾多工業部門基礎雄厚,40多個國、部、省優質產品暢銷歐、美、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閬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環境正加速改善。212國道一級公路全線開通,302省級縱貫境內;國家二級民用機場正在建設之中;蘭渝鐵路籌建工作進展順利。在未來幾年里,閬中的交通建設將主抓“四大工程”,即蘭渝鐵路、南廣高速公路、嘉陵江渠化工程、閬中機場續建,屆時,閬中將形成水陸空兼備的立體交通網絡,交通閉塞的狀況一去不復返。
    閬中通信發展迅速,現代化通信網絡已具規模。國家大電網220KV變電站已投入使用,天然氣并入國家管網。閬中市委、市0正不斷地優化投資環境,完善各種配套設施,為外來投資者經商創業、生活休閑提供一切便利。
    閬中將在西部大開發中,建設成為川東北的“綠色明珠、旅游中心、經濟強市”。
  自然地理
    閬中是四川省省轄市,距離省會成都僅230公里,由南充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東經105°41′~106°24′,北緯31°22′~31°51′之間。東靠巴中市、儀隴縣,南連南部縣,西鄰劍閣縣,北接蒼溪縣。
    閬中處于川中丘陵區向川北低山區過渡地帶。全境東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狀地勢和多層次梯級地形,海拔328~888.8米。低山、高丘、中丘占幅員面積92%,低丘、平壩占6.31%,水域占1.69%。
    閬中山脈分列嘉陵江東西,嘉陵江以東為大巴山脈,嘉陵江以西為劍門山脈。屬大巴山脈的山體有蟠龍山、方山、龍山、大儀山等;屬劍門山脈的山體有大羅山、仙桂山及其次級山體支脈。
    【物產資源】
    閬中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適度,動植物及各種自然資源豐富。糧食作物盛產水稻、小麥、玉米、苕類、豆類;經濟作物主產棉花、油菜、花生、藥材;還盛產油桐、柑桔、梨、桃、李、杏等;畜牧養殖以蠶繭、豬、牛、羊、雞、鴨、魚為大宗產品;林木樹種有柏、杉、榆、楊柳、桃金娘等60個科,120個屬,共400余種,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0.1%。閬中先后被國家和四川省確定為商品糧、瘦肉型商品豬、蠶桑、棉花、油桐和速生林生產基地。境內有唐山穹窿、石龍穹窿、儀隴背斜、土門場背斜、雙合場背斜等油、氣構造帶,石油儲量約2000萬噸,天然氣儲量約20億立方米,其中石龍穹窿構造帶油、氣已部分開采利用。其它礦產資源主要有砂金、鈾、石英砂等。
    【水資源】
    豐富的水面資源。閬中溪溝遍布,水資源豐富。境內有嘉陵江、東河、構溪河、西河、白溪壕,還有169條溪溝,由東、西兩側匯入中部的嘉陵江,且有6,400多處大小水利工程。年徑流量6億多m3,“一江四河”年過境水量達249億m3,地下水藏量5,833萬m3/年,水能理論蘊藏量23萬千瓦。嘉陵江支流已建成中小型水電站10處,年發電量5,377萬千瓦時。
    【荒山資源】
    豐富的荒山資源。該市有非耕地189萬畝,其中有60%的是荒山、荒灘,宜于進行治理改造,發展具有市場前景的各類種養業。
  歷史沿革
    閬中縣名,始于公元前314年,即周赧(nǎn)王元年,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蜀王伐苴(jū,蜀王弟苴侯,封地葭萌,今昭化),苴侯奔巴(巴國遷都閬中),巴為苴侯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張儀和司馬錯救苴、巴,遂伐蜀。蜀滅后,張儀-巴、苴之富,順手牽羊,滅了巴國,于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和閬中縣。以后,除隋初因避文帝之父楊忠諱,有35年改閬中縣為閬內縣外,閬中縣名至今二千三百多年不變。
    何謂閬中?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閬”字說:“閬,門高也。”意思說:“閬”是高門的意思。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解釋“閬中”說:“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閬中。”意思說:閬中周圍山形似高門,城在其中,所以稱閬中。這是說,閬中因山得名。
    《舊唐書·地理志》解釋閬中得名時說:“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嘉陵江流經閬中一段,古稱“閬水”。意思說:嘉陵江繞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稱“閬中”。這是說,閬中因水得名。
