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張家界桑植縣打鼓泉鄉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30822227 | 身份證前6位:430822 |
長途區號:0744 | 郵政編碼:427000 |
隸屬政區:桑植縣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號碼:湘G | |
打鼓泉鄉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名稱來歷 因相傳很久以前,此地方久旱無雨,禾草桔焦,人們常求神擊鼓,開泉引水得名。
地理位置 地處張家界市西部,東鄰橋自灣鄉,洪家關鄉;南連利福塔鎮,上洞街鄉;西接廖家村鎮,兩河口鄉;北靠涼水口鎮。人民政府駐小埠頭村,電話區號0744,郵政編碼427100,距桑植縣城西南約8公里。
政區沿革 解放前歸沐育鄉管轄,1952年成立打鼓泉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1984年恢復鄉建制,1995年撤區并鄉屬廖家村鎮,1998年又恢復原打鼓泉鄉建制。
政區劃分 2012年末轄土南溪、王家灣、趕塔、金家坡、穴虎洞、小埠頭、打鼓泉、陳家院、黃家灣、廖家院、榆樹坪、二層界、水田坪等13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面積 2012年末,轄區總人口8138人,其中男性4267人,女性3871人。總人口中以土家族為主,達8012人。漢族126人。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0千米,總面積53平方千米。其中陸地51平方千米,占96.22%;水域2平方千米,占3.78%。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境內山嶺交錯,溪河縱橫,地形破碎,平均海拔600-700米。主要山脈東部有臥云界,北部有潘家山,西部有葫蘆殼,山脈走向不一,土壤母巖屬石灰巖結構,多溶洞,裂縫和伏流。
氣候 屬暖溫帶季風區中的熱帶多雨性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雪期長。春季冷暖無常,夏季雷雨多風天少,干旱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干冷少雪。
水文 境內澧水中源自西向東貫穿中部,澧水北源流經東北邊緣于小茅巖與澧水中源相匯;澧水中源深切大山,形成峽谷險灘,最后流入洞庭湖。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以鐵礦、煤礦為主,地質儲量豐富。地下還有大量的水資源可以利用。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滑坡、洪災、旱災、風災、冰雹、病蟲災。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2012年末有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2處,各類文藝專業戶12戶,圖書室12個,藏書8余萬冊,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跳喪舞”省級傳承人1個。
教育 2012年末有小學2所,在校學生200人,專任教師2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5%,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9%。
醫療衛生 2012年末有鄉衛生院 1所,有床位15張。專業衛生人員20名,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注冊護士2人。13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88%。
體育 2012年末有學校體育場2個。
廣播電視 1997年5月建成了打鼓泉鄉有線電視臺,后改稱打鼓泉鄉廣播電視站,現有有線電視用戶232戶。
社會保障 2012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戶,人數58人,支出70080元,月人均120元;醫療救助58人次,共支出6134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4戶,人數478人,支出579240元,月人均100.98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9000元。敬老院1家,床位3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5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8740人,參保率100%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境內有省道305,交通運輸暢通無阻,桑龍公路貫穿東西部。水路方便,可常年通航。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打鼓泉鄉區劃
430822227201 220 土蘭溪村
430822227202 220 王家灣村
430822227203 220 趕塔村
430822227204 220 金家坡村
430822227205 220 穴虎洞村
430822227206 210 小阜頭村
430822227207 220 打鼓泉村
430822227208 220 陳家院村
430822227209 220 黃家灣村
430822227210 220 廖家院村
430822227211 220 榆樹坪村
430822227212 220 二層界村
430822227213 220 水田坪村