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位于市境西北部,距石岐中心城區15公里,總面積75.8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8712人,非戶籍人口67599人。轄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6個村民委員會和東城居民委員會。地勢平坦,105國道貫穿鎮境,設有中江高速公路東升出入口。2006年,生產總值42.51億元,比上年增長29.21%;工農業生產總值144.81億元,增長36.5%;第三產業增加值9.07億元,增長18.41%。7月20日,國家農業部漁業局授予東升鎮“中國脆肉鯇之鄉”稱號。10月,“東裕牌”脆肉鯇獲“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12月,脆肉鯇養殖基地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
【經濟發展概況】
工業 實現工業總產值139.94億元,比上年增長38.99%。完善鎮、村級工業區發展格局,形成以五金制品、建筑材料、日用制品、家用電器為主,辦公家具為特色的多元化結構產業群。有工業企業1400多家,其中上規模企業255家。推動企業創名牌,鎮政府撥款100萬元獎勵獲國家、省名牌名標的企業,全年新增國家名牌產品1個、省名牌產品2個、省著名商標3個。至2006年,全鎮有國家名牌產品(工農業類)3個、國家免檢產品7個、省名牌名標產品18個。
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鎮消防中隊配隊員18名,消防車5輛(其中水罐泡沫車1輛),抽水機1臺,呼吸器8套,水槍12支,水帶60盤等裝備。社區(村)建立義務-11個,配義務消防員115名,水罐車3輛,三輪摩托消防車16輛。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與各職能部門、社區(村)委會和企業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舉辦安全主任培訓班,55人獲考核合格證書,全鎮有安全主任730人。定期進行生產安全檢查,全年檢查2314處,發現隱患524處,全部落實整改措施。
農業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鎮投資642.14萬元,修建農路25.7公里、農橋10座、涵閘12座,受益面積7710畝;籌集資金266.6萬元,整治低產魚塘2480畝;投資2330.1萬元,完善水利設施建設;投資1718.6萬元,整治雞籠涌等內河,疏浚河涌16公里,砌石9.83公里。實施“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農業發展規劃,建立高沙、同樂社區花卉基地,利生社區蔬菜基地,裕民社區和勝龍、坦背村脆肉鯇養殖基地,太平村等“四大家魚”養殖基地。全鎮種植水稻1.46萬畝,總產6925噸;種植蔬菜6600畝,總產4.47萬噸;種植水果420畝;種植花卉苗木8600畝;養殖水產2.81萬畝,總產量3.14萬噸;脆肉鯇養殖面積1.02萬畝,畝產量1380公斤,總產量1.41萬噸。上市生豬3.77萬頭,“三鳥”35.81萬只。2006年,農業總產值4.87億元,比上年減少9.98%。
鎮村建設 2006年,投資累計7627萬元,改建廣福路7公里、迎賓路排污管10公里,新建旭日健身廣場、江濱公園,改造東升公園,綠化美化鎮容鎮貌,改裝路燈,改造農貿市場,新建垃圾中轉站及購置垃圾專用車。配合廣珠輕軌鐵路和太澳高速公路建設,征地1323.58畝,補償房屋拆遷35宗,補償花地魚塘等青苖86宗,補償防洪排澇14宗。供水公司投資778.34萬元,新鋪設水管476.46公里,改建管網22.40公里,日供水量7.96萬立方米。房地產報批用地243宗,農村宅基地169宗,房地產交易411宗,房產發證220本。周邊地區有5個變電站向該鎮供電,年供電量6.85億千瓦時。
2006年,電信分局投資405萬元進行線路擴容,現有交換母局2個,布放光纖網6個,光纜106.71皮長公里,電線819.35皮長公里,電話交接機容量4.18萬門,安裝固定電話3.15萬戶,移動電話2.95萬戶,鎮屬單位、村(社區)、學校開通寬帶與國際互聯網(ADSL)8448戶。郵政支局轄5間代辦所,開通15條郵路,開辦郵政儲匯業務。