    兩種說法看似不一,實際并不矛盾。閬中四面山形如高門,因名閬山;嘉陵江流經閬山下,因名閬水;城在閬山閬水之中,故名閬中。
    閬中是根據縣城的天然地形命名的。閬中別名閬苑(yuàn)。《辭海》解釋“閬苑”一詞說:閬苑,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閬中縣西。據《輿地紀勝·利東路閬州》記載:“唐初魯王靈夔(kuí)、滕王元嬰,以衙宇卑陋,乃修飾宏大之,擬于宮苑,由是謂之隆苑;后避明皇諱,改為閬苑”。閬苑,本是傳說中的神仙(西王母)居住處。因滕王建此宮苑,千百年來,閬苑便成為閬中古城的別名。
    閬中商屬巴方,周屬巴子國。
    戰國中期,巴子屢為楚子侵逼,約在公元前330年遷都閬中,公元前325年后稱巴王。
    秦滅巴后,置閬中縣(前314),疆域大致包括今閬中、蒼溪、南部、儀隴、蓬安、西充、南充等縣及巴中市恩陽,岳池縣西部、北部,劍閣縣東南部。
    東漢獻帝建安六年(201)至成漢嘉寧二年(347),閬中為巴西郡治,轄閬中、安漢、墊江、宕渠、宣漢、漢昌、南充國、西充國等8縣。
    東晉永和三年(347)至南朝梁天監七年(508),閬中為北巴西郡治,轄閬中、蒼溪、安漢、南國、西國、平周等縣。
    天監八年(509)至承圣二年(553)閬中為南梁北巴州治及北巴西郡治,轄北巴西、白馬義陽、南部、木蘭、金遷、掌天等郡。
    北魏孝昌元年(525)至大統元年(535),為魏所據。
    西魏恭帝元年(554)至隋開皇三年(583),閬中為隆州及盤龍郡治,轄盤龍、新安、南宕渠、金遷、白馬、隆城6郡,盤龍郡轄閬中、漢昌、胡原3縣。
    隋改閬中為閬內,開皇三年(583)至大業三年(607),為隆州治,轄閬內、南部、蒼溪、奉國、儀隴、大寅、西水、晉城、南充、相如10縣。大業三年,改隆州為巴西郡,轄區未變。
    唐仍名閬中,武德元年(618)至先天元年(712)為隆州治。開元元年(713)改隆州為閬州,轄閬中、南部、蒼溪、西水、新井、晉安、新政、奉國、歧坪9縣。
    五代及北宋南宋,閬中均為閬州治。其中天寶元年(742)至乾元元年(758)曾改為閬中郡。五代唐天成四年(929)于閬州置保寧軍,北宋時置安德軍。南宋景炎元年(1276)至1912年,閬中一直為保寧府治。其間,清順治時,四川臨時省會設在閬中10余年。
    1912年在閬中設川北宣慰使署,1913年改為川北觀察使署,1914年改為川北道署,不久改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川北道(嘉陵道)轄閬中、蒼溪、南部、廣元、昭化、劍閣、通江、南江、巴中、儀隴、營山、蓬安、鄰水、岳池、廣安、南充、西充、三臺、射洪、中江、鹽亭、遂寧、蓬溪、安岳、樂至、潼南26縣。
    抗日戰爭時期,川陜鄂邊區綏靖公署、巴山警備司令部設于閬中。1933——1935年紅四方面軍曾在閬中相繼建立閬南縣、蒼溪縣、閬中縣、忠發市4個縣級蘇維埃0。
    1949年12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閬中,1950年1月8日成立閬中縣人民0。1991年1月12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閬中縣,設立閬中市。1986年因閬中悠久而豐富的歷史文化被國務院批準公布為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 1992年被辟為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范市。
  風土人情
    閬中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閬中歷史源遠流長,從公元前314年秦惠王置縣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這里文化遺存燦若群星,極具開發潛質。主要表現為:
    風水文化 
    閬中古城三面水繞,四邊山環,盡得中國傳統風水理論要旨,山水城相依,自然、人文景觀相融,是中國著名的“風水古城”。
    三國文化  
    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曾鎮守閬中7年之久,轉戰馳騁,最后魂歸閬州,留下戰場遺址,傳說佳話無數。
    天文文化 
    西漢落下閎創制《太初歷》,發明渾天儀,舉世矚目。東漢任氏父子,周氏祖孫三代,醉心天文,成果豐碩,輝耀一時。
    ―--科舉文化。清朝初年,閬中代行省會17年,四川鄉試(“省試”)在此共舉行四科,康熙二年才移至成都舉行。現存清-棚,是全國僅存的兩處之一,是封建社會一千多年科舉制度的珍貴歷史見證。
    宗教文化 
    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都很早在閬中傳經布道,共生共存,繁衍出斑斕的宗教文化。
    民俗文化 
    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時期的古街院、古民居樸素典雅,各種窗雕、飾物、器具精美絕倫,巴渝舞、皮影、燈戲等民俗活動讓人嘆為觀止。
    在四川省閬中市這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醋城里,到醋澡堂子用醋沐浴已經成為人們招待客人、消除疲勞的又一個好去處。
    來到醋澡堂里,看到的還是熟悉的大木桶和普通清水,跟人們平常洗澡似乎沒有什么兩樣。但醋澡堂使用的是由閬中特別推出的一種保健醋,專門用于泡澡,可以降低人的血壓,治療皮膚病,還有益于減肥。
    一個大木桶裝著滿滿一桶熱水,看著紫紅色的醋徐徐注入水中,聞著一絲絲酸酸的醋香,讓皮膚沉浸在愜意和懶散中,真是別有一番滋味。泡上10分鐘后,服務員會給撒上一些玫瑰花,讓人真正領略到醋香和花香混合在一起的那種難言的味道。
    在四川,一向有“少鹽多醋”的養生名言。古城閬中更是有400多年生產醋的歷史,這里不光生產家庭常備的食用醋,還生產火鍋醋、保健醋、宴會醋、飲料醋。醋在這兒既是調味品,也是保健品,酸酸的醋香已經在古城留下了悠久的醋文化。
  文化名城
    閬中,因閬山四合,閬水紆曲,城在閬山、閬水之中得名。新石器時代,閬中已有先民生息。夏代為梁州之域,殷商時代為巴方,周代屬巴國。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縣,除隋朝改為閬內縣外,歷代均名閬中。
    漢代,閬中城在今城北郊一帶。其后,因江水嚙城,城市逐漸南移,唐宋時穩定于今城區位置。古代,閬中做為由秦入蜀的交通孔道和陜、甘、鄂、廣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險要的地形,便捷的交通、豐饒的物產而成為川北經濟、軍事重鎮和歷代軍政大員駐節之所、兵家必爭之地。戰國后期,閬中城為巴國別都。東漢建安六年(201)至民國初,先后為郡、州、府、道治地。三國時,蜀將張飛鎮守閬中七年,死葬于此。唐代,魯王靈夔、滕王元嬰先后出鎮閬中。五代唐天成四年于閬中置保寧軍,北宋時置安德軍。明弘治年間,曾封壽王于閬。清代,川北鎮總兵署設于閬中。清順治年間,四川臨時省會設閬中十余年,四川巡撫、監察御史均駐節閬中,并在此舉行了鄉試四科。1933年至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閬中轉戰三年,曾在縣城設立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和33軍軍部。抗日戰爭時期,川陜鄂邊區綏靖公署和巴山警備司令部均設于閬中。近現代,隨著寶城鐵路、公路的開通,川北主要交通孔道西移,閬中遂被冷落。八十年代以來,閬中城市建設逐漸發展。1991年,閬中撤縣建市,1992年列為全開放市,1993年被列為省直轄市,2005年被授予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閬中建縣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閬中城的歷史還可追溯到公元前330年巴國遷都閬中以前。古城閬中千百年來的經營發展,創造出絢麗、奇絕的“閬苑仙境”,積淀了豐厚、深邃的歷史文化。1984年6月,閬中被列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古城。1986年12月,國務院批準閬中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古城處于大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交匯聚結處,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形成山水緊密契合的形勝之地。古城地理位置、城市選址和建筑布局,深契傳統風水理論,山、水、城融為一體,具有典型的古代城市建設風格和濃郁的傳統文化色彩。城區文物名勝眾多,自然風景如詩如畫。古往今來,古城閬中以其獨特的魅力,使得無數墨客騷人流連忘返,并為之折腰。杜甫、元稹、李淳風、袁天罡、呂洞賓、司馬光、蘇軾、陸游、張善子、豐子愷等先后來閬旅居觀光,留下不少著名詩篇和珍貴墨寶。