外經外貿 依托東升鎮區位、資源、環境優勢,堅持“招商選資”的原則,創新招商機制。2006年,外商投資(含港澳臺資)企業165家,合同利用外資1788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25萬美元。當年新增企業16家,項目23個,引進資金3.28億元。其中,外資17個,合同利用外資1039.48萬美元;內資6個,投資2.5億元。外資企業工業總產值62.8億元,比上年增長38%;銷售收入63億元,增長38.7%;出口總值3.78億美元,增長26%;進口總值1.98億美元,增長66%。
商貿流通及服務業 發展物流和服務業,全年商貿流通及服務業產銷值27.8億元,增加值9.35億元;農產品流通從業人員600人,運輸車輛300輛,漁船50艘。轄區內有上規模的塘魚、花木、汽車配件批發市場3個,農貿市場13個,年交易額達14億元。有超級商品市場20家,個體工商戶4311家,全年商品零售額超2億元。餐飲業和旅業500家,年營業額超1億元;交通運輸和倉儲業38家,年營業額2.4億元。
財政金融 執行財政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全年稅收收入6.14億元,比上年增長35.2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1.24億元,增長18.1%;財政支出2.62億元,增長12.2%。年末銀行存款余額32億元,增長22.2%。加強審計工作,審計18所中小學校和8個社區(村)財經管理,規范經濟管理制度;審計鎮農辦2004~2006年使用省、市扶持農業機械化發展和無公害脆肉鯇養殖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審計結果為符合省政策和資金管理要求;核查認定同茂社區永豐片征地款收支相符,手續完備。
人民生活 2006年,全鎮在崗職工工資年人均18439元,比上年增加2423元,增長15.13%。農民人均年純收入8988元,增加820元,增長10.04%。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年人均32717元,增加4753元,增長16.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即城鄉居民社會購買力)年人均15393元,增加364元,增長2.42%。全鎮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7平方米,增加5平方米,增長15.63%。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6064萬千瓦時,增加554萬千瓦時,增長10.05%。固定電話用戶31589戶,比上年增加412戶,增長1.32%。移動電話用戶62110戶,比上年增加2474戶,增長4.15%。全鎮參加農村基本社會養老保險24770人,享受退休養老待遇360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2412人和住院醫療保險18041人。
【社會事業發展概況】
教育 有高中1所,學生2327人,教師155人;初中2所,學生4126人,教師238人;小學16所(含民辦學校2所),學生13321人,教師552人;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在讀成人大專3個班160人。幼兒園21所,在園幼兒3291人,教職工250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對鎮教研員、中小學校長、副校長和學校中層干部實行競爭上崗,更換校長8人。開展科研興教活動,7項課題獲市級立項。師生參加市以上各項競賽獲獎433人次,其中教師獲全國獎2人、省級獎3人,學生獲省級獎3人。東升高中當年考入本科115人,其中重點大學14人。12月,東升高級中學被評為省一級學校。全鎮有省一級學校2所,市一級學校3所、市一級幼兒園1所、市規范學校6所。