    在八十年代初,城建部門根據“保護古城,開發新區”的原則,制定了古城保護規劃。其后,又投資對風景名勝進行修復和擴建,保護了城區一批重要文物古跡和有價值的古街道及民居,保護和恢復了城南嘉陵江沿岸的風景名勝帶和城北滕王閣、巴巴寺兩個風景名勝片。0還將鄉村一批文物古跡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閬中形成了以古城為中心,城南一條帶,城北兩個片,城外苦干點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1987年11月,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學術研討會在閬中召開,會議對閬中文化名城的價值和名城保護給予了充分的肯定。1989年4月,國家文物局專家在北京國際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交流會上,以《閬中的名城保護模式》為題發表論文,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近年來,古城的保護、改造、打造已初見成效。
    現在,閬中城區還保留著主要的歷史街區和傳統風貌。境內地面文物點有200余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0余處,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數量均居四川省縣級政區之首。館藏文物有3000余件,其中國家等級文物2000余件。主要風景名勝區有殿宇宏偉、布局嚴謹、古樸典雅的張飛廟;有由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黃家亭子、狀元洞、紫薇亭、將相堂、明代白塔(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被毀,原本12層,高32米,現僅余6層) 組成的東山園林;有松蒼竹翠、境幽林靜的伊斯蘭教圣地巴巴寺;有集樓、臺、亭、閣于一山,融古、雅、奇、秀于一體的“嘉陵第一江山”錦屏山公園等等。
    燦爛的多元文化
     一、本源文化
     閬中是中華民族本源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時期,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路史》注:“所都國有華胥之淵,蓋因華胥居之而得名,乃閬中渝水(即閬中嘉陵江段)之地。”華胥是伏羲的母親,伏羲的母親在閬中,由是閬中與甘肅成紀、河南陳州就構成了伏羲文化的鏈條。
    二、巴人文化
    閬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動的中心地區之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巴文化。巴國的最后一個國都定于閬中,秦末,閬中巴人領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組成漢軍前鋒,助劉邦“還定三秦”。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從“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燈戲、儺戲、牛燈竹馬等流傳于閬中民間的民俗藝術中,看到饒有特色的巴人遺風。
    三、風水文化
     閬中風水文化獨具特色。閬中地處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水系交匯聚結形成嚴密韁繞合護的形勝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圍山勢鎖煙霞。”其山川形勢獨特,山水城融為一體。其城市選址是按照我國古代風水學的理論為指導選擇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龍”、“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旅游局制定的旅游總體規劃中,已將其列為“中國風水文化旅游觀光目的地”。
    四、三國文化
    閬中是三國文化旅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國時蜀漢大將張飛,任巴西太守,駐閬中達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這里他率精卒萬人,打敗了曹操的上將張郃帶領的三萬人的進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勝利。劉備伐吳前夕,他被部下范強、張達所殺,身葬于閬中,后人為其建的“桓侯祠”,今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三國蜀漢名仕周群、譙周、程畿,鎮北將軍黃權,鎮南大將軍馬忠等都是閬中人。
    五、科舉文化
     閬中科舉文化底蘊深厚。閬中在唐代出了尹樞、尹極二狀元,宋代出了陳堯叟、陳堯咨二狀元,是四川出狀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貢院,現仍完好地坐落于閬中古城的學道街,順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臨時省會設于閬中,在此舉行四川省鄉試四科。據《保寧府志》、《閬中縣志》列名,閬0進士116人,舉人404人,被譽為四川的狀元、舉人之鄉。
    六、天文文化
    閬中是我國古代民間天文研究中心,西漢著名歷算天文學家落下閎就是閬中人,他創造的《太初歷》是我國第一部有文字記載的完整的歷法。落下閎是渾天說的創始人之一。渾天說是我園古代先進的宇宙結構學說。經他改進的赤道式渾天儀,在中國用了兩千年。東漢末年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孫三代天文學家也是閬中人,他們在閬中城內自己的府院中建樓觀測天象,積累了大量資料,他們給風測向定級定向,預測旱澇災害,很有成就。東漢的張道陵在閬中“云臺山”、“文成山”的“元臺”觀測天象,后來“飛升”于此。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風,二位陰陽風水學家在閬中觀測天象,后來同葬于閬中的天宮院,在當地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傳說。
    七、宗教文化
    閬中宗教文化源遠流長。自漢唐以來,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先后傳入閬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繼而來,教徒們在這里建寺廟、修教堂,構成了閬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風景線。伊斯蘭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遺跡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閬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臺觀、呂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觀音寺、永安寺、五龍廟、圓覺寺、千佛寺、長青寺、凈圣庵等,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以一縣之地,匯聚了如此多的宗教文化遺跡,全國罕見。
    八、民俗文化
    閬中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動人心魄的打錢棍,樸實酣暢的花燈戲、太平牛燈,風情萬種的剪紙、川北皮影,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閬中儺戲,深情優美的山歌調、打夯歌,耐人尋味的川劇座唱,抑揚頓挫的茶館評書等等,構成了民俗文化的瑰麗長廊。
    九、飲食文化
     閬中飲食文化遠近聞名。久負盛名的保寧醋、白糖蒸饃、張飛牛肉、保寧壓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錠子鍋盔、酥鍋盔、熱涼面(牛肉涼面)、牛羊雜碎面、吊湯扯面、川北涼粉、熱涼粉等充滿古城民俗民風的飲食小吃,足以使人們一飽口福。
    十、紅色文化
    閬中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川陜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指揮下,轉戰閬中三年之久。全縣共有19000多人參加紅軍和地方武裝組織,紅軍撤離川陜蘇區時,有11000多人隨隊長征,其中女紅軍500余人。解放后,他們有的成為共和國將軍,有的在黨政軍部門擔任重要-職務。據統計,在歷次革命戰爭中犧牲的閬中籍紅軍戰士共7500多人,其中紅軍女戰士200多人。至今仍留有0閬南縣委舊址、閬南縣蘇維埃舊址、保寧鎮紅軍石刻標語群、閬中紅軍紀念館等眾多紅色遺跡。