科學技術 全鎮在冊科技人員2352人,其中高級職稱26人,中級職稱568人。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研發機構建設,有7家企業申報市技術改造,投入技改資金1.75億元,拉動經濟增長5億元。全鎮獲得授權專利197件,已組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8家、工程研發中心9家、省級高科技企業7家、國家級高科技企業1家。盛興公司的“幕墻熱通道節能和鋼索結構的計算軟件”和三和公司的“新型BHC管樁余漿循環使用技術”分別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推行水產健康養殖,采用免疫預防與使用有益微生物“利生素”調節水環境綜合預防草魚病害,實施無公害健康養殖技術試驗成功,100公頃示范區草魚平均成活率94%,增產草魚622噸,增收638萬元。12月22日,東升鎮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
宣傳文化 電視站采編播放新聞950篇,被市電視臺采用48篇;制作專題片6個,其中《“東裕”牌脆肉鯇游出省門拓寬農民致富路》獲市廣播新聞一等獎及電視新聞二等獎,《“牛”-關有帶》獲市黨員電教片一等獎、廣播社教專題二等獎及電視社教專題三等獎,《東升鎮30名農民獲農業技術證書》獲市廣播新聞三等獎。投資100多萬元,改造舊網和新架設線路35公里,光纖線路5公里,新增用戶1466 戶。下鄉放電影48場,舉辦文藝晚會8場,曲藝晚會5場。小品《鐵嬸》獲市話劇小品調演銀獎。參加市第四屆少兒花會,2人獲美術書法攝影作品銅獎,獨唱《卓瑪》獲金獎及輔導獎,中山民歌獨唱《水鄉情》獲銀獎及創作獎,中山民歌表演唱《下江陵》獲銅獎及創作獎。6月,配合創建省衛生鎮,舉辦“建設新農村,同享新生活”攝影展,收到作品180件,獲獎50件。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全年暫扣嫌疑盜版光碟1000多張、嫌疑盜版書報刊500多本、無證音像經營流動攤檔經營工具2套,上交市文廣新局處理后銷毀。鎮宣傳文化中心被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評為先進單位和信息工作先進單位。
體育 鎮投資2000萬元,建成旭日健身廣場。社區(村)共有10個健身廣場,各類學校有體育運動場17個、體育館4個、籃球場51個、乒乓球臺124張等。全年鎮、社區(村)利用節假日舉辦籃球、乒乓球、拔河、賽艇等體育活動。學校輸送市體校運動員車振幫(接龍小學)、霍志偉(太平小學)、羅琴琴(東方小學)等3人代表市參加廣東省第十二屆運動會獲3枚金牌。中小學生參加市田徑、舉重、柔道、籃球等比賽獲獎45人次。教科文衛辦主任梁永釗被評為廣東省群眾體育先進個人。鎮獲市參加廣東省第十二屆運動會突出貢獻獎,被市評為業余體校先進鎮。
醫療衛生 全鎮有一級甲等醫院2間,下設分院5間、防保所1間、衛生所13間(其中民營2間),有醫務人員410人,其中高級職稱13人、中級職稱61人。鎮醫院實行院長、科室人員聘用制和鎮村醫療衛生一體化。定期進行婦檢、婚檢、婦幼衛生咨詢活動,兒童“六苖”接種率98%。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2412人,占農業人口的99.3%,其中住院醫療保險18041人。鎮、社區(村)專業保潔隊伍分別108人、272人。投資327萬元新建垃圾中轉站,購置多功能垃圾車2臺和收集車3臺,日處理垃圾120噸。投資60萬元改造5個公廁。鎮、社區(村)除“四害”專(兼)職人員210人,每月噴(放)藥除害,每季度開展1次群眾性除“四害”活動。11月,創建成為省衛生鎮。
婦女工作 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1月,鎮政府為東升高級中學10對新婚教師舉辦集體婚禮。全鎮14個社區(村)建立婦女維權服務站,全年接到家庭暴力投訴5宗,全部辦結。在“三八”維權周,宣講《婦女權益保障法》和“-”思想。舉辦2期禁毒講座,500名婦女代表簽名承諾禁毒。舉辦技能培訓班7期,288人參加,幫助68名失業人員重新就業。舉辦衛生保健學習班40期,700人參加;舉辦家教講座16場,8000多人參加。鎮政府于元旦、春節撥款14.09萬元慰問純二女結扎、雙農(半工農)獨生子女、計劃生育特困、手術后病發癥等家庭1416戶,于“六·一”兒童節撥款2.6萬元慰問殘疾兒童37人、獨生子女394人、特困家庭兒童90人。為28對青年免費婚檢,救助貧困孕婦3人,免收流動人口持有已婚育齡婦女服務證患者就診掛號費。