  名人志士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閬中這片肥沃、神奇的土地,哺育了一代代炎黃子孫,涌現出眾多的英才俊杰。《路史》傳:中國遠古帝王伏羲的母親華胥居于閬中,并在此孕育了伏羲。西漢初,閬中宗民領袖范目,率勇猛善戰土著宗民為漢王前鋒,暗渡陳倉,還定三秦,被先后封為長安建章鄉侯、閬中慈鳧鄉侯、渡沔侯。西漢天文歷算學家落下閎與鄧平等人創制了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歷法《太初歷》,他還改制了天文觀測儀器“渾儀”,完善了古代天文渾天說。《世界天文年表》評述:“公元前104年,中國的落下閎改進赤道式儀器,定下赤道渾儀的基本結構。”西漢父子天文學家任文孫、任文公,能測風雨水患,言必有中。三國時,祖孫三代天文學家周舒、周群、周巨,在宅院建樓觀測天象,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和知識,周群被劉備封為儒林校尉。蜀將馬忠,跟隨諸葛亮平定南方四郡、復出祁山、南夷平叛,屢建奇功,被先后封為奮威將軍、博陽亭侯、安南將軍、鎮南大將軍。唐代,尹樞、尹極兄弟雙中狀元,時羨稱“梧桐雙鳳”。北宋時,諫議大夫陳省華之子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兄弟三人,兩狀元一進士,堯叟、堯佐官至宰輔,堯咨為節度使,父子同朝,一門顯宦,世人傳為佳話。南宋時,抗金名將、岳飛愛婿張憲,隨岳飛馳騁疆場,威震敵膽,后與岳飛父子同時被害,鄉人立祠奉祀。元末,韓娥女扮男裝從軍12年,被譽為“蜀中花木蘭”。清代女詩人王淑昭被《四川通志》列為才女,梁清芬首創女子小學。唐代至清末,閬0出狀元4人,文武進士115人,舉人402人。
    解放后,擔任省軍級以上-職務的閬中籍老紅軍達40多人,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授予少將軍銜的有汪易、宋烈、安東、安志敏、莫春和、宋獻章、白崇友、梁天喜、蔣克誠,授予校級軍銜的老紅軍共120人,其中大校25人,上校44人,中校30人,少校21人。目前,閬中有各類科技人員15000多人,其中高級科技人員200多人,中級科技人員2000多人。還有一大批省以上命名的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等先進人物。
  社會經濟
    閬中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適度,動植物及各種自然資源豐富。糧食作物盛產水稻、小麥、玉米、苕類、豆類;經濟作物主產棉花、油菜、花生、藥材;還盛產油桐、柑桔、梨、桃、李、杏等;畜牧養殖以蠶繭、豬、牛、羊、雞、鴨、魚為大宗產品;林木樹種有柏、杉、榆、楊柳、桃金娘等60個科,120個屬,共400余種,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0.1%。閬中先后被國家和四川省確定為商品糧、瘦肉型商品豬、蠶桑、棉花、油桐和速生林生產基地。境內有唐山穹窿、石龍穹窿、儀隴背斜、土門場背斜、雙合場背斜等油、氣構造帶,石油儲量約2000萬噸,天然氣儲量約20億立方米,其中石龍穹窿構造帶油、氣已部分開采利用。其它礦產資源主要有砂金、鈾、石英砂等。閬中河網發育,江河、溪溝遍布,水資源豐富。年徑流量6億多立方米,“一江四河”年過境水量達249億立方米,地下水藏量5833萬立方米/年,水能理論蘊藏量23萬千瓦。嘉陵江支流已建成中小型水電站10處,年發電量5377萬千瓦時。閬中金銀臺航電樞紐工程已經建成并發電,總容量12萬千瓦,年發電量5.8億千瓦時,總裝機8.7萬千瓦的沙溪航電樞紐工程正在建設中。
    閬中工業歷史悠久,絲綢、棉紡、釀造為傳統產業。唐代,閬中絲綢為宮廷貢品。清代,閬中為四川五大絲綢產地之一。保寧醋于民國4年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現為全國四大名醋之一。解放后,工業行業不斷增加,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產品品種逐漸增多。全市現已形成食品加工、輕工紡織、醫藥化工、水電能源四大行業為支柱,機械、絲綢、皮革、包裝、能源、化工、工藝美術七大行業為重點的工業結構。閬中被列為四川省輕工重點發展基地,有國家二級企業和定點出口專廠近20個,50多個產品行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9億元。根據市委、市0《關于做強工業的意見》,今后將加大體制、科技和管理創新力度,加快產業和產品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擴張、提升、新上、盤活、招進一批企業,重抓金銀臺電站、沙溪電站、保寧醋、張飛牛肉、保寧制藥、鴻宇食品、銀河地毯、華蘭紡織、四煒皮革等重點企業,主動參與跨區域競爭,以超常的措施,使工業保持一個追趕型、跨越式發展速度,力爭在五年時間內,工業增加值排位躋進全省30強。
    閬中有60多萬農業人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基礎地位。建市以來,全市各級黨政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狠抓科技興農,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基地化進程,促進了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生態農業和出口農業的轉變,農林牧漁各業得到全面發展,產業基地逐漸形成,“長防工程”、生態工程和退耕還林取得成效,森林覆蓋率達到40.1%,實現了全面綠化。
    城市建設初具規模。閬中撤縣建市后,重新編制了《閬中市城市總體規劃》,將城市定性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川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發展以輕工、食品為主的風景旅游城市”。按照“保護古城,建設新區”的原則,先后新修、寬拓、改造了20多條街道,新建、整治下水道100多公里,安裝路燈4000多盞,常住人口由1991年的5.6萬人增加到目前的20萬人;近幾年實施“形象工程”、“亮麗工程”,整頓城區交通秩序,開展爭創文明旅游城市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東方廣場、嘉藝廣場、巴都廣場、中華閬天城等重點工程為城市建設進一步錦上添花。同時,七里新區和江南新區建設步伐加快,0合一的中等城市格局已初步形成。
    閬中稻米、小麥、玉米、油菜、棉花、柑桔、蠶桑等糧經作物久負盛名;半夏、沙參、川芎、杜仲、銀杏等名貴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閬中是全國的商品糧、棉花、桑蠶、水果、豬肉生產基地和四川省輕工重點發展基地,改革開放為閬中輕工業鑄就了輝煌,食品、釀造、絲綢、棉紡、皮革、醫藥、化工、建材、機械等眾多工業部門基礎雄厚,40多個國、部、省優質產品暢銷歐、美、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閬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環境正加速改善。212國道一級公路全線開通,302省級縱貫境內;國家二級民用機場正在建設之中;蘭渝鐵路 將于年底開工建設。閬中通信發展迅速,現代化通信網絡已具規模。國家大電網22萬伏變電站已投入使用, 金銀臺航電梳紐工程已并網發電,總投資10多億元的沙溪電站正在緊張建設之中。天然氣并入國家管網。閬中市委、市0正不斷地優化投資環境,完善各種配套設施,為外來投資者經商創業、生活休閑提供一切便利。
    閬中將在西部大開發中,建設成為川東北的“綠色明珠,旅游中心和經濟強市”。
  行政區劃
    閬中市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嘉陵江中游。
    市人民0駐長公大道66號
    2005年,閬中市轄3個街道(保寧、沙溪、七里)、21個鎮(江南、河溪、老觀、柏埡、飛鳳、雙龍、妙高、金埡、千佛、水觀、思依、洪山、石龍、文成、二龍、石灘、龍泉、望埡、彭城、寶馬、玉臺)、24個鄉(埡口、北門、河樓、五馬、朱鎮、福星、寶臺、治平、東興、清泉、金城、西山、天林、天宮、涼水、金子、峰占、三廟、方山、雙廟、鶴豐、木蘭、橋樓、棗碧、解元)、1個民族鄉(博樹回族)。
  閬中美食
    閬中美食素有“八怪”之稱,“張飛牛肉熏黑賣,白糖蒸饃紅章蓋,男女吃醋不爭風,窯壓清酒飄四海,奉國大米做豆腐,油茶馓子趕早臺,涼面套勺熱臊子,出爐鍋魁夾涼菜。”本期我就帶大家去品味川北美味的代表——閬中美食。
    張飛牛肉是閬中美食的首席代表,最大特色是外表黝黑,內里鮮紅,香氣四溢,滋味無窮。熱涼面就是上面說的“涼面套勺熱臊子”了,熱涼面和普通涼面并沒有太大不同,但獨特就在涼面的佐料牛肉臊子上。冷的涼面淋上熱騰騰的牛肉臊子,吃起來有涼面的筋道,又夾著牛肉的香辣,冷熱適口,價廉物美。白糖蒸饃看似尋常,卻是獨一無二的閬中地道小吃,常溫下可保存30天,是清代乾隆時閬中回民哈公奎創制的一種名小食。保寧醋創制于明末清初,是中國4大名醋之一,醇香適口,當你在閬中街上看到當地人像喝飲料一樣喝醋時,也不要大驚小怪,嘗一嘗醋做的飲料,說不定你也會愛上那種酸酸的感覺。油茶馓子是我極愛的一種早餐飲食,可惜在成都,已經多年不見有賣,到了閬中,竟然發現這也是閬中的早點之一,早上起來,到小店吃碗“油茶馓子”,回味一下童年的滋味。閬中的牛肉面、羊雜面、酸菜豆花面等各種面食,風味獨特,攤位都不大,也比較簡陋,要懂得尋覓那些不起眼的小店,并一一把所有美味吃完,可不是三五天能做到的事情。
  閬中特色
    
    閬中,為什么與眾不同?