計劃生育 鎮與社區(村)及有關單位簽訂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書。2006年,戶籍人口出生674人,出生率9.81‰,人口自然增長率4.21‰,計劃生育率93.34%;流動人口出生1463人,計劃生育率86.7%。全年依法征收156人社會撫養費381.35萬元。東升鎮被評為市計劃生育先進鎮。
環境保護 在“6·5”世界環境日,舉辦環境保護知識有獎問答活動、第四屆中小學生廢物回收利用樣品設計展覽賽,1978人參賽。核發排放污染物許可證899項,征收排污費227.24萬元。全年受理立項申報764項,審結571項;處理環境投訴案件170宗。全年監理檢查企業2578間次,其中污染源監察534間,發出限期整改通知書169份,對4家環境違法企業處以罰金6.98萬元。鎮政府投資1573.91萬元整治內河涌14條,共22.63公里。鎮環保所獲評為市環保系統先進集體。
民政 7個社區(村)、82個村民小組共24619人參加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全鎮有最低生活保障戶425戶1226人,全年發放低保金139.27萬元;鎮政府核撥171萬元,為低保戶重建新房26戶,修繕31戶。全年發放救濟金8.18萬元給臨時困難160戶576人。供養“五保”老人88人,其中集體供養57人,分散供養31人,給分散供養者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費300元。全鎮殘疾人687名,其中精神病患者92人,每月8日安排醫生給精神病患者就診,減免低于100元的藥費,全年補貼藥費3萬元和住院補貼13.32萬元。重點優撫對象46人,從5月起每人每月補助200元;補貼現役義務兵每人每年8000元,給退役士兵發一次性就業補助金5000元。接受香港東升、坦背同鄉會捐款5.46萬元慰問貧困戶。2006年,募集慈善捐款380萬元。全年辦理結婚登記598對,離婚登記73對。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建立市、鎮、社區(村)“三級防控”體系,成立由90人組成的治安巡邏大隊,設立200個電腦報警系統,在復雜場所(路段)安裝43個視頻監控系統。推進自治好、管理好、服務好、治安好、環境好、風尚好的“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建設,裕民、高沙、同樂等3個社區創建成為“六好”平安和諧社區。為非戶籍人口辦理暫住證51124人,登記出租屋5512戶,簽訂責任書4807份。全年發生刑事案件703宗,破330宗;治安案件1101宗,查處1029宗;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1068人,其中刑事拘留303人,逮捕253人,移送起訴241人。在“06陽光接力計劃”行動中,破獲-案件12宗,繳獲--227.99克;查處吸毒人員121人,強制戒毒113人,送勞動教養61人。
信訪 3月,舉辦信訪和人民調解業務員培訓班,學習《信訪條例》。堅持每月15日鎮黨政領導接待日制度,全年接待來訪49批180人次。社區(村)建立信訪調解小組,定期排查預測信訪問題。受理來信、來訪、來電共179件,立案152件,辦結139件。其中群眾來訪65批120人次,集體來訪35批481人,其中集體到市-1批5人、到省-1批3人,個人到省-3人。信訪反映的主要問題有:村民權益問題33批146人,土地管理問題48批266人,干部作風問題8批28人,其余是環保、勞資糾紛、社會治安管理等。鎮信訪辦被評為市優秀集體。
勞動就業 舉辦6期富余勞動力技能培訓班培訓593人次,5期青年技能培訓班培訓221人次。成人技術學校舉辦崗前、繼續教育、種養技術培訓151班次,培訓10938人。舉行3場人才招聘會,實現就業2350人。全年勞動監察1305家企業,立案158宗,發出《監察詢問通知書》480份、《監察指令書》149份、《行政處罰決定書》8份,處罰金額47845元。補簽勞動合同15224份,補辦就業證7078份。全年受理勞動糾紛仲裁案件121宗,涉及勞動者566人,案件標的511.9萬元,全部調解結案。
司法工作 司法所設法律服務和司法調解2個辦公室,派送13個社區(村)和東城居委會調解主任參加市調解培訓班,組織200名公務員參加學法用法考試。邀請公職律師3人分別到高沙社區、勝龍村宣講土地管理法律。法律志愿者于3月29日參與“法律鄉村行”,到益隆村宣-律知識。鎮禁毒委員會成員到高級中學開展禁毒宣講,2000多名學生簽名承諾遠離-。鎮司法所派2名律師每月2次分別到同茂社區、坦背村值班,為村民提供直接法律服務。全年發生糾紛59宗,全部調解結案。有23個單位聘請法律顧問,其中社區(村)居委會9個,企業13個,其他組織1個。全年代理訴訟23件,爭議標的344.5萬元;代理非訴訟43件,爭議標的23.6萬元;辦理法律見證137件,標的6064元,解答法律咨詢585人,代書174件。其中無償提供法律咨詢45人次,調解非訴訟糾紛2人次,代寫法律文書14人次,代理訴訟民事案件4件。
【創建省衛生鎮】
自2000年4月獲省愛衛會授予“衛生先進鎮”稱號起至2006年,鎮投資2.1億元建設和改造路網,整治內河涌,美化亮化鎮容鎮貌,改造農貿市場,修建垃圾中轉站及購置垃圾專用車。落實保潔制度,鎮、社區(村)專業保潔隊伍分別配108人和272人分組定崗清理垃圾和下水道。整治交通秩序,設定城區車輛停放點。制定實施鎮《環境保護規劃》、《水環境整治工作方案》、《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改造自來水廠設備和更新改造管網,出廠水質符合生活飲用衛生標準。購置檢測儀器設備,設專人定期抽測上市肉菜。健全疫情報告制度,兒童免費接種“六苖”率達98%,有效監控腸道和呼吸道傳染疾病。鎮、社區(村)成立除“四害”專(兼)職隊伍共210人,每月對鎮內下水道、單位衛生死角等噴(放)藥除害,每季度開展1次群眾性除“四害”活動。11月,創建成為省衛生鎮。
【東升高級中學成為省一級學校】
東升高級中學的前身是成立于1992年的東升職業高級中學。1999年,鎮政府投資和社會各界捐款共1600萬元,選址新建今校。2002~2005年,投資1000萬元建設第二期校舍。至2006年,全校占地面積100畝,建筑面積1.53萬平方米,按省一級學校標準完善教學設施,設44個教學班,學生2383人,教師151人,職工12人,圖書館藏書13萬冊,配60臺計算機和電子讀物65908冊。2005年,被市教育局譽為“中山市農村高中的龍頭和典范”,確立為市“中學優質化工程”項目學校,同年獲評為市一級學校。2006年,高考升入本科115人、專科450人,獲市教育質量提高獎。師生研制的教學儀器大連動模型,獲市青少年創作獎,接受中央電視臺“異想天開”欄目組到校拍攝并播出。12月,創建成為省一級學校。
【中國脆肉鯇之鄉】
東升脆肉鯇肉質結實爽脆,耐煮不爛,肉味清香可口。東升鎮于20世紀80年代初用池塘試養脆肉鯇獲成功,掌握池塘養殖脆肉鯇技術,后逐年擴大養殖面積。2002年4月,注冊“東裕”牌脆肉鯇商標。2003年4月,獲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認證為無公害水產品,5月獲國家農業部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8月被認定為廣東省名牌產品。2005年,被評為中國名優產品。2006年7月,獲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監管司、國家農業部漁業局授予東升鎮為“中國脆肉鯇之鄉”稱號,同年8月被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認定為廣東省無公害脆肉鯇生產基地,12月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2006年,全鎮脆肉鯇養殖面積1.02萬畝,占全國養殖面積的41%,成為全國脆肉鯇養殖面積最大的鎮,年產量1.41萬噸,產品遠銷港澳、北京、重慶、四川、甘肅、青海、黑龍江、遼寧、廣西、福建、湖南、海南等地。
附:2006年東升鎮黨委、人大、政府主要領導名單
書 記:歐萬洪
副-:賀 暉(11月止) 麥景禧(11月止) 梁漢熙 馮海垣 陸亦燎(1月起,8月止)
主 席:歐萬洪
副主席:劉耀光(12月止) 韋美燕(12月起)
鎮 長:賀 暉(11月止) 梁漢煕(12月起)
副鎮長:梁流枝 黃六根(12月止) 楊業榮(12月起) 黃 凱(12月起)
劉威良(12月起) 崔在潮(12月起
全國與東升鎮同名的有:全國與東升鎮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