    ★閬中自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縣起,迄今2300余年仍保持原名。除隋初曾短期改名為閬內縣以外,從未更改過縣名,也沒有搬過城址,全國罕見。
    ★閬中歷史源遠流長,城郊蘭家壩和朱家山遺址曾出土新石器晚期的石器和陶器,證明最遲在新石器晚期,閬中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據《路史》記載,伏羲之母華胥即誕生于閬中渝水之濱。
    ★閬中作為巴國的最后一個國都,是古代巴人活動的中心地區之一,被譽為巴渝文化“活化石”的巴渝舞流傳至今。
    ★自東漢建安六年(公元前201年)在閬中設巴西郡起,歷朝歷代均為郡、州、府、路、道治所,為川東北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城市,清初一度成為四川臨時省會10余年。
    ★閬中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七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四川北部唯一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閬中市老觀鎮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這也是目前四川北部唯一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閬中有許多“國字號”的頭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生態示范市、中國名特小吃之鄉、中國特色魅力城市……每一個稱號都足以讓人自豪。
    ★閬中古城是四川省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也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幾座古城之一。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樓閣、摩巖石刻構成了閬中獨特的旅游資源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閬中擁有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數量位列全省縣級單位第一。
    ★閬中城市選址完全依照古代風水學原理,背山面水、坐北朝南、三面環水、四面環山,被譽為中國風水學的教科書。
    ★由于風景秀麗、人杰地靈,閬中自古便被譽為“閬苑仙境”,“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被詩圣杜甫如此贊美,閬山閬水之魅力可想而知。
    ★閬中是古代天文學的研究中心,在這里誕生了世界級的杰出天文學家落下閎,以及周群、周舒、周巨、任文孫、任文公等眾多天文學家,并吸引了一大批天文、術數學家來到閬中,東漢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唐代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袁天罡、李淳風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閬中是三國重鎮,蜀漢大將張飛在此鎮守多年并安葬于此,蜀漢名臣周群、馬忠、黃權、譙周、程畿等均為閬中人,在三國版圖上占有重要地位。
    ★閬中自古以來人才輩出,文有唐宋時期尹樞、尹極、陳堯咨、陳堯叟四狀元,武有南宋名將張憲、“蜀中花木蘭”韓娥;論算學歷法,有天文學家落下閎,論人文修養,有漢代名士譙玄;藝林中,有著名書畫家趙蘊玉,政壇上,有原四川省省長肖秧。“傀偉倜儻,冠冕三巴”(《華陽國志》語)
    ★閬中的靈山秀水,吸引著眾多名人來此觀光、寓居、出仕:漢有張飛、張道陵,唐有宋之問、杜甫、元稹、吳道子、袁天罡、李淳風、李商隱、呂洞賓、賈島,宋有司馬光、蘇軾、文同、陸游,明清有楊廷和、楊瞻、王士禎、張之洞;近現代有張瀾、豐之愷、張善子等,留下了許多珍貴遺跡和不朽詩文。
    ★閬中是全國少有的“五教匯流之地”,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都在此活動并留下了遺跡。
    ★閬中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川陜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斗過的地方,近兩萬名閬中兒女參加了紅軍,其中有9人成為共和國將軍。
    ★閬中是中國名特食品小吃之鄉,以保寧醋、張飛牛肉、白糖蒸饃、保寧壓酒、熱涼面、牛羊雜碎面、吊湯扯面、川北涼粉、錠子鍋盔、糖燒饃為代表的地方名特小吃譽滿全川。
    ★閬中民俗文化異彩紛呈,巴渝舞、皮影戲、牛燈、羊燈、車燈、竹馬、儺戲、川北燈戲、民歌小調流傳千年,引人入勝。
    ★閬中的蠶桑絲綢久負盛名,“蓮花牌”生絲曾榮獲1924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閬中絲綢(集團)公司曾是四川省最大的絲綢生產廠家,閬中蠶種場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蠶種生產基地。
    ★閬中作為國家生態示范市,在工業污染嚴重的今天這里仍然山清水秀,綠樹成蔭,森林覆蓋率達42%,一江四河水質無污染,空氣清新,環境宜人,真乃人居福地。
全國與閬中市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川县| 交口县| 泽库县| 新源县| 互助| 聊城市| 古蔺县| 宁阳县| 平江县| 方正县| 泉州市| 会昌县| 方山县| 永城市| 通州市| 图木舒克市| 册亨县| 安达市| 勐海县| 乌海市| 富阳市| 潼关县| 宜兰市| 定兴县| 泽州县| 清苑县| 兰西县| 衢州市| 安达市| 海安县| 香河县| 丽水市| 太原市| 衡东县| 上蔡县| 文水县| 简阳市| 无为县| 佛冈县| 罗源县| 珠